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析寶寶的氣質類型與養育對策!

什麼是氣質

氣質包括許多方面的內容, 醫學認為, 氣質是寶寶對環境刺激做出應答的行為方式。 寶寶的氣質特徵與遺傳有一定關係, 且相對穩定, 每個寶寶從嬰兒期起就有自己的氣質表現:有的愛哭、好動、不認生;有的則比較溫順、安靜、害羞、怕生人。

儘管每個寶寶的氣質特點相當穩定, 但隨著自身的成長及環境因素的影響, 氣質也會改變, 只是這種改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

氣質的主要內容有:

活動水準

指寶寶在日常生活中, 如遊戲、進食等一切活動的數量多少, 反映寶寶的日常活動量。

節律性

Advertisiment

指寶寶睡眠、進食、大小便等生理活動是否有規律。

趨避性

寶寶對新刺激的最初反應是接受還是躲避。

適應性

寶寶是否容易適應新環境。

反應靈敏性

寶寶對周圍環境中的現象如光、噪音等反應是否敏捷。

反應強度

寶寶對任何事情反應的程度是強還是弱。

心境特點

指寶寶平常是開心的、友好的行為多;還是不高興、不友好的行為多。

分心程度

指寶寶注意力是否容易被轉移。

注意的持久性

寶寶集中注意力時間的長與短。

根據寶寶各方面的表現與上述的內容結合起來, 就是構成寶寶的氣質類型。

不同氣質類型的基本特點

醫生通常將氣質類型分為4種:難養型、易養型、中間型、啟動緩慢型。

難養型

寶寶在睡眠、進食、大小便等問題上難養成規律,

Advertisiment
看見生人就害怕, 對新事物採取拒絕態度, 適應較慢;較難撫養, 多為消極情緒, 好哭, 好動, 遇到困難後大聲哭叫。

易養型

寶寶在睡眠、進食、大小便等問題上容易養成規律, 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 見人就笑, 對人友好, 主動大方, 情緒多為積極性, 反應中等, 適應快, 較易撫養, 將來不易出現心理行為問題。

啟動緩慢型

寶寶對新事物和陌生人的最初反應是退縮、適應慢, 反復接觸才能慢慢適應、反應強度低、活動水準低, 無論是積極反應還是消極反應都很溫和。

中間型

根據特點不同又分中間偏易養型, 表現特點與易養型接近;中間偏難養型, 表現特點與難養型接近。

不同氣質有好壞之分嗎

不少爸媽非常關心自家寶寶的氣質是好還是壞,

Advertisiment
其實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 也不決定寶寶智力水準的高低, 各種氣質的人群中均有優秀人才, 不論哪種氣質類型都有積極和消極性兩個方面(下表所示)。

但氣質類型的確能明顯影響寶寶的活動方式, 且對性格形成起很大作用。 如易養型中樂天派相對較多, 獨立而機敏, 善於人際交流;難養型者趨向被動、違拗、倔強。

不同氣質類型的養育對策

易養型氣質

總體來說, 易養型氣質寶寶的爸媽是比較順暢的, 因為寶寶生活規律性好, 性情開朗, 容易適應環境, 對事情的反應比較隨和。 只要爸媽盡心養育, 注意營造相互愉快的環境, 不用爸媽費太多神, 寶寶就長大了。

但是, 爸媽千萬別忽視易養型氣質的寶寶也有消極的一面,

Advertisiment
他會行動輕率、感情不穩定, 有時即使不舒服或不適應, 也往往不容易露在表面, 或表達不明顯。 如果爸媽不認真觀察或把寶寶的表現沒有當回事, 就會耽誤寶寶的病情或潛在傷害寶寶的自尊心。

