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蔣佩蓉:媽媽應如何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自我情緒管理是作為一個媽媽必修的內容, 所以我們來分析幾種情緒:

一、憤怒

有一次我在樓下的時候, 我聽到樓上的阿姨大聲哭, 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趕緊上去樓上看, 我發現凱安發現了蠟燭, 他在那邊跟我們的沙發椅唱生日快樂, 然後把蠟燭放到沙發椅下面, 把沙發椅燒了, 所以我的阿姨哭了, 這個時候我的情緒是什麼?是憤怒。 但是你再冷靜的想想, 這個是他的錯嗎, 他是故意是要我生氣嗎?也不是, 他說媽媽對不起,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我真的是覺得我們這個沙發椅很舊了, 我們需要慶祝慶祝它的生日,

Advertisiment
那怎麼辦?

所以這個時候, 要是我在這個時候選擇管教我的孩子, 我會發現我的情緒, 我會給他不適當的管教, 所以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管教自己的孩子, 而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所以那個時候我跟孩子說, 媽媽現在很生氣, 我沒有辦法處理現在的事情, 所以請你給我5分鐘的時間, 我出去繞一圈, 所以我就出門去散佈, 去跑步, 然後把那些情緒發散掉了以後, 冷靜下來, 我才能夠回來處理這件事情, 不然的話我會過度的傷害了他, 所以我發現在很多情況我需要管教但是我沒有資格關鍵, 因為我的情緒、怒氣充在我的頭上, 所以我學會了給自己一點時間。 不然的話我們會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Advertisiment

另外北美有一個研究, 說80%的婚姻的吵架會發生在6點以後, 為什麼?在6點左右, 在黃昏的時候, 有沒有人要猜一猜為什麼?對, 累了。 說不定今天被老闆罵了, 說不定孩子已經把你所有的精力都擠的光光了, 北美的心理學家把這個叫做Dusk tired(黃昏疲倦), 所以我們其實有時候憤怒沒有耐心, 脾氣不好, 是因為我們自己有一些生理問題, 我們累了, 我們餓了, 我們困了, 所以在我們家有一些這些對付生理問題的一些機制, 比如在我們家9點以後不談正經事, 因為到那個時候我們在要談今年春節要去誰的家度假比較多, 這個不是時候, 因為肯定會大吵一趟, 所以要是餓了也不談正經事, 要是我們要談一個非常敏感的談, 我們不在家談,

Advertisiment
我們去約在外面的餐廳還是咖啡廳, 因為在那邊我們比較能夠控制自己, 在家裡太容易嚷嚷, 太容易失控, 所以我們就用一些外在的因素來控制自己, 另外我們知道會有黃昏疲倦的時候, 比如我先生一整天很累了, 他在路上就會打電話給我, 他說今天很累, 請你給我一些空間, 所以這個時候我在家裡就有了心裡準備, 不然通常他一回家, 我們就全部撲上去, 爸爸爸爸, 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他有給我這個警告的時候, 我會跟孩子說, 今天爸爸很累, 我們就在旁邊安靜, 然後讓他爬進去他的山洞, 就是他的書房, 去安撫自己的情緒, 去修補修補, 然後他在進門以前先做個深呼吸, 然後再進來, 面臨著這些很精力充沛的男孩子們,
Advertisiment
所以有一些機制, 要是我們知道體力已經不足夠, 會很容易的沒有耐心, 還是會發怒, 給自己一些預備, 也給家人一些預備, 比如我會跟孩子說, 這個禮拜是那個月的時候, 所以媽媽有時候會不講理, 所以請你們多寬容寬容, 不是把這個當成是一種理由, 但是會讓他們知道, 媽媽也不是完美的, 跟大家推薦一本書《憤怒愛的另一面》, 裡面有很具體的建議, 比如說給自己一段時間, 要是不能出去外面散佈, 可以數到一百甚至一千, 不同的技巧, 裡面有很具體的推薦。

(專家現場分享如何做好自我情緒管理)

