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寶寶十大睡眠問題

【晝夜顛倒、頻繁夜醒、一放就醒 ... 寶寶十大睡眠問題解讀】很多家長都懷疑過:自己的寶貝就是磨覺不願意睡、只能抱著睡、睡不長 …… 千萬不要輕易下這種結論, 不要給寶寶貼上這樣的標籤。 很多焦慮來自於不瞭解, 下面就先解讀 10 個常見的睡眠現象。

Advertisiment

1. 嬰兒越困越不想睡的樣子

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示:過於疲倦的兒童之所以表現得興奮、易怒、急躁、難以入睡, 是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在對抗疲勞。 缺乏睡眠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高度清醒, 醒太久, 太疲勞容易引發睡前哭鬧。 所以要在還沒有困得很厲害的時候, 就進行安撫, 安排睡眠環境。

2. 嬰兒晝夜顛倒

嬰兒在媽媽肚子裡幾乎全在呼呼大睡, 只偶爾踹踹肚子, 出生後也有一陣子睡得昏天黑地, 晝夜節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起來。

有時白天連睡 3、4 小時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 就容易發生晝夜顛倒, 出現晚上入睡困難,

Advertisiment
睡後 2 小時甚至 1 小時一醒, 半夜起來玩等現象。

白天保持活動量, 接受日光照射, 晚上早些休息, 屋裡要暗都能幫助減少晝夜顛倒發生的可能。 隨著成長, 小睡環境過亮會刺激較敏感的嬰兒, 影響白天的睡眠。 其實僅在小睡期間保持室內較暗一般不會造成晝夜顛倒。

3. 一放就醒

3 個月內的嬰兒, 入睡先進入的是 20 分鐘左右的淺睡眠, 所以如果在成人懷中入睡, 此時挪動到床上比較容易醒。 一般等過 20 分鐘後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 減少放下的步驟能夠有所緩解。 三個月後, 入睡會先進入深睡眠, 放不下的現象會有好轉。

放下時也不要偷偷摸摸 ,

有時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鬆些坦然告之 " 媽媽要把寶貝放在床上睡啦 ",

Advertisiment
嬰兒有了準備就不容易受到驚嚇。

此外, 嬰兒淺睡眠比例高, 而淺睡眠期間睜眼睛動兩下甚至哭兩聲, 都是正常現象, 不要誤會為已經醒了, 從而對睡眠造成過度的干擾。

4. 好像自帶雷達, 人一走就醒

有時已經一動不動睡著十分鐘了, 人一走就醒, 哪怕動靜再輕 …… 仿佛自帶雷達。 其實同樣的聲音對人的覺醒作用不同, 是否醒來和心理預期相關。 比如一模一樣的音量, 睡眠中聽見正常雜音常能繼續安睡, 而聽見大樓火警卻往往立即覺醒。

遇到這種現象, 一定和寶寶打好招呼, 需要告知這是正常聲音, 比如解釋到安心睡覺, 媽媽起身而已, 沒有走遠。 有媽媽說孩子對聲音特敏感, 有時候翻身, 床發出很輕微的聲音就醒了,

Advertisiment
所以只好憋著不翻身 ..... 可以嘗試做脫敏, 清醒玩時演示給孩子看:" 你睡覺的時候媽媽是這樣翻的, 然後床就響啦, 你聽是這個聲音哦, 不要害怕, 正常的。 " 場景再現, 複現了聲音的來源, 幫助他們不把這類聲音和恐懼關聯起來。

5. 白天睡半小時就醒

嬰兒睡眠週期一般在 30-45 分鐘左右, 比成人短, 且週期結束後容易醒來。 睡眠週期在 4-6 個月期間逐漸延長, 屆時會睡得更長一些。 睡眠能力增加後, 也能夠增加單次小睡所含的睡眠週期, 延長小睡時間。

家長往往先入為主認為小睡就是半小時結束, 安排起床活動, 而不像半夜醒那樣鼓勵嬰兒接著睡。 長久如此, 孩子也就沒有醒來還需繼續睡的意識, 小睡短變成了習慣。

小睡時間短受發育階段和睡眠習慣影響,

Advertisiment
是出生前 6 個月睡眠中最大難題之一, 當排除人為干擾因素後, 受生理條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 還是要耐心鎮定, 避免過度焦慮。

