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讀孕期NT檢查?


對很多孕媽媽來說, NT檢查這個詞還是比較陌生的。 其實NT就是頸部透明帶英文的縮寫, 是通過B超測量胎兒頸後透明液體層的厚度, 來預測胎兒疾病風險的檢查。
NT是一個偉大的發現, 因為它把胎兒剛開始發育沒多久的外形特徵和長大後也許才能發現的染色體和心臟等疾病聯繫了起來。 這簡直太NB啦!
一般情況下, NT超出正常範圍值越多, 胎兒患染色體疾病或心臟及其他畸形等異常的概率就越高。
NT就像“尾巴”一樣只出現一段時間, 在11~13周+6天能夠清楚的檢查到, 14周後就會慢慢被吸收, 最終變成了NF, 也就是“頸部褶皺”。
Advertisiment

那麼, 用NT來預測風險, 到底多高才算危險呢?其實這要看具體情況。
首先, NT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增加。 也就是說如果同一個NT值, 11周測出來就要比13周危險。 但有時胎兒即使沒有異常, NT也會一過性增高。
所以, 這項檢查應該儘量早些, 比如在12周+3天前。 如果13周後NT較高, 就可能沒機會複查, 不知道是一過性的還是真的高了。 所以當發現懷孕, 如果打算要這個寶寶, 建議提早預約NT檢查。
而且NT也不是約一次就能做完。 做NT要求看清胎兒側面。 如果胎兒的姿勢剛好找不到這個角度或者一直在動, 就沒法測。 所以有時NT要測很多次。
NT和寶寶是低頭還是後仰也有很大關係。 一般胎兒後仰時的NT會比正位約厚0.6mm, 低頭時約薄0.4mm。
所以, NT的標準值要參考孕周、胎兒姿勢等綜合分析。
Advertisiment
如果孕周大、胎兒後仰那NT參考值不超過3.0mm的標準;如果孕周小、不知道胎兒什麼姿勢那就參考2.5mm吧!
NT也只是篩查, 所以還要結合唐篩一起參考。 如果高風險就要做產前診斷無創DNA或羊水穿刺了。 孕媽媽們也要認真對待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