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西醫治療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症表現大便次數增多, 及糞質稀爛或呈水樣, 蛋花樣或有粘液, 不消化食物殘渣。
本病多發生於3 歲以下小兒, 以秋冬季多見, 很少有便膿血出現, 嚴重者可有嘔吐咖啡樣物, 抽搐昏迷, 脫水, 酸中毒, 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
西醫認為:本病多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 感染性細菌多為致病性大腸桿菌, 感染病毒的多為輪狀病毒;非感染性因素多為飲食體質因素或食物過敏等引起。
西醫治療
1.輕度腹瀉。
(1)以調節飲食為主, 無需禁食, 每天喂乳時間可適當縮短, 人工餵養者可稀釋牛奶, 或給米湯, 由少量開始,
Advertisiment
慢慢恢復正常食量。 停食不易消化和易傷腸胃的食物。
(2)治療腸道外感染病灶。
(3)可用助消化及收斂藥物, 如胃蛋白酶, 鞣酸蛋白, 乳酶生等。
(4)口服補液:採用世界衛生組織口服補液鹽(ORS)配方, 少量多次飲服。 配方如下:葡萄糖粉(含結晶水)22 克, 氯化鈉3.5 克, 碳酸氫鈉2.5克, 氯化鉀1.5 克開水至1000 毫升(臨床上宜將上述配方的半量開成500毫升溶液以免造成浪費)。
2.重型腹瀉。
(1)如嘔吐, 腹瀉明顯者, 應禁食6 小時待脫水糾正後, 才逐漸恢復原來飲食。
(2)控制感染:細菌感染者, 痢恃靈5~10mg/kg/d, 分4 次口服;氯黴素25~50mg/kg/d(早產兒, 新生兒不超過25mg/kg/d), 分4 次口服。 百炎淨(即複方新諾明, 50mg/kg/d, 分2 次口服。 慶大黴素1 萬/kg/d, 肌肉注射。 病毒感染者可根據辨證論治方法, 採用中藥治療。
(3)液體療法:
輕度失水:減輕體重5%,
Advertisiment
第一天補液量100~200ml/kg/d, 靜脈滴注。
中度失水:減輕體重10%, 第一天補液量為120~150ml/kg/d, 靜脈滴注。
重度失水:減輕體重10%以上, 第一天補液是為150~200ml/kg/d, 靜脈滴注。
(4)補鉀:有尿者或輸液後見尿則補鉀, 可選用10%氯化鉀, 每100ml補液中, 不能超3ml。 滴速宜慢!切忌未稀釋直接靜脈推入。 能口服者, 儘量口服, 能進食者即停鉀。
3.遷延型腹瀉:
腹瀉遷延日久, 多與脾胃功能及腸道內菌群失調有關。
(1)扶持正常腸道細菌, 可用乳酶生(不能與抗菌素同用), 維生素(可扶持大腸桿菌生長)。 如維生素B1, 維生素B12, 及複合維生素B, 葉酸等。
(2)補充適當營養, 必要時可輸同型血漿或鮮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