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規則會抑制孩子創造力嗎?

孩子離開家進入幼稚園,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後, 孩子們的情緒逐漸穩定, 慢慢步入了幼稚園學習和生活的正軌。 家長朋友們的心態也逐漸放鬆下來, 原先對孩子適應新環境的擔憂和焦慮情緒逐漸平復。 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規矩地坐在人群中時, 他們心中欣喜之餘又升起了一絲新的擔憂。 交流中, 不少家長會對幼稚園的各種形形色色的規則和要求頗有微辭, 認為孩子太小, 這麼多規矩和限制會對孩子的個性有所影響, 不利於孩子創造性的培養。 有這些擔憂的主要是那些平時喜歡學習,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發展和前途比較關注的家長, 也是那些對學校寄予厚望的家長。

家庭和幼稚園對孩子來說區別是, 在家庭中傾向于一家人都會以孩子為中心, 孩子的利益和興趣高於一切, 這在獨生子女的家庭更是明顯;而幼稚園雖也強調以滿足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需要, 但是這種滿足是在不犧牲更多孩子集體生活和集體利益為基礎的。 所以, 幼稚園比家庭中多了很多為了順利進行集體生活而制定的規則, 這些規則從吃喝拉撒到坐立行走, 事無巨細均有規則。

是不是幼稚園的這些規則一定會以犧牲孩子的創造性為代價呢?其實不然, 不少家長在這個問題的認識上可能存在著一些誤區, 或者說對遵守規則和創造性培養之間的關係認識上存在些許偏差。

Advertisiment

當前家庭中普遍存在的育兒問題常常都是圍繞著規則展開的, 要麼是規則感不足, 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無視其他人和集體的存在;要麼就是畏畏縮縮, 謹小慎微, 毫無個性可言。 孩子走出家門進入教育組織標誌著孩子進入了新的人生階段, 社會也開始向孩子打開了一扇色彩斑斕的大門。 孩子需要理解和掌握周遭環境的變化, 並按照所理解的界限來採取行動。 如果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養成懂規則、守紀律的行為方式, 這將會使孩子避免很多危險, 從而使孩子更加安全;也能使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得到更多人的肯定和歡迎, 使孩子在人群中更加自信, 這份自信是孩子良好社會關係的起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Advertisiment

這麼說, 不是讓父母和老師嚴格地管束孩子, 讓孩子做什麼事情都要對成人察言觀色。 正好相反, 父母和老師應該在規則的範圍內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時間和空間。 比方說, 在馬路上要求孩子靠邊走, 但是孩子是走道牙還是蹦跳著走, 那就是他的自由和需要了, 如果父母喋喋不休地希望孩子按照你認同的方式行走, 孩子可能就會故意逆反, 直至破壞規則。 這一點幼稚園的老師就做的比較好, 如要求孩子獨立吃飯時, 至於用左手還是右手、先吃菜還是飯等等都可以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行動。

規則是個性和創造性的基石, 孩子只有在明確的規則範圍內才會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

Advertisiment
所謂, 懂規則方能展個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