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英國文化交流官的育兒經

家庭成員:

爸爸:steven smith 英國駐渝副領事

媽媽:gillian smith 英國文化交流官

大兒子:george smith 12歲

小兒子:callum smith 10歲

媽媽gillian先后生下兩個兒子, 大兒子george在英國出生, 小兒子callum在新加坡出生。

兩個寶寶出生時的體重相差很大, 老大george生下來的時候體重2.95公斤, 老二callum生下來時, 體重為5公斤。 盡管出生時體重相差了近一倍, 但是醫院為兩個新生寶寶的各項指標評分均為10分。 為此, 媽媽gillian感到十分驕傲:“我在懷孕期間繼續從事各種正常的日常工作, 堅持活動, 很少在床上長時間睡覺。 懷孕時多活動, 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 這為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發育提供了一個穩定而充滿活力的母體環境。

Advertisiment

寶寶們生下來后, 她給兒子們母乳喂養了6個月。 盡管媽媽gillian在開始母乳喂養的時候也出現過疼痛不適的感覺, 但在婆婆和姐姐的幫助下, 她堅持了下來。 媽媽gillian總結了自己養育兩個兒子的經驗:“最重要的就是盡早建立有規律的生活作息, 這對媽媽和寶寶兩者都有好處。 ”

每天堅持有規律的作息

寶寶們降生后, 媽媽gillian漸漸讓寶寶們按照一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來生活。 早上7:00起床, 中午11:30吃午餐, 然后12:30~2:00午睡, 睡醒后玩耍, 下午5:00吃晚餐, 傍晚6:00洗澡, 晚上7:00上床睡覺。 媽媽gillian認為, 當寶寶沒有吃飽或者沒有睡好的時候, 情緒往往很差。 當寶寶吃好、睡好之后, 寶寶往往情緒上很快樂。

當然, 媽媽gillian也承認, 寶寶并不是天生就有這樣的規律作息。

Advertisiment
剛出生的寶寶往往3~4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 需要哺乳。 但是媽媽可以逐漸讓寶寶往這樣的作息時間上靠, 到了晚上, 給寶寶哺乳完之后, 就把寶寶放到床上, 讓寶寶自己安靜地入睡。 而且不必一聽到寶寶啼哭, 就馬上去哄、去抱。 而且晚上7:00正好也是丈夫steven下班回家的時候, 媽媽gillian認為這個時候小孩子到床上去睡眠, 就不會過多影響到成人的生活, 讓夫妻二人可以安靜地共進晚餐, 交流分享一天來的感受。

一個半月就分房睡眠

媽媽gillian認為母乳喂養的寶寶如果長期和媽媽同房睡眠, 夜間入睡后, 呼吸時聞到了媽媽乳☆禁☆房分泌出的乳汁的味道, 反而更容易興奮而蘇醒過來。 因此, 當兩個寶寶出生一個半月之后,

Advertisiment
媽媽gillian就讓寶寶在自己的兒童臥室睡覺。 這樣寶寶可以睡得更踏實, 常常一覺睡上6個小時, 而媽媽也能夠在夜間獲得更充足的睡眠, 不必半夜起來照料寶寶。 當丈夫需要自己的時候, 媽媽還可以和丈夫有更多的私密空間和時間。

這樣寶寶養成習慣, 到晚上吃完最后一頓母乳或輔食后, 去洗澡, 然后就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早晨醒來, 媽媽再給寶寶喂奶。 這為媽媽騰出了屬于自己的寶貴時間, 不必每天晚上去給寶寶哄睡。 早期分房睡眠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在于:一個半月的小寶寶在不知道什么叫分房睡眠時, 就獨立睡眠了, 之后爸媽就不會看到懂事后的寶寶因為不愿意分房睡眠而嚎啕大哭的模樣。

Advertisiment
這既省去了一個大麻煩, 又免去了寶寶的一次痛苦體驗。

早期嘗試各種食物味道

由于大兒子george出生時體重較輕, 媽媽gillian就一直純母乳喂養到4個半月的時候, 才開始逐步添加輔食。 剛開始就是喂一些紅薯泥、煮蘋果、米粥之類的。 而小兒子callum由于出生的時候體重比較重, 發育比較成熟, 而且胃口相對于哥哥來說也顯得大一些, 純母乳喂養到3個月時就開始添加輔食了。 媽媽gillian的經驗是早一點添加輔食, 寶寶們適應得更快。 她說:“有時候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媽媽老想著寶寶會不會喜歡這種食物, 那種食物是不是合寶寶的胃口?實際上, 只要按照寶寶正常的生活作息, 到了寶寶餓的時候, 讓寶寶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逐漸給寶寶嘗試各種原料制成的輔食,