6. 入睡後抽動

嬰兒大腦發育尚不完善, 睡眠時控制肌肉運動的大腦仍然有部分活躍, 產生間歇性的抽動。 最初的 3-6 個月可採用繈褓、摟壓等方式緩解抽動對睡眠的影響, 一般這個現象隨著成長自愈。

此外, 一些缺乏維生素 D 導致血鈣水準低的情況, 也容易出現抽動。

7. 大運動發展、大腦發育跳躍期睡眠受影響

大運動發展期、大腦發育跳躍期涉及大量的記憶工作, 而因為快速眼動睡眠(REM)有存儲、整理、歸納白天記憶的功能, 所以睡眠也相應的受到影響。 類似白天工作文件雜亂放在桌面, 晚上下了班,機器內部在做分類整理放到各個盤。

學爬、學坐、學站都會干擾到睡眠,但因為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較大的刺激,所以對睡眠影響最大。突然學會翻身,好比誤打誤撞闖出一個迷宮,這時候非常興奮卻也迷茫究竟是怎麼出來的,會迫不及待再回頭走,一遍遍確認來時的路,這種複習的迫切感衝擊著大腦。

所以白天要給足條件和時間練習,熟悉後刺激就減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好不容易在這種時期崩盤。有時候翻身反不過來或者坐起來不會躺下,家長可以溫和的幫助復位,但不要過渡的干預,更不要一味採用餵奶來催睡。

很多時候焦慮來自於不明的猜測和擔憂,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就會,耐心觀察等待。

8. 病好、媽媽上班後睡眠恢復不到從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場病就夜醒無數,病好了,怎麼還醒呢?這是個常見的問題,類似的還有媽媽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後,好睡眠就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現象就和習慣性夜醒有關,一般是由於在這個因為偶然的原因醒過,受到餵奶,抱哄等干預,又沒有及時回檔,變成會主動醒的習慣固化下來。佐證是,不在 11 點夜醒的嬰兒,如果家長連續 3、4 天都在夜裡 11 點主動餵奶,有可能之後嬰兒就會主動在這個點醒。這表明父母的行為是能夠影響和改變嬰兒的睡眠。

這種固定的模式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看清楚習慣性夜醒產生的根源,就知道這個習慣並沒有需要繼續維持的生理基礎,勇敢的打破,維護好嬰兒睡眠的完整性。

9. 夜醒時間固定,幾乎對表醒

有時會發現,嬰兒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出現,呈現類似 1 點、3 點、5 點這種 " 對表醒 "。

睡眠週期是 45-60 分鐘左右,週期結束時容易醒,所以其間隔往往是整點半點。此外,還涉及到習慣性夜醒,前幾天都在這個點醒,生物鐘巧妙的記憶、追蹤著之前的情況,今天還是很可能這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對表醒都是習慣性夜醒,有時候確實是餓了之類。

10. 頻繁夜醒

嬰兒胃容量很小,剛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幾口,一頓吃完 2 小時就會餓,這是早期頻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隨著嬰兒的長大,餓不再是主導因素,尤其是遠遠小於饑餓週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環境不一致、習慣性夜醒導致的。

睡眠的道具依賴造成的入睡後醒來無法再次入睡,類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機 , 半夜醒來要摸出手機看一眼現在幾點了,發現:" 哦,才半夜 " 於是接著再睡,要是哪天怎麼也摸不著了 , 有人無所謂可以接著睡,但還有人很可能接下來就難入睡了。這是一種習慣和心理因素 , 當然相較成人更複雜一些。

電視裡面常演,陽光照在主角臉上,他突然驚醒,發現在陌生的地點,本來迷迷糊糊的回籠覺也不可能了。對嬰兒來說也是一樣,睡前在媽媽溫暖懷抱,嘴裡含著美味,醒來去發現周圍一片安靜漆黑,媽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再安心繼續睡也很不容易了,仿佛灰姑娘十二點鐘突然消失的馬車。

如果有能力順利繼續睡著,那麼這種感受還不至於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根本沒有在其他條件下入睡過,認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聯想很單一,那哭也是難免的了。

