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密Baby’s眼淚密碼

人是感情動物, 難免會有一些負面情緒, 即使是天真的孩子也不例外。 當孩子感受到負面情緒的時候, 多會用“眼淚”來表達。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您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嗎?當他哭的時候, 我們又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解讀寶寶的眼淚密碼。

寶寶哭泣的4個原因

孩子哭泣的外在狀況有很多, 但內在原因主要有以下4個。

1-出於本身的需求。

當寶寶身體不舒服, 或是生理上的基本需求沒有被滿足時, 都可能感到心情不佳, 進而忍不住想哭泣。

2-為了引起家長注意。

如今家長好像都比較忙, 經常讓寶寶有被忽視的感覺。

Advertisiment
所以, 當寶寶希望能夠做一些事引起家長關注, 或是想要家長來幫忙的時候, 也可能用哭的方式。

3-解決問題的經驗不足。

由於人生經驗的積累不足, 當發生自己無法處理的事情時, 寶寶很容易就想到用哭的方式來解決。

4-本身自信心不足。

如果寶寶的自信心不足, 遇到事情就不願意與家長討論。 一旦家長的表情稍微嚴厲一些, 或是語氣有點不耐煩, 就會導致寶寶哇哇大哭。

寶寶哭泣的5大目的

目的1-為了滿足生理需求

在寶寶哭泣的時候, 家長首先應該瞭解寶寶的需求, 究竟是心理因素所引起, 還是生理因素所引起。 如果寶寶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哭泣, 而家長卻只是針對寶寶的情緒大下工夫, 那就顯得很不合適了。

Advertisiment

另外, 家長要對寶寶的哭泣多一分寬容, 不要覺得寶寶在故意添麻煩。 當寶寶因身體不適而哭泣時, 首先要理解寶寶的難處。 您想, 對於小孩子來說, 他的表達能力還不成熟, 最常用的方式不就是哭泣嗎?在處理身體問題的同時, 還要順便安撫一下寶寶的情緒, 這樣能讓寶寶儘快停止哭泣, 比如“別著急, 別緊張, 媽媽先幫你擦點藥膏, 這樣摔到的地方就沒有那麼痛了, 然後我們再去看醫生”。

目的2-要堅持自己的意願

別看寶寶年齡不大, 可是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主見。 尤其是到了2~3歲的時候, 寶寶多半進入人生第一個反抗期, 會表現出更多的抵觸行為來。 只要是家長不順自己的意, 寶寶就可能通過哭鬧來表達反抗意見。

Advertisiment
比如天氣冷了, 寶寶還要堅持穿裙子去上幼稚園。 或者是一直要求家長反復讀同一本故事書, 而有些家長卻因為不勝其煩而大發雷霆, 這時寶寶就直接哭鬧起來。

請注意, 當寶寶要堅持自己意見的時候, 家長不要直接硬碰硬地頂回去。 無論對寶寶日後的個性發展, 還是對親子關係, 這樣的處理方式都是很不恰當的。 家長可以先瞭解寶寶固執己見的原因, 同時讓寶寶明白, 家長能夠理解他的感覺。 不過, 家長也必須堅持自己的底線。 如果寶寶堅持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壞事, 那麼家長可以告訴寶寶, 等他能夠停止哭泣並好好跟父母商量的時候, 父母就會滿足他的需求。 讓寶寶知道哭泣並不能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只有跟家長好好商量, 才有可能完成他想做的事。

目的3-以哭作為要脅手段

在寶寶吵著要買東西、家長卻不同意買的情況下, 最容易發生寶寶以哭相要脅的情況。 因此, 在帶寶寶出門之前, 一定要先跟他說清楚外出的目的。 比如這次出門是去超市買菜, 而超市里就有賣玩具的專櫃。 為了防止寶寶吵著買玩具, 家長在出門前就要和寶寶約定:“我們現在要去買菜, 不是買玩具!如果你想買玩具, 媽媽下次可以給你買, 但這一次我們肯定不能買!”

當然, 寶寶的意志力是很薄弱的, 即使已經在家溝通好, 但是寶寶一看到玩具, 仍然可能吵著要買。 此時, 家長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今天絕對不買”的底線, 只要重申和寶寶的約定即可。 即便寶寶大哭,

Advertisiment
也絕對不能妥協, 可以這樣安慰他:“媽媽知道你很想買玩具, 但我們今天出門前不是說好了嗎?今天只買菜, 不買玩具。 你自己再想想看, 什麼時候才能買玩具給你呢?”請寶寶自己說出他覺得適當的時間, 然後再告訴他:“媽媽已經把你想買的玩具記下來了, 等下次我們再來的時候, 一定會買這個玩具給你!”