Advertisiment
饑餓的寶寶這時候往往不會挑剔, 感覺什么都是好吃的。 畢竟寶寶越小越容易適應各種不同的口味。 如果到年齡比較大了, 再讓寶寶品嘗不同的蔬菜、水果、肉類, 那么寶寶往往會因為不習慣新口味, 而不容易接受。 ”

當然, 在生活中smith夫婦倆都喜歡健康的新鮮食品, 每到寶寶們放學回到家, 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媽媽親手烹飪的英國美食, 講講一天來的趣事, 每個人都會覺得這是他們生活中很美妙的時光。

寶寶們的成長點滴

說起寶寶們兒時的活動與愛好, 媽媽gillian說, 她的兩個兒子喜歡用樂高積木搭東西、畫畫、涂色、玩水等, 通過大量的活動, 讓寶寶們發展肌肉技能。 在來中國之前, 他們一家生活在越南。 由于越南氣候比較炎熱,每天早上6:00-7:00和每天晚上5:00-6:00,寶寶們都到戶外去玩耍。到兒子們過生日的時候,媽媽gillian會把小朋友請到家里來,給兒子烤出獨特的卡車形狀的蛋糕,還請來魔術師為孩子們表演,并送給兒子一只活潑可愛的白兔作為生日禮物。

媽媽gillian還給兒子們準備了不少嬰兒圖書,讓寶寶們觸摸不同材質制成的畫頁。她每天堅持這樣和兒子們閱讀圖書,到兩個寶寶6、7歲的時候,閱讀能力已經和10歲兒童相當。從閱讀中,兩個寶寶獲得了大量的詞匯,每次接受測試的時候,他們的得分都相當高。在交友方面,由于兩個寶寶都很富有愛心,他們交朋友總是很快,而且非常容易。

兩兄弟的性格特點

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家庭,兩個寶寶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愛好。老大george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喜歡幫助他人,性格相對比較嚴肅,對電腦和建構游戲比較感興趣,喜歡把生活和物品安排得井井有條。老二callum則比較輕松愉快,性格隨和,喜歡運動,他滿 1歲時就開始能夠走路,2歲左右開始開嬰兒小汽車。現在callum很擅長奔跑,喜歡踢足球,長大想當一個足球運動員。

對于兒子們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愛好,媽媽gillian坦然接受而且鼓勵兒子們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向去發展。每當看到兩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她總是感到十分驕傲。

爸爸育兒熱情耐心

爸爸steven是一個很喜歡寶寶也樂于幫助妻子照料寶寶的好丈夫。當媽媽gillian在外忙碌工作的時候,他會像妻子一樣照料自己的兩個寶寶,給寶寶們做飯、讓寶寶們吃飯,給寶寶們洗澡,帶寶寶們上床,給寶寶們講故事。現在,兩個兒子已經長到十多歲了。當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大家喜歡一起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一起看電影,一起讀一本書,一起下國際象棋,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戲,一起玩抽抽樂積木游戲。

爸爸steven尤其喜歡關于鳥類的書籍。他收集了大量的鳥類圖書,有空的時候,就和兒子們一起看這些圖書,了解各種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棲息地點、繁殖生育等內容。看到爸爸steven如此著迷于這些生動活潑的小鳥,兩個孩子也對此頗有興趣。通過這樣的家庭活動,smith一家有了更多的共同興趣愛好,這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互相支持,形成一種寶貴的家庭合力。

親子聚會提升帶養水平

媽媽gillian認為親子聚會對她有很大的幫助。當寶寶們出生后,年齡相仿的寶寶和媽媽往往每周聚會一到兩次,每次在不同成員的家庭中。這樣的親子聚會讓媽媽們有機會觀察到其他寶寶的發育、情緒、行為、愛好,而且媽媽們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提高了每個媽媽的信心,獲得了實際有效的育兒建議和方法。媽媽gillian帶著寶寶們從出生后不久就開始參加這種親子聚會,一直到寶寶們進入幼兒園之前。

每周堅持這樣的活動,不僅為媽媽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而且也讓寶寶們獲得了接觸他人的機會。寶寶們習慣于外出、習慣于到不同的場所、習慣于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習慣于看到陌生的成人面孔、習慣于和各種性格脾氣不同的人打交道。這樣到了入托的時候,媽媽gillian離開后,寶寶們也沒有大哭大叫,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戶外活動振奮精神