入睡和睡眠中的環境不一致,孩子會很警覺的經常醒來確認睡眠環境是否發生了改變,覺自然就很輕了。

當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複雜,夜醒不等於餓,屎尿、濕疹、冷熱、白天受刺激、換床、家裡來人、媽媽上班、學翻身、長牙 , 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 留幾秒時間判斷,不要一醒就塞乳☆禁☆頭,無原則夜奶是導致習慣性夜醒的主因,這個以後會再具體談。

晚上下了班,機器內部在做分類整理放到各個盤。

學爬、學坐、學站都會干擾到睡眠,但因為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較大的刺激,所以對睡眠影響最大。突然學會翻身,好比誤打誤撞闖出一個迷宮,這時候非常興奮卻也迷茫究竟是怎麼出來的,會迫不及待再回頭走,一遍遍確認來時的路,這種複習的迫切感衝擊著大腦。

所以白天要給足條件和時間練習,熟悉後刺激就減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好不容易在這種時期崩盤。有時候翻身反不過來或者坐起來不會躺下,家長可以溫和的幫助復位,但不要過渡的干預,更不要一味採用餵奶來催睡。

很多時候焦慮來自於不明的猜測和擔憂,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就會,耐心觀察等待。

8. 病好、媽媽上班後睡眠恢復不到從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場病就夜醒無數,病好了,怎麼還醒呢?這是個常見的問題,類似的還有媽媽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後,好睡眠就一去不復返了。

這個現象就和習慣性夜醒有關,一般是由於在這個因為偶然的原因醒過,受到餵奶,抱哄等干預,又沒有及時回檔,變成會主動醒的習慣固化下來。佐證是,不在 11 點夜醒的嬰兒,如果家長連續 3、4 天都在夜裡 11 點主動餵奶,有可能之後嬰兒就會主動在這個點醒。這表明父母的行為是能夠影響和改變嬰兒的睡眠。

這種固定的模式會延續相當長的時間,看清楚習慣性夜醒產生的根源,就知道這個習慣並沒有需要繼續維持的生理基礎,勇敢的打破,維護好嬰兒睡眠的完整性。

9. 夜醒時間固定,幾乎對表醒

有時會發現,嬰兒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出現,呈現類似 1 點、3 點、5 點這種 " 對表醒 "。

睡眠週期是 45-60 分鐘左右,週期結束時容易醒,所以其間隔往往是整點半點。此外,還涉及到習慣性夜醒,前幾天都在這個點醒,生物鐘巧妙的記憶、追蹤著之前的情況,今天還是很可能這樣。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對表醒都是習慣性夜醒,有時候確實是餓了之類。

10. 頻繁夜醒

嬰兒胃容量很小,剛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幾口,一頓吃完 2 小時就會餓,這是早期頻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隨著嬰兒的長大,餓不再是主導因素,尤其是遠遠小於饑餓週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環境不一致、習慣性夜醒導致的。

睡眠的道具依賴造成的入睡後醒來無法再次入睡,類似成人入睡前看手機 , 半夜醒來要摸出手機看一眼現在幾點了,發現:" 哦,才半夜 " 於是接著再睡,要是哪天怎麼也摸不著了 , 有人無所謂可以接著睡,但還有人很可能接下來就難入睡了。這是一種習慣和心理因素 , 當然相較成人更複雜一些。

電視裡面常演,陽光照在主角臉上,他突然驚醒,發現在陌生的地點,本來迷迷糊糊的回籠覺也不可能了。對嬰兒來說也是一樣,睡前在媽媽溫暖懷抱,嘴裡含著美味,醒來去發現周圍一片安靜漆黑,媽媽不知道到哪裡去了,再安心繼續睡也很不容易了,仿佛灰姑娘十二點鐘突然消失的馬車。

如果有能力順利繼續睡著,那麼這種感受還不至於蔓延,但偏偏除了被抱喝奶,根本沒有在其他條件下入睡過,認為只有吃奶才能睡,也就是睡眠聯想很單一,那哭也是難免的了。

入睡和睡眠中的環境不一致,孩子會很警覺的經常醒來確認睡眠環境是否發生了改變,覺自然就很輕了。

當然夜醒夜哭的原因很多很複雜,夜醒不等於餓,屎尿、濕疹、冷熱、白天受刺激、換床、家裡來人、媽媽上班、學翻身、長牙 , 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 留幾秒時間判斷,不要一醒就塞乳☆禁☆頭,無原則夜奶是導致習慣性夜醒的主因,這個以後會再具體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