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語言神童,從3歲開始培養

語言神童, 從3歲開始培養

孩子從呱呱落地, 到咿呀學語, 3歲前言語的發展是一個有次序、有規律, 不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既有連續性, 又有規律性。 研究發現, 兒童語言獲得的最佳敏感期是在8歲之前, 從9歲開始下降, 到12歲時下降到一半, 到14歲時下降到十分之一左右。 而"語言發展關鍵期"一般來說是從2到12歲, 其中最關鍵的是3~6歲。

而三歲的幼兒對語言特別敏感和好奇。 這是因為緊接著兩歲之后, 孩子又一次處于語言能力爆發性成長的時期。 因此父母們必須盡可能把更多的語言給予孩子。

首先, 父母們必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對幼兒講話,
Advertisiment
就像對大人一樣, 用正確且條理清晰的語言對他們說, 使他們能夠由此產生邏輯性的思維。 比如, 不要用訓斥的語調對幼兒嚷嚷“給我安靜一點”, 而可以換一種說法:“媽媽正在打電話, 你要安靜一點。 ”這樣, 孩子便會明白學會安靜的理由。 雖說有的話有一定的難度, 但別小看3歲幼兒的語言才能。 某一天, 他會在一個恰當的場合, 很貼切地說出一句話來, 讓父母大吃一驚。

其次, 在孩子三歲的時候, 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先從給孩子讀圖畫書開始, 讓他理解和積累豐富的詞匯, 并加強對故事的理解和聯想能力。 緊接著, 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去, 讓他找出自己喜歡的書, 并幫他借回家看,
Advertisiment
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興趣, 并使他自發地產生想讀書的愿望。 被稱為德國早期教育領先人物的慕尼黑大學的留凱爾教授, 他以心理學的實證數據為依據, 得出了孩子的讀、寫活動可以從兩三歲開始的結論, 并且主張付諸行動。 另外, 對于有關數的概念的學習, 留凱爾教授也闡述了同樣的看法。 兩三歲更合適。 如果不把這段時間有效利用起來, 而是讓它白白度過, 將不利于孩子天賦和能力的發展。

人們發現, 在這一時期里, 如果孩子沒有養成對文字的好感, 那么到了五六歲時, 孩子對文字就不會顯示出多大的熱情, 學習文字的能力也很弱。 要是在孩子半歲左右就開始念圖畫書給他聽, 養成每天和父母一起看書的習慣,
Advertisiment
那么到了五歲時, 他肯定會對文字表現出興趣來。 “這本書上面的故事可好看了, 可是媽媽現在太忙, 沒空念。 要是你自己能認識字該多好啊。 ”母親如果對孩子這么說, 就有可能誘發出他想自己來認字的愿望。 像這種自然地喚起孩子對文字關注的做法, 是極其有效的。 一旦他真的用心認字起來, 很快就能把一本書記住。 早早地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讀、寫能力, 將會把孩子的思想引導到更高的層次, 他的天地將會變得更加寬廣, 同時, 一種對自己無法親身經歷的事情和境界的理解能力也會從此培養起來。

不過我們必須知道, 讀書的習慣, 如果超過六歲再培養將會很困難, 但若是從三歲就開始培養起來, 則會變得非常輕松。
Advertisiment


那么, 三歲的幼兒究竟喜歡什么樣的書呢?正如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 妖魔鬼怪的故事并不是孩子最喜歡的。 孩子對那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故事更加感興趣。 給孩子買書時, 還是挑一些有關孩子自身題材的圖書吧。 其實, 如果在圖書館里讓孩子自己選擇圖書的話, 這一類書被選中的可能性最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