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親吻寶寶要注意的7大禁忌

媽媽的吻是傳達母愛最直接的方式, 也是母親和寶寶之間溝通的最佳語言。 然而這種親昵帶來的未必全都是甜蜜和溫馨, 也可能釀成致命悲劇。

親吻寶寶可能傳染多種疾病

由於寶寶年幼, 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 很可能會傳染上親吻者正在患的感冒等疾病。 在親吻寶寶時, 成人很可能把自己口腔裡帶有的病菌、病毒, 尤其是經呼吸道傳播的病毒、病菌傳給寶寶, 使寶寶染上結核、腦膜炎、感冒等傳染病。 此外, 經常親吻寶寶的嘴, 還會使寶寶口水增多, 影響消化功能。 因此, 在走親訪友時, 要格外留神,

Advertisiment
儘量避免他人隨意親吻寶寶。 像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肝炎、結膜炎、口腔疾病等, 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寶寶。 為了寶寶的健康, 家長不妨學著“婉拒”親吻這樣的示好方式。

下列幾種情況下, 不宜親吻寶寶

新生兒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 如果母親攜帶病菌, 很可能通過口唇的親密接觸, 把病菌傳染給寶寶。 因此, 爸爸媽媽最好不要親吻還未滿月的寶寶, 生病時尤其不要親吻寶寶。 同時要學會拒絕親戚朋友和新生兒特別親密的接觸, 也要控制探視的人數。 當父母出現上呼吸道感染時, 和寶寶接觸要戴口罩。 媽媽腸胃不好時, 不要給寶寶餵奶, 更不要餵飯前自己先嘗味道或試涼熱, 寶寶的餐具最好單獨清洗。 明確有傳染性疾病的父母更不要和寶寶親密接觸,

Advertisiment
應積極治療。

NO.1—出現水皰

媽媽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 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 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 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 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 因為上述症狀正是“單純皰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現。 “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 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 卻可能對嬰兒致命, 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病毒感染, 好發年齡在1~4歲, 以出生後第二年為發病高峰。

防護措施:出現皰疹性口炎等“單純皰疹病毒”症狀表現的媽媽應在痊癒前儘量避免接觸寶寶, 並切忌親吻寶寶。

NO.2—濃妝淡抹

愛美的媽媽們, 總免不了濃妝淡抹。 而化妝品不少都含有鉛、汞或其他化學物質,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媽不卸妝就親吻寶寶, 或讓寶寶親吻媽媽, 這些有害物質就會進入寶寶體內, 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慢性鉛中毒等病症。 美國就曾報導過嬰兒因與母親臉貼臉, 誤舔食了母親臉上的粉脂, 而發生鉛中毒的病例。

防護措施:媽媽平時應儘量減少濃妝, 親吻寶寶前唇部應徹底卸妝。

NO.3—傷風感冒

並不是鼻塞、流涕、打噴嚏、發燒等明顯感冒症狀, 才值得媽媽們警惕。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弱, 免疫力差, 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 甚而引發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併腦炎、心肌炎, 因此媽媽應對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視, 即使自己只是出現輕微感冒症狀, 比如輕微的頭疼、咽痛, 也應避免相互親吻等親昵之舉。

Advertisiment

防護措施:出現感冒症狀的媽媽和寶寶接觸時最好戴上口罩。

NO.4—口腔疾病

親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觸, 如果媽媽本身有口腔疾病, 如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 口腔中就會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 通過親吻寶寶, 這些病菌就會進入寶寶的口腔, 引發寶寶的口腔疾病或其他併發症。

防護措施:媽媽在口腔疾病痊癒前不要親吻寶寶。

NO.5—出現皮疹

媽媽一旦發現自己身上出現星星點點的皮疹, 就應警惕是否是麻疹發作。

因為許多年輕媽媽小時候沒有得過麻疹, 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發人群。 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傳染源, 病毒存在於眼結膜、鼻、口、咽和氣管等分泌物中, 能通過口腔飛沫傳播。 而兒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Advertisiment
尤以l-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母子間的親吻很容易傳染此病。

防護措施:一旦媽媽有得此病的嫌疑, 應立即母嬰隔離, 並積極治療。

NO.6—拉肚子

拉肚子雖然是腸道傳染病, 但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 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 媽媽親吻寶寶, 或者給寶寶餵飯前, 用舌頭嘗冷熱等動作, 都可能增加寶寶得痢疾的幾率。

防護措施:如果媽媽最近腸胃不太好, 應儘量避免親吻寶寶。

NO.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媽媽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 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 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 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 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