二、焦慮

北美的一些研究證明了, 學歷越高的媽媽孩子的能力越低, 為什麼?因為我們很容易拯救孩子, 我們很容易為他們包辦,

Advertisiment
我舉一個例子。 我們在訓練凱恩洗碗的時候, 有一次他那個盤子底全部都是泡泡, 他就放上去架子了, 這個時候我會有三個很自然的反應, 第一個反應, 教你這麼多次了還學不會, 怎麼這麼沒有能力, 過去過去過去, 我來做。 第二個, 我乾脆做比較好, 我又快做的又乾淨, 第三個, 老公在那邊看, 我不敢去干涉, 我就等到大家都走了以後, 我再偷偷的全部再洗過一次, 但是這個給孩子什麼樣的資訊?洗不乾淨, 算了你來做, 你比較行, 所以孩子沒有辦法經過他的磕磕碰碰去學習去成長。

當我們太能幹了就顯得孩子就無能了, 當我們學會了弱化自己, 孩子能力就越來越強了, 所以孩子很小的時候, 跟他一起出去購物, 你可不可以幫媽媽提這個比較重的東西,是我沒有辦法,沒有肌肉可以提嗎?因為我要供應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學會男性就是要幫忙女性提東西的。所以能不能多多放下我們的焦慮,來讓孩子有成長,有失敗的機會。

另外有一次,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男孩子表達能力很差,所以旁邊同齡的女孩子口才很棒,詞彙很多,但是我的孩子連一句話都不能講的完整,然後你問他什麼問題,他只會乒乓,不會用字來形容,所以這個時候我攀比了以後,我焦慮就上來了,所以等一下會有一些建議,怎麼樣面對這些焦慮。

請記住當我們在訓練孩子的過程,請不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而是建造者的角色,建造者的心態來源於對孩子的信心,相信他能夠克服現在的障礙成長,越來越好。一個拯救者的角色,他的心態是焦慮,在最根源他不相信孩子能行,所以他需要在每一個階段來替他做好,做完整。

下一個階段,焦慮最好的解毒藥就是感恩,所以要是你發現你的孩子跟別人比的時候,他的不如別人,請你回家做下來,列出十點你很欣賞孩子的亮點,當身邊出現一個數學天才還是一個芭蕾舞天才,不是你的孩子,這個時候請你拿出你的清單,來為你的孩子的這些亮點感恩,感謝,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亮點,當我們學會為我們的每一天感恩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就不會那麼焦慮了,因為我們發現生活裡面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可以慶祝。所以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出發點是接納我們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自己的成績單,他們是我們寶貴的禮物,他們不是上帝給我們問卷,要我們解決一個答案,而是一份天天要打開的驚喜的禮物,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完美複製的在他身上,還是這份美好的禮物是天天來享受的,當我們能夠打開自己這份禮物,接納自己,還有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比較容易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一切在於從這裡開始。

(現場網友認真記筆記)

第三,我們是怎麼樣看待孩子的眼淚?

要是我們沒有辦法忍受孩子的眼淚,是他們用眼淚來訓練我們,還是我們來訓練他們用其他的方法溝通,比如去超市的時候,孩子哭鬧要糖果,這個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我記得我當時的反應是,好,我就堅決要贏這場仗,就不給,孩子就越哭越大聲,就偏偏不給,我來看誰能撐最久,到了最後孩子在地上滾了,這個時候整個超市的人都過來看我這個很失敗的媽媽,當我最後,算了算了算了給你給你。那下一次一有事情發生,他馬上就用最大的聲音哭了,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可以這樣子訓練我了,所以這個時候我需要把這個掌控權奪回來我這邊,所以我學會了,你可以看看這個孩子,他是真的很受傷嗎?他是想要什麼,對不對?所以這個時候當孩子有這種哭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分辨孩子這個是一個真正無助求救的哭聲,還是是在操縱你的哭聲,我們要比孩子更聰明,去學會去分辨,而不是讓他的眼淚來訓練我們,所以這個時候我會跟孩子說,好,對不起,我聽不懂這種聲音,我把計時器轉到3分鐘,5分鐘,你自己定,當這個轉到零的時候,請你用正確的方法跟媽媽要求,媽媽就給你,正確的方法是什麼?當時他們還不會說話,這個是Please,這個是Thank you,這個是Sorry,你會很驚訝,一個不會講話的孩子,他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就是跟他講,不用哭聲,所以我記得有一次把孩子帶去我媽媽那邊,她打電話給我說,孩子拼命的在拍肚子是什麼意思?我說是他要什麼東西?所以我會跟他講,請你用正確的方法要求,在我們家是Please。

