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寶寶要注意什麼_怎樣正確親吻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親寶寶要注意什麼?每個寶寶都是家裡的小寶貝, 看著小寶寶可愛的小臉蛋, 總是讓人忍不住親了還想親。 但你知道嗎?有些吻很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那麼親寶寶要注意什麼呢?

寶寶粉嫩粉嫩的臉蛋, 常常讓人忍不住想要親吻一下, 可是, 知道嗎?這些不經意的吻可能帶有有時候為了表達對寶寶的強烈的愛, 大人們會給寶寶一個個熱情的吻, 希望寶寶也能感應到我們對他的喜愛之情。 但是, 你知道嗎?這些熱情的吻, 有時候並不是愛, 反而是成了害寶寶生病甚至死亡的“毒吻”。

Advertisiment

我們都知道成人所處環境複雜, 所以我們的體內或體表常常攜帶著一些病菌, 對於免疫力較強的成人來說, 這些病菌並不構成威脅, 不會致病或發病很輕, 但是, 對於抵抗病菌能力很弱的寶寶來說, 感染到這些病菌的後果也許會很嚴重, 甚至導致死亡,

Advertisiment
不得不引起重視!

寶寶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建立, 如果成人攜帶病菌, 很可能通過親吻、撫摸等行為把病菌傳染給寶寶。 在門診, 媽媽和寶寶同時患感冒、皮膚病、口腔潰瘍等疾病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所以, 本來的愛之吻, 一不小心就成了“毒吻”了, 這是害, 不是愛。

親吻寶寶可能傳染多種疾病

由於寶寶年幼, 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 很可能會傳染上親吻者正在患的感冒等疾病。 在親吻寶寶時, 成人很可能把自己口腔裡帶有的病菌、病毒, 尤其是經呼吸道傳播的病毒、病菌傳給寶寶, 使寶寶染上結核、腦膜炎、感冒等傳染病。 此外, 經常親吻寶寶的嘴, 還會使寶寶口水增多, 影響消化功能。 因此, 在走親訪友時, 要格外留神, 儘量避免他人隨意親吻寶寶。

Advertisiment
像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肝炎、結膜炎、口腔疾病等, 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寶寶。 為了寶寶的健康, 家長不妨學著“婉拒”親吻這樣的示好方式。

避免病菌, 拒絕七種吻

1、傷風感冒等傳染病患者之吻。

當家長患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扁桃體炎等傳染性疾病時, 都可能通過親吻傳染給寶寶。 因此在生病時, 大人接觸寶寶都應該戴上口罩。 在進餐的時候, 要用獨立的碗筷, 不要同樣一隻水杯喝水等, 防止傳染。 不宜親吻寶寶, 應該跟寶寶保持一定的距離。

2、腹瀉患者之吻。

很多胃腸道細菌, 比如大腸桿菌、幽門螺旋桿菌等是有傳染性的, 因此當家長拉肚子或者是患有胃潰瘍等腸胃疾病時, 也不應該親吻寶寶,

Advertisiment
更不要用口舌替寶寶試食物的冷熱、吹涼熱飯等, 這樣做都有可能增加寶寶患病的幾率。

3、口腔有炎症和齲齒患者的吻。

當家長有口腔疾病的時候, 也不要親吻寶寶, 否則容易使寶寶也患上齲齒等口腔疾病。 特別是患有牙齦炎、牙髓炎、齲齒等口腔疾病時, 口腔中就會存在大量病菌, 這些病菌都是可以致病的。

4、濃妝淡抹人的吻。

一些年輕的媽媽常常化濃妝, 而一回到家還沒卸妝就直接吻寶寶了, 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 化妝品中都含有化學物質, 而且有些化妝品含鉛, 媽媽親吻寶寶或者讓寶寶親吻媽媽時, 如果讓有害物質進入到寶寶體內就會危害到他們的健康。 這樣的吻, 應該避免。 媽媽們還是卸妝完畢後才表達你們的愛意吧。