目的4-表明自己受了委屈

當自己不小心跌倒而無人過問時, 或是玩具被別人搶走時, 寶寶就容易通過哭泣來表明心中的委屈。 這時, 家長首先要讓寶寶明白, 大人能理解他的感受。 當寶寶明白家長在心理上支持他之後, 就會變得比較有自信。

然後, 要儘快找出寶寶受委屈的原因。 如果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到或撞倒了寶寶, 那麼在家長及時安慰之後,他的情緒應該很容易就平復了。如果是其他孩子故意找彆扭,那就必須告訴寶寶,光是哭泣並不能解決問題,下次還可能會遇到被欺負的狀況,並教導寶寶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要馬上告訴老師,這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哦!”

目的5-以“假哭”上演苦肉計

如果家長對寶寶的哭鬧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經常被寶寶的哭鬧所征服,那麼寶寶就可能獲得這樣的經驗:“只要我一哭鬧,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買想要的東西!”所以,寶寶偶爾會上演一齣“假哭”的苦肉計,而且有的寶寶竟然可以“啜泣”好長時間!

一旦寶寶“假哭”,家長首先要當面戳破孩子的伎倆:“寶貝,媽媽知道你在假哭,媽媽可不喜歡你用這樣的方式跟我溝通,你願不願意告訴媽媽,你到底想說什麼呢?”一般情況下,寶寶並不會馬上停止假哭,此時家長可以採取“忽略”的方法,讓孩子先“哭”一會兒。當寶寶不再“哭”的時候,家長可以再過去,問寶寶是不是準備用“說”的方式來溝通。此時可以適當給一點稱讚和鼓勵:“你看,你現在的樣子多好啊,媽媽最喜歡你不哭的樣子啦,如果你能笑一笑,就會更可愛哦!”

當然,有些寶寶的態度更積極一些,他可能會很快停止“哭泣”,主動地走到家長身邊。這時,大人要趕緊給寶寶找個臺階下,在情緒和心理上給予他足夠的支持。

減少寶寶哭泣的6項準則

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寶寶一哭鬧,家長肯定會覺得既焦急又心疼。不過,家長可不能輕易就被寶寶的眼淚打敗哦!否則的話,“眼淚”很可能就成為今後教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以下6項準則,就能減少很多“眼淚”發作的機會。

1-注重言傳身教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家長不可能遇到事情就用哭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家長情緒化的行為卻會給寶寶造成深刻影響,而寶寶的情緒表達能力顯然不如大人,所以碰到難題就很容易哭泣。如果家長常常以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寶寶,就可能造成寶寶的自信心不足,個性變得畏縮,那麼他再碰到難題時就更容易落淚。

另外,建議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有爭吵的狀況,因為這對寶寶的心理有很大影響,同樣會增加他的不安全感。

2-讓寶寶自行選擇

當寶寶因為未能如願而哭鬧時,家長可以讓寶寶自行選擇其他的處理方式。如果寶寶年齡在3歲之內,那麼家長可以在堅持底線的前提下,給寶寶提供2~3種方案以供選擇。例如現在無法帶他出去玩,不過可以陪他在家做遊戲、玩積木或者看圖書。如果寶寶年齡已經超過3歲,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與表達能力,那麼就請寶寶自己提出替代方案。這樣一來,即便寶寶的要求沒有被滿足,他的情緒也會得到很大的緩解,因為他有了足夠的被尊重的感覺。

3-及時的擁抱療法

即便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但是家長的擁抱還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擁抱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而且能明白自己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除了擁抱之外,家長的支持與傾聽也很重要。這樣能夠讓寶寶的情緒儘快平靜下來,否則的話,寶寶哭鬧的嚴重程度有時是很難控制的喲!

4-始終堅持原則

這是家長最需要謹慎、也是最需要加強的一個環節。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會敗在寶寶的眼淚之下!只要哭聲一起,那些心軟的家長,或者是怕吵鬧、怕丟臉的家長很容易就會妥協。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經常用“哭”的辦法來讓家長“聽話”。有些寶寶甚至摸清楚了家長的底線,比如怕丟臉。所以,人越多的地方,他哭的聲音就越大!一旦底線被寶寶掌握,那麼要堅持原則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始終堅持原則,不要輕易被孩子掌控!

5-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捨不得和大人分開、感覺委屈等。家長應該教導寶寶處理不同情緒的方法,如此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受挫力”。如果寶寶在哭鬧時無法溝通,也可以試試轉移情緒的辦法,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不要讓寶寶一直沉溺在負面情緒中。

6-減少負面語言刺激

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寶寶的哭泣,不要因為負面語言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有些家長的脾氣確實比較暴躁,一聽到哭聲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沖著寶寶直接就開火。比如“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到底走不走?不走的話,你就自己呆在這裡吧”等。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這些話語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很多情況下,寶寶也許只是“就事論事”地哭,只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沒想到家長不但沒有關心和理解,反而讓自己感覺更加恐懼。因此,家長情緒化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孩子的哭泣也會伴隨著恐懼的感覺而愈發厲害。

那麼在家長及時安慰之後,他的情緒應該很容易就平復了。如果是其他孩子故意找彆扭,那就必須告訴寶寶,光是哭泣並不能解決問題,下次還可能會遇到被欺負的狀況,並教導寶寶正確的處理方式:“如果再遇到這樣的事,要馬上告訴老師,這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哦!”