對策

對易養型氣質的寶寶, 爸媽平時要關心他的身心情況, 尤其是對寶寶的輕微抱怨或申訴均應特別予以查問, 讓易養型氣質的寶寶全方位健康成長。

難養型氣質

好動, 指寶寶動作多, 頻率相對較快, 好像精力特別旺盛。 好動多見於難養型氣質的寶寶, 這不是寶寶故意這麼做, 而是寶寶表現故有的氣質。

對策

面對好動的寶寶, 採取嫌煩、抱怨、聽之任之、訓斥等做法都不是上策, 爸媽從小對寶寶就要有意識地引導。

Advertisiment

1.讓好動的寶寶釋放能量

訓練方法:

①只要寶寶能夠自己做的事情, 就讓寶寶自己做, 比如吃飯、穿衣、自己去大小便、幫助爸媽拿襪子、鞋子、梳子、毛巾等。 寶寶開始做不好, 爸媽要以最大的耐心引導他, 反復重複地做, 使寶寶有動的(釋放能量)機會。 爸媽還要為寶寶每個動作的成功給以稱讚。

②爸媽每天抽出時間和寶寶一起做遊戲、玩玩具、塗鴉, 結束後讓寶寶自己收拾玩具、紙筆等, 放到指定地點;既培養寶寶做事有始有終, 又讓寶寶有釋放能量的機會。

③必要時爸媽定期帶寶寶參加滑板等感覺統合訓練課程, 有利於寶寶大腦皮層協調性的發育。

2.及早養成生活的節律性

爸媽越早認識寶寶的氣質類型越好, 儘管氣質類型本身無好壞,但相對來說難養型氣質寶寶的生活規律性是差些,這種無規律的生活不僅讓家裡成員難安寧,關鍵是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他自己也相對難適應各種不斷變化的環境,容易出現體質差和易患病等狀況。

所以,爸媽首先是逐漸訓練寶寶的生活規律性,讓寶寶的飲食、睡眠、大便等從雜亂無章變成有規律。當生活有了規律性,他的任性、適應慢、易發脾氣的缺點就會減少,而反應快、情感豐富、精力好的優點就會凸現出來。

訓練方法:

①抓好餵養和飲食:寶寶1歲後盡可能飲食有規律性。多樣化飲食,早飯吃好(牛奶或豆漿250~300毫升加雞蛋加麵點),多飲水,吃新鮮食物,避免吃加工包裝食品(內有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定劑等)和各種飲料、冰淇淋等。

②規律性運動:幫助、引導寶寶每晚睡覺前慢運動20~30分鐘。

③保證睡眠:早起床(早晨6~6點半起床),早睡覺(晚上9點左右睡覺)。晚上睡覺前爸媽與寶寶交流(講故事、聽音樂等),培養寶寶睡覺好心情。

④規律性大便:養成每天大便1次,最好有固定的大便時間。

啟動緩慢型氣質

啟動緩慢型氣質的寶寶在1歲之內爸媽常感到寶寶比較靜,不好大哭,也不太大笑。拿出新買的玩具,寶寶並沒有爸媽預想的那麼高興,但寶寶還是拿在手裡,經過審視一些時間後,才逐漸表現出對玩具喜歡或不喜歡的心情。

這種寶寶做事情認真、思想集中、不露聲色,但接受和適應新東西較慢,有時會被爸媽誤認為寶寶反應遲鈍或“笨”;同時行為抑制、社交性能力差、對環境情緒反應強烈,表現膽怯、淡漠、孤僻等。

對策

1.給寶寶製造預先體驗的機會。例如家裡要來親戚,在親戚沒來之前,先對寶寶介紹親戚的情況,親戚對寶寶如何喜歡,親戚和父母關係如何親密,教育寶寶如何禮貌接待親戚。預先給寶寶設計一下交流用語等等,這樣寶寶就預先熟悉了即將發生的事件,在寶寶的大腦裡有了印象。當親戚來了,爸媽盡可能鼓勵寶寶與親戚接近,並及時表揚寶寶的每一個進步。這樣就使寶寶很快拉近了與親戚的距離。

2.5~7個月的寶寶常有怕生的表現,見到生人會大哭,怕生人碰,這是正常的。但1歲以後寶寶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環境,或對新的物品總是高度警惕,不敢接近,總愛粘著家人等,就已經顯露寶寶的啟動緩慢型氣質了。