Advertisiment

5、出現皮疹、麻疹等疾病患者之吻。

家長發現自己出現皮疹、水泡等症狀時, 不僅不宜親吻寶寶, 因為這些傳染性疾病很容易讓寶寶生病。 家長更應該及時檢查, 只要確診就要母嬰隔離, 並且積極治療。

6、患水皰人的吻。

成人如果在面部、唇角、眼睛、手足等部位, 出現米粒大小的水皰, 幾個或十幾個連在一片, 並且伴有發熱或局部淋巴結腫大, 就應警惕是否感染“單純皰疹病毒”, 而“單純皰疹病毒”可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播, 對成人危害並不十分嚴重, 卻可能對寶寶致命。 這樣的吻, 一定要避免。

7、攜帶具傳染性的肝炎病毒之吻。

如果你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攜帶者, 親吻寶寶是不夠安全的。 甲肝的傳播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觸, 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先不要吻了,用其它方式表達愛意也是可以的。

寶爸寶媽以下情況也不要親寶寶

1、父母患口腔類疾病時,不要親吻寶寶。

比如,父母得了牙齦炎或者口腔潰瘍之類的口腔疾病,口腔內就會隱藏大量的病毒或者細菌,這時去親吻寶寶,由於寶寶抵抗力弱,較容易使細菌或者病毒傳染給寶寶,給寶寶帶來健康方面的隱患。

2、患有肝炎之類疾病的家長,切勿親吻寶寶。

有些肝炎是有較強的轉染性的,患有肝炎的家長,很可能在自己的唾液、汗液中存在肝炎病毒,特別是甲肝患者,通過飛沫是可以傳播的,因此,一定不要去親吻寶寶,而且日常注意不要混用餐具等。

3、家長得了腹瀉,也暫時不要親吻寶寶。

腹瀉有時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情況是容易傳染的,在我們不知道患病的原因之前,更是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在患有腹瀉期間,避免親吻寶寶,因為,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容易被腹瀉病毒所感染。

4、如果患上流行性結膜炎,不能親吻寶寶。

流行性的結膜炎也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這種疾病一般可以通過眼淚、眼睛分泌物等進行傳播,寶寶如果感染了這項病毒或者細菌,也非常容易患上這種流行性的眼結膜炎,讓寶寶很難受。

5、家長得了接觸性傳染病,暫時不要親吻寶寶。

如果家長得了一些皮炎、皰疹,或者真菌感染,皮膚癬之類的疾病,都會通過與寶寶直接接觸而傳染給寶寶,所以,這時要與孩子保持距離,更不要去親吻孩子,以免傳播疾病。

6、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同樣不能親吻寶寶。

呼吸道疾病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流行性☆禁☆感冒,百日咳,腦膜炎、腮腺炎等,這些疾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容易通過唾液進行傳播,接觸者容易被很快傳染,小孩子抵抗力弱,是容易受傳染的群體。

7、家長喜歡吸煙的,建議不要親吻寶寶。

有的家長喜歡吸煙,而吸煙的人,口腔、鼻腔以及呼吸道中都會有焦油和尼古丁的殘留物質,寶寶可能對這些物質的味道比較難以接受,容易導致寶寶生病,因此,家長在親吻孩子的時候,最好事先刷刷牙。

如何拒絕熱情如火的“毒吻”?

曾有報導,英國母親露絲?斯科菲爾德出生僅11天的女兒珍妮佛因感染“單純皰疹病毒”而亡,專家說這種病毒極可能是斯科菲爾德在懷孕後期染上,並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染給珍妮佛的。該報導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寶寶被吻的健康安全問題。

要怎樣才能更好地防止熱吻變毒吻“呢?