第一次用的時候孩子很不服氣,為什麼你要來控制我,他就偏偏不停止哭泣,我說沒關係,我有整天,再轉一次,再轉一次,轉了每幾次以後你會發現,孩子也很聰明,他在媽媽上面耍這一招不管用,好了,他去找別招,別招是Please 佩蓉ay I發現這個管用,他下一次第一次來就跟你說Please 佩蓉ay i,所以你們家可以建立自己的信號,當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他打斷,他就拼命的用哭,我可以說下一次你可以給我這個信號,擠一擠,然後我會過來問你一個手,說我聽到了,但是我這個完成了以後,我會馬上的關注你,這樣子的時候,我們有自己的語言,不會去打擾別人的語言,這變成我們在訓練孩子,不是孩子在訓練我們。

所以情緒需要管理的,情緒的最後一個聲音,就是這個聲音,有一次凱文說他耳朵痛,所以我以為他發燒了,帶他去醫院,醫院的醫生問他說,凱文你有在玩沙嗎?他說yes,醫生說你要不要告訴我什麼事情發生了?他說我在沙堆裡面在想能夠塞多少沙進去我的耳朵裡面,結果我一直搖,沒有辦法全部搖出來,所以我就拿了個牙籤去挖,所以現在耳朵痛,當時我聽到這個,我的反應是什麼?有兩個聲音,第一個聲音是我的媽媽說,佩蓉你是怎麼樣做媽媽,你怎麼這麼,你怎麼孩子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你到底跑到哪裡去了,這麼不認真?第二個是我的先生回來說,佩蓉,你整天到底在做什麼?所以這樣自責的聲音就出來了,所以我發現我的大腦要爆炸了,因為這些聲音一直在指控著我自己,我怎麼這麼沒有用,這麼不用心的做媽媽,但是其實我們自責有用嗎?沒有用,沒有辦法改變事實,我們是不是能夠接受,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間沒有辦法永遠百分之百的保護我們的孩子。我記得寫《我的媽媽經》這個序的導師,她是一個醫生,她剛生老四不久的時候,他們有四個孩子,她又要在兼夜班,然後非常的忙碌,有一次她在餵奶的時候,疲倦的不行,把孩子給掉在地上了,這個時候她自責的不行,幸虧她是醫生,她就做了一些大腦的測驗,發現孩子沒有受傷,所以她就跟我們分享,她說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他一直很脆弱,其實他們很有彈性的,所以即使他流了血,他還是能修補起來,因為人有很強烈的自我修補的一個機制,所以我們能不能不花費那麼多的時間來自責,而是冷靜的來處理已經發生的事情,這個能夠很大的影響我們享受做母親的一個心態,多多從自責出來。

關於情緒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情緒的幾種導火索。

第一完美主義,在我的博客上面,有一個有關於完美主義的策略,裡面有24個題目,我發現在國內成長,尤其是女孩子,比較容易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這個讓我們在企業很成功,讓我們的老闆很喜歡我們,因為我們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有條有理,都做的非常好,但是在家裡完美主義是最致命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本身不完美,我們的配偶不完美,我們的孩子也不完美,所以我們怎麼樣要克服完美主義,這個是接納自己的最大的一個秘訣,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在我的博客上面的左下角,你會看到有很多分類,你要是點進去,家庭這個分類裡面的文章,就是有一張就是有關於完美主義這個對付的一些建議。

第二個導火線是攀比,你看看這個小男孩,他自己的冰棒不好吃嗎?但是就是瞄著別人的霜淇淋,覺得比自己更好。所以我們攀比,怎麼樣去克服這個攀比,其實我們在一個競爭不斷的社會,我們從小我們的分數就拿去跟別人比較,我們是沒有辦法攀比這個習慣,而那個(英),一個很有名的美國的作家,他講的這句話我送給大家,他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所以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攀比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幫助孩子來拿他過去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相比,這樣子孩子就有能夠進步的機會,而不是去一個,你把一個大象跟一個猴子讓它們去比賽誰比較擅長爬樹,這個是一個不公平的攀比,所以跟孩子的過去一起相比。