訓練方法:

①有意識帶寶寶與同齡寶寶或稍大些的寶寶一起玩;

②引導和鼓勵寶寶與其他寶寶交換玩具或物品,讓寶寶體會交換的樂趣;

③引導和鼓勵寶寶在人多的場合說話、表演、傳播資訊等,增加寶寶的自信心,同時給寶寶向外表露的機會。

這樣就可以讓寶寶逐漸大方起來,避免寶寶以後發生孤僻或自閉等心理問題。

儘管氣質類型本身無好壞,但相對來說難養型氣質寶寶的生活規律性是差些,這種無規律的生活不僅讓家裡成員難安寧,關鍵是在寶寶成長過程中,他自己也相對難適應各種不斷變化的環境,容易出現體質差和易患病等狀況。

所以,爸媽首先是逐漸訓練寶寶的生活規律性,讓寶寶的飲食、睡眠、大便等從雜亂無章變成有規律。當生活有了規律性,他的任性、適應慢、易發脾氣的缺點就會減少,而反應快、情感豐富、精力好的優點就會凸現出來。

訓練方法:

①抓好餵養和飲食:寶寶1歲後盡可能飲食有規律性。多樣化飲食,早飯吃好(牛奶或豆漿250~300毫升加雞蛋加麵點),多飲水,吃新鮮食物,避免吃加工包裝食品(內有添加劑、食物色素和穩定劑等)和各種飲料、冰淇淋等。

②規律性運動:幫助、引導寶寶每晚睡覺前慢運動20~30分鐘。

③保證睡眠:早起床(早晨6~6點半起床),早睡覺(晚上9點左右睡覺)。晚上睡覺前爸媽與寶寶交流(講故事、聽音樂等),培養寶寶睡覺好心情。

④規律性大便:養成每天大便1次,最好有固定的大便時間。

啟動緩慢型氣質

啟動緩慢型氣質的寶寶在1歲之內爸媽常感到寶寶比較靜,不好大哭,也不太大笑。拿出新買的玩具,寶寶並沒有爸媽預想的那麼高興,但寶寶還是拿在手裡,經過審視一些時間後,才逐漸表現出對玩具喜歡或不喜歡的心情。

這種寶寶做事情認真、思想集中、不露聲色,但接受和適應新東西較慢,有時會被爸媽誤認為寶寶反應遲鈍或“笨”;同時行為抑制、社交性能力差、對環境情緒反應強烈,表現膽怯、淡漠、孤僻等。

對策

1.給寶寶製造預先體驗的機會。例如家裡要來親戚,在親戚沒來之前,先對寶寶介紹親戚的情況,親戚對寶寶如何喜歡,親戚和父母關係如何親密,教育寶寶如何禮貌接待親戚。預先給寶寶設計一下交流用語等等,這樣寶寶就預先熟悉了即將發生的事件,在寶寶的大腦裡有了印象。當親戚來了,爸媽盡可能鼓勵寶寶與親戚接近,並及時表揚寶寶的每一個進步。這樣就使寶寶很快拉近了與親戚的距離。

2.5~7個月的寶寶常有怕生的表現,見到生人會大哭,怕生人碰,這是正常的。但1歲以後寶寶如果仍然很怕陌生人,很怕新環境,或對新的物品總是高度警惕,不敢接近,總愛粘著家人等,就已經顯露寶寶的啟動緩慢型氣質了。

訓練方法:

①有意識帶寶寶與同齡寶寶或稍大些的寶寶一起玩;

②引導和鼓勵寶寶與其他寶寶交換玩具或物品,讓寶寶體會交換的樂趣;

③引導和鼓勵寶寶在人多的場合說話、表演、傳播資訊等,增加寶寶的自信心,同時給寶寶向外表露的機會。

這樣就可以讓寶寶逐漸大方起來,避免寶寶以後發生孤僻或自閉等心理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