1、當與嬰幼兒接觸時,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臉部的衛生,接觸孩子最好先洗手洗臉。

2、媽媽平時應儘量減少濃妝,親吻寶寶前唇部應徹底卸妝。

3、出現感冒症狀的大人和寶寶接觸時最好戴上口罩。

4、如果大人最近腸胃不太好,應儘量避免親吻寶寶,應及時就醫。

5、在口腔疾病痊癒前不要親吻寶寶,不要同用水杯、碗筷等,防止傳染。

而乙肝則通過注射、輸血或血製品、密切接觸、母嬰等途徑傳染,乳汁、唾液、眼淚都是不安全因素。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先不要吻了,用其它方式表達愛意也是可以的。

寶爸寶媽以下情況也不要親寶寶

1、父母患口腔類疾病時,不要親吻寶寶。

比如,父母得了牙齦炎或者口腔潰瘍之類的口腔疾病,口腔內就會隱藏大量的病毒或者細菌,這時去親吻寶寶,由於寶寶抵抗力弱,較容易使細菌或者病毒傳染給寶寶,給寶寶帶來健康方面的隱患。

2、患有肝炎之類疾病的家長,切勿親吻寶寶。

有些肝炎是有較強的轉染性的,患有肝炎的家長,很可能在自己的唾液、汗液中存在肝炎病毒,特別是甲肝患者,通過飛沫是可以傳播的,因此,一定不要去親吻寶寶,而且日常注意不要混用餐具等。

3、家長得了腹瀉,也暫時不要親吻寶寶。

腹瀉有時候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這種情況是容易傳染的,在我們不知道患病的原因之前,更是為了安全起見,家長在患有腹瀉期間,避免親吻寶寶,因為,寶寶的胃腸功能發育還不健全,容易被腹瀉病毒所感染。

4、如果患上流行性結膜炎,不能親吻寶寶。

流行性的結膜炎也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這種疾病一般可以通過眼淚、眼睛分泌物等進行傳播,寶寶如果感染了這項病毒或者細菌,也非常容易患上這種流行性的眼結膜炎,讓寶寶很難受。

5、家長得了接觸性傳染病,暫時不要親吻寶寶。

如果家長得了一些皮炎、皰疹,或者真菌感染,皮膚癬之類的疾病,都會通過與寶寶直接接觸而傳染給寶寶,所以,這時要與孩子保持距離,更不要去親吻孩子,以免傳播疾病。

6、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同樣不能親吻寶寶。

呼吸道疾病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流行性☆禁☆感冒,百日咳,腦膜炎、腮腺炎等,這些疾病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容易通過唾液進行傳播,接觸者容易被很快傳染,小孩子抵抗力弱,是容易受傳染的群體。

7、家長喜歡吸煙的,建議不要親吻寶寶。

有的家長喜歡吸煙,而吸煙的人,口腔、鼻腔以及呼吸道中都會有焦油和尼古丁的殘留物質,寶寶可能對這些物質的味道比較難以接受,容易導致寶寶生病,因此,家長在親吻孩子的時候,最好事先刷刷牙。

如何拒絕熱情如火的“毒吻”?

曾有報導,英國母親露絲?斯科菲爾德出生僅11天的女兒珍妮佛因感染“單純皰疹病毒”而亡,專家說這種病毒極可能是斯科菲爾德在懷孕後期染上,並通過親吻等方式傳染給珍妮佛的。該報導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關注,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寶寶被吻的健康安全問題。

要怎樣才能更好地防止熱吻變毒吻“呢?

1、當與嬰幼兒接觸時,大人最好要注意一下手部、臉部的衛生,接觸孩子最好先洗手洗臉。

2、媽媽平時應儘量減少濃妝,親吻寶寶前唇部應徹底卸妝。

3、出現感冒症狀的大人和寶寶接觸時最好戴上口罩。

4、如果大人最近腸胃不太好,應儘量避免親吻寶寶,應及時就醫。

5、在口腔疾病痊癒前不要親吻寶寶,不要同用水杯、碗筷等,防止傳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