第三,另外一個導火線就是我們的欲望很多,我有時候聽到別人的老公工資那麼高,別人的老公成就那麼好,別人的房子那麼大,房間比我多,開的車子那麼好,別人的孩子多麼優秀,我就會對自己的情況很不滿,像我父親跟我講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要富有,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增加自己擁有的,第二種方法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哪一個方法比較簡單?第二個,但是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增加自己所擁有的,而且這些擁有的,給我們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快樂,所以我們能不能在這個方面多多的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是我需要的,還是我的欲望。比如我真的學習開寶馬,才能高興嗎,還是我開個雪麗,還是一個本田就可以了,我兒子跟我講一個笑話,他說有一個男孩子想要邀請一個女孩子去約會,然後這個女孩子說,你開的車子是寶馬嗎?男孩子說不是,她說我只跟開寶馬的男孩子約會,所以這個男孩子就很沮喪的出去外面把他的法拉利開走了,所以其實我們在想一想,一輛車只是交通工具,我們真的需要把這麼多的價值賦值在一個物品上面嗎?降低自己的欲望,會讓自己減少很多負面的情緒,最後還有一個,我們在都市裡面有很多的壓力,我們有沒有,自己有沒有擁有抗壓機制,還是當孩子壓力一來的時候,你就跟他說,別這麼緊張,別這麼著急,有沒有人勸你別這麼著急?有用嗎?沒有。但是我們還很喜歡勸別人跟勸自己,但是我們有一些具體的抗壓機制,能夠降低自己的壓力跟焦慮,比如運動,運動一段時間以後,會產生一種荷爾蒙,可以跟快樂的情緒有很大的連接,所以有些人運動能夠幫助自己,降低自己的焦慮,緩和情緒,這個對我的丈夫很有用,但是我不喜歡運動,所以對我來講,我去彈鋼琴,很能夠幫助我,還是我去做家務,清理房子,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我的老大他喜歡遛狗,因為在散步的時候,他可以思考,他可以透透氣,所以要是我們自己沒有抗壓機制,就很難幫助我們的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抗壓機制,所以這個對我們育兒的過程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請大家多多的幫助自己尋找怎麼樣放鬆的一些機制,最後請不要跟隨這個社會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在正確的時候做應該做的時候,不要在幼稚園階段就讓他學會,就有懲罰,有一些是必要的,有一些是不必要的,不要把這麼多的壓力給予自己。

最後的兩個建議,第一享受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階段,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第二,保持你的幽默感,學會自嘲,當你跌倒失敗的時候,請多多的說,媽媽又失態了,媽媽又嚷嚷了,那這個時候孩子學會了失敗、失態,這個是正常的,人人都會這樣做,當他跌倒失敗的時候,他會學會其實這個是人生必走的過程,他會從中成長學習,而不是想要隱瞞,還有變成另外一個完美主義者。

你可不可以幫媽媽提這個比較重的東西,是我沒有辦法,沒有肌肉可以提嗎?因為我要供應他一個成長的機會,學會男性就是要幫忙女性提東西的。所以能不能多多放下我們的焦慮,來讓孩子有成長,有失敗的機會。

另外有一次,我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男孩子表達能力很差,所以旁邊同齡的女孩子口才很棒,詞彙很多,但是我的孩子連一句話都不能講的完整,然後你問他什麼問題,他只會乒乓,不會用字來形容,所以這個時候我攀比了以後,我焦慮就上來了,所以等一下會有一些建議,怎麼樣面對這些焦慮。

請記住當我們在訓練孩子的過程,請不要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而是建造者的角色,建造者的心態來源於對孩子的信心,相信他能夠克服現在的障礙成長,越來越好。一個拯救者的角色,他的心態是焦慮,在最根源他不相信孩子能行,所以他需要在每一個階段來替他做好,做完整。

下一個階段,焦慮最好的解毒藥就是感恩,所以要是你發現你的孩子跟別人比的時候,他的不如別人,請你回家做下來,列出十點你很欣賞孩子的亮點,當身邊出現一個數學天才還是一個芭蕾舞天才,不是你的孩子,這個時候請你拿出你的清單,來為你的孩子的這些亮點感恩,感謝,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亮點,當我們學會為我們的每一天感恩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就不會那麼焦慮了,因為我們發現生活裡面有很多很美好的東西可以慶祝。所以要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出發點是接納我們自己的不完美,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自己的成績單,他們是我們寶貴的禮物,他們不是上帝給我們問卷,要我們解決一個答案,而是一份天天要打開的驚喜的禮物,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自己的不完美複製的在他身上,還是這份美好的禮物是天天來享受的,當我們能夠打開自己這份禮物,接納自己,還有自己的不完美,我們就比較容易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一切在於從這裡開始。

(現場網友認真記筆記)

第三,我們是怎麼樣看待孩子的眼淚?