目的5-以“假哭”上演苦肉計

如果家長對寶寶的哭鬧缺乏有效的解決辦法,經常被寶寶的哭鬧所征服,那麼寶寶就可能獲得這樣的經驗:“只要我一哭鬧,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買想要的東西!”所以,寶寶偶爾會上演一齣“假哭”的苦肉計,而且有的寶寶竟然可以“啜泣”好長時間!

一旦寶寶“假哭”,家長首先要當面戳破孩子的伎倆:“寶貝,媽媽知道你在假哭,媽媽可不喜歡你用這樣的方式跟我溝通,你願不願意告訴媽媽,你到底想說什麼呢?”一般情況下,寶寶並不會馬上停止假哭,此時家長可以採取“忽略”的方法,讓孩子先“哭”一會兒。當寶寶不再“哭”的時候,家長可以再過去,問寶寶是不是準備用“說”的方式來溝通。此時可以適當給一點稱讚和鼓勵:“你看,你現在的樣子多好啊,媽媽最喜歡你不哭的樣子啦,如果你能笑一笑,就會更可愛哦!”

當然,有些寶寶的態度更積極一些,他可能會很快停止“哭泣”,主動地走到家長身邊。這時,大人要趕緊給寶寶找個臺階下,在情緒和心理上給予他足夠的支持。

減少寶寶哭泣的6項準則

不管是什麼原因,只要寶寶一哭鬧,家長肯定會覺得既焦急又心疼。不過,家長可不能輕易就被寶寶的眼淚打敗哦!否則的話,“眼淚”很可能就成為今後教養道路上的一大障礙。其實,只要我們平時多注意以下6項準則,就能減少很多“眼淚”發作的機會。

1-注重言傳身教

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家長不可能遇到事情就用哭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家長情緒化的行為卻會給寶寶造成深刻影響,而寶寶的情緒表達能力顯然不如大人,所以碰到難題就很容易哭泣。如果家長常常以嚴厲的態度去對待寶寶,就可能造成寶寶的自信心不足,個性變得畏縮,那麼他再碰到難題時就更容易落淚。

另外,建議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有爭吵的狀況,因為這對寶寶的心理有很大影響,同樣會增加他的不安全感。

2-讓寶寶自行選擇

當寶寶因為未能如願而哭鬧時,家長可以讓寶寶自行選擇其他的處理方式。如果寶寶年齡在3歲之內,那麼家長可以在堅持底線的前提下,給寶寶提供2~3種方案以供選擇。例如現在無法帶他出去玩,不過可以陪他在家做遊戲、玩積木或者看圖書。如果寶寶年齡已經超過3歲,具備了一定的思考與表達能力,那麼就請寶寶自己提出替代方案。這樣一來,即便寶寶的要求沒有被滿足,他的情緒也會得到很大的緩解,因為他有了足夠的被尊重的感覺。

3-及時的擁抱療法

即便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但是家長的擁抱還是必不可少的!因為擁抱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寶寶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而且能明白自己的情緒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除了擁抱之外,家長的支持與傾聽也很重要。這樣能夠讓寶寶的情緒儘快平靜下來,否則的話,寶寶哭鬧的嚴重程度有時是很難控制的喲!

4-始終堅持原則

這是家長最需要謹慎、也是最需要加強的一個環節。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會敗在寶寶的眼淚之下!只要哭聲一起,那些心軟的家長,或者是怕吵鬧、怕丟臉的家長很容易就會妥協。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經常用“哭”的辦法來讓家長“聽話”。有些寶寶甚至摸清楚了家長的底線,比如怕丟臉。所以,人越多的地方,他哭的聲音就越大!一旦底線被寶寶掌握,那麼要堅持原則就更加困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始終堅持原則,不要輕易被孩子掌控!

5-具體問題具體處理

寶寶哭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捨不得和大人分開、感覺委屈等。家長應該教導寶寶處理不同情緒的方法,如此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受挫力”。如果寶寶在哭鬧時無法溝通,也可以試試轉移情緒的辦法,用其他東西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不要讓寶寶一直沉溺在負面情緒中。

6-減少負面語言刺激

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寶寶的哭泣,不要因為負面語言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遠。有些家長的脾氣確實比較暴躁,一聽到哭聲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沖著寶寶直接就開火。比如“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你到底走不走?不走的話,你就自己呆在這裡吧”等。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這些話語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在很多情況下,寶寶也許只是“就事論事”地哭,只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沒想到家長不但沒有關心和理解,反而讓自己感覺更加恐懼。因此,家長情緒化的處理方式只會讓問題更加嚴重,孩子的哭泣也會伴隨著恐懼的感覺而愈發厲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