要是我們沒有辦法忍受孩子的眼淚,是他們用眼淚來訓練我們,還是我們來訓練他們用其他的方法溝通,比如去超市的時候,孩子哭鬧要糖果,這個時候你會有什麼反應?我記得我當時的反應是,好,我就堅決要贏這場仗,就不給,孩子就越哭越大聲,就偏偏不給,我來看誰能撐最久,到了最後孩子在地上滾了,這個時候整個超市的人都過來看我這個很失敗的媽媽,當我最後,算了算了算了給你給你。那下一次一有事情發生,他馬上就用最大的聲音哭了,因為他知道,他已經可以這樣子訓練我了,所以這個時候我需要把這個掌控權奪回來我這邊,所以我學會了,你可以看看這個孩子,他是真的很受傷嗎?他是想要什麼,對不對?所以這個時候當孩子有這種哭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分辨孩子這個是一個真正無助求救的哭聲,還是是在操縱你的哭聲,我們要比孩子更聰明,去學會去分辨,而不是讓他的眼淚來訓練我們,所以這個時候我會跟孩子說,好,對不起,我聽不懂這種聲音,我把計時器轉到3分鐘,5分鐘,你自己定,當這個轉到零的時候,請你用正確的方法跟媽媽要求,媽媽就給你,正確的方法是什麼?當時他們還不會說話,這個是Please,這個是Thank you,這個是Sorry,你會很驚訝,一個不會講話的孩子,他會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就是跟他講,不用哭聲,所以我記得有一次把孩子帶去我媽媽那邊,她打電話給我說,孩子拼命的在拍肚子是什麼意思?我說是他要什麼東西?所以我會跟他講,請你用正確的方法要求,在我們家是Please。

第一次用的時候孩子很不服氣,為什麼你要來控制我,他就偏偏不停止哭泣,我說沒關係,我有整天,再轉一次,再轉一次,轉了每幾次以後你會發現,孩子也很聰明,他在媽媽上面耍這一招不管用,好了,他去找別招,別招是Please 佩蓉ay I發現這個管用,他下一次第一次來就跟你說Please 佩蓉ay i,所以你們家可以建立自己的信號,當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他打斷,他就拼命的用哭,我可以說下一次你可以給我這個信號,擠一擠,然後我會過來問你一個手,說我聽到了,但是我這個完成了以後,我會馬上的關注你,這樣子的時候,我們有自己的語言,不會去打擾別人的語言,這變成我們在訓練孩子,不是孩子在訓練我們。

所以情緒需要管理的,情緒的最後一個聲音,就是這個聲音,有一次凱文說他耳朵痛,所以我以為他發燒了,帶他去醫院,醫院的醫生問他說,凱文你有在玩沙嗎?他說yes,醫生說你要不要告訴我什麼事情發生了?他說我在沙堆裡面在想能夠塞多少沙進去我的耳朵裡面,結果我一直搖,沒有辦法全部搖出來,所以我就拿了個牙籤去挖,所以現在耳朵痛,當時我聽到這個,我的反應是什麼?有兩個聲音,第一個聲音是我的媽媽說,佩蓉你是怎麼樣做媽媽,你怎麼這麼,你怎麼孩子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你到底跑到哪裡去了,這麼不認真?第二個是我的先生回來說,佩蓉,你整天到底在做什麼?所以這樣自責的聲音就出來了,所以我發現我的大腦要爆炸了,因為這些聲音一直在指控著我自己,我怎麼這麼沒有用,這麼不用心的做媽媽,但是其實我們自責有用嗎?沒有用,沒有辦法改變事實,我們是不是能夠接受,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間沒有辦法永遠百分之百的保護我們的孩子。我記得寫《我的媽媽經》這個序的導師,她是一個醫生,她剛生老四不久的時候,他們有四個孩子,她又要在兼夜班,然後非常的忙碌,有一次她在餵奶的時候,疲倦的不行,把孩子給掉在地上了,這個時候她自責的不行,幸虧她是醫生,她就做了一些大腦的測驗,發現孩子沒有受傷,所以她就跟我們分享,她說其實有時候我們覺得他一直很脆弱,其實他們很有彈性的,所以即使他流了血,他還是能修補起來,因為人有很強烈的自我修補的一個機制,所以我們能不能不花費那麼多的時間來自責,而是冷靜的來處理已經發生的事情,這個能夠很大的影響我們享受做母親的一個心態,多多從自責出來。

關於情緒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情緒的幾種導火索。

第一完美主義,在我的博客上面,有一個有關於完美主義的策略,裡面有24個題目,我發現在國內成長,尤其是女孩子,比較容易有完美主義的傾向,這個讓我們在企業很成功,讓我們的老闆很喜歡我們,因為我們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有條有理,都做的非常好,但是在家裡完美主義是最致命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本身不完美,我們的配偶不完美,我們的孩子也不完美,所以我們怎麼樣要克服完美主義,這個是接納自己的最大的一個秘訣,我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在我的博客上面的左下角,你會看到有很多分類,你要是點進去,家庭這個分類裡面的文章,就是有一張就是有關於完美主義這個對付的一些建議。

第二個導火線是攀比,你看看這個小男孩,他自己的冰棒不好吃嗎?但是就是瞄著別人的霜淇淋,覺得比自己更好。所以我們攀比,怎麼樣去克服這個攀比,其實我們在一個競爭不斷的社會,我們從小我們的分數就拿去跟別人比較,我們是沒有辦法攀比這個習慣,而那個(英),一個很有名的美國的作家,他講的這句話我送給大家,他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所以當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攀比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幫助孩子來拿他過去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相比,這樣子孩子就有能夠進步的機會,而不是去一個,你把一個大象跟一個猴子讓它們去比賽誰比較擅長爬樹,這個是一個不公平的攀比,所以跟孩子的過去一起相比。

第三,另外一個導火線就是我們的欲望很多,我有時候聽到別人的老公工資那麼高,別人的老公成就那麼好,別人的房子那麼大,房間比我多,開的車子那麼好,別人的孩子多麼優秀,我就會對自己的情況很不滿,像我父親跟我講一句話,他說一個人要富有,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增加自己擁有的,第二種方法是降低自己的欲望,哪一個方法比較簡單?第二個,但是我們總是希望能夠增加自己所擁有的,而且這些擁有的,給我們帶來的只是短暫的快樂,所以我們能不能在這個方面多多的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是我需要的,還是我的欲望。比如我真的學習開寶馬,才能高興嗎,還是我開個雪麗,還是一個本田就可以了,我兒子跟我講一個笑話,他說有一個男孩子想要邀請一個女孩子去約會,然後這個女孩子說,你開的車子是寶馬嗎?男孩子說不是,她說我只跟開寶馬的男孩子約會,所以這個男孩子就很沮喪的出去外面把他的法拉利開走了,所以其實我們在想一想,一輛車只是交通工具,我們真的需要把這麼多的價值賦值在一個物品上面嗎?降低自己的欲望,會讓自己減少很多負面的情緒,最後還有一個,我們在都市裡面有很多的壓力,我們有沒有,自己有沒有擁有抗壓機制,還是當孩子壓力一來的時候,你就跟他說,別這麼緊張,別這麼著急,有沒有人勸你別這麼著急?有用嗎?沒有。但是我們還很喜歡勸別人跟勸自己,但是我們有一些具體的抗壓機制,能夠降低自己的壓力跟焦慮,比如運動,運動一段時間以後,會產生一種荷爾蒙,可以跟快樂的情緒有很大的連接,所以有些人運動能夠幫助自己,降低自己的焦慮,緩和情緒,這個對我的丈夫很有用,但是我不喜歡運動,所以對我來講,我去彈鋼琴,很能夠幫助我,還是我去做家務,清理房子,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我的老大他喜歡遛狗,因為在散步的時候,他可以思考,他可以透透氣,所以要是我們自己沒有抗壓機制,就很難幫助我們的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抗壓機制,所以這個對我們育兒的過程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請大家多多的幫助自己尋找怎麼樣放鬆的一些機制,最後請不要跟隨這個社會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在正確的時候做應該做的時候,不要在幼稚園階段就讓他學會,就有懲罰,有一些是必要的,有一些是不必要的,不要把這麼多的壓力給予自己。

最後的兩個建議,第一享受過程,不要太在意結果,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階段,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第二,保持你的幽默感,學會自嘲,當你跌倒失敗的時候,請多多的說,媽媽又失態了,媽媽又嚷嚷了,那這個時候孩子學會了失敗、失態,這個是正常的,人人都會這樣做,當他跌倒失敗的時候,他會學會其實這個是人生必走的過程,他會從中成長學習,而不是想要隱瞞,還有變成另外一個完美主義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