媽媽gillian的另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每天要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這不僅可以讓寶寶呼吸戶外新鮮的空氣,而且寶寶能夠接觸到草地、沙地,感受到戶外的種種季節變化。寶寶們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內,容易變得無精打采、厭倦、情緒低落。因此,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是一種很好的育兒方式。加上健康的飲食和睡眠,媽媽gillian很自豪地說:“兩個兒子除了得過小感冒,一直都很健康。”

待人接物從小培養

作為英國文化交流官,媽媽gillian還很重視培養寶寶們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當兒子們剛剛會說話的時候,如果朋友給兒子們一塊巧克力,媽媽gillian就會教兒子們說“謝謝!”雖然兒子們說過一次,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景可能又忘記了,那么媽媽gillian就會50遍、100遍、200遍地提醒孩子們當接受別人饋贈的物品時,要說謝謝。媽媽自己會示范,讓兒子們在無數次觀看和模仿中牢記在心。

當孩子們吃完飯,要離開飯桌的時候,媽媽gillian教孩子們詢問一句:“我吃好了,可以離開飯桌了嗎?”得到媽媽或爸爸的肯定回答后,孩子們才離開飯桌。其意思就相當于中國人常說的:“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得到在桌其他人的首肯后,才離開飯桌。

而對于在家中工作的家政人員,她從來不允許孩子們冒然地對他們說“我想要一杯水……”,而是讓孩子們禮貌地說:“可以幫我倒杯水嗎?”媽媽gillian認為尊重是對任何人都應該持有的態度,不會因為別人的地位、工作、家庭背景、膚色、國籍不同而有不同的態度。

由于越南氣候比較炎熱,每天早上6:00-7:00和每天晚上5:00-6:00,寶寶們都到戶外去玩耍。到兒子們過生日的時候,媽媽gillian會把小朋友請到家里來,給兒子烤出獨特的卡車形狀的蛋糕,還請來魔術師為孩子們表演,并送給兒子一只活潑可愛的白兔作為生日禮物。

媽媽gillian還給兒子們準備了不少嬰兒圖書,讓寶寶們觸摸不同材質制成的畫頁。她每天堅持這樣和兒子們閱讀圖書,到兩個寶寶6、7歲的時候,閱讀能力已經和10歲兒童相當。從閱讀中,兩個寶寶獲得了大量的詞匯,每次接受測試的時候,他們的得分都相當高。在交友方面,由于兩個寶寶都很富有愛心,他們交朋友總是很快,而且非常容易。

兩兄弟的性格特點

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家庭,兩個寶寶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愛好。老大george心地善良,富有愛心,喜歡幫助他人,性格相對比較嚴肅,對電腦和建構游戲比較感興趣,喜歡把生活和物品安排得井井有條。老二callum則比較輕松愉快,性格隨和,喜歡運動,他滿 1歲時就開始能夠走路,2歲左右開始開嬰兒小汽車。現在callum很擅長奔跑,喜歡踢足球,長大想當一個足球運動員。

對于兒子們不同的個性特點和愛好,媽媽gillian坦然接受而且鼓勵兒子們朝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向去發展。每當看到兩個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她總是感到十分驕傲。

爸爸育兒熱情耐心

爸爸steven是一個很喜歡寶寶也樂于幫助妻子照料寶寶的好丈夫。當媽媽gillian在外忙碌工作的時候,他會像妻子一樣照料自己的兩個寶寶,給寶寶們做飯、讓寶寶們吃飯,給寶寶們洗澡,帶寶寶們上床,給寶寶們講故事。現在,兩個兒子已經長到十多歲了。當一家人聚在一起時,大家喜歡一起從事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一起看電影,一起讀一本書,一起下國際象棋,一起玩大富翁的游戲,一起玩抽抽樂積木游戲。

爸爸steven尤其喜歡關于鳥類的書籍。他收集了大量的鳥類圖書,有空的時候,就和兒子們一起看這些圖書,了解各種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征、棲息地點、繁殖生育等內容。看到爸爸steven如此著迷于這些生動活潑的小鳥,兩個孩子也對此頗有興趣。通過這樣的家庭活動,smith一家有了更多的共同興趣愛好,這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更好地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互相支持,形成一種寶貴的家庭合力。

親子聚會提升帶養水平

媽媽gillian認為親子聚會對她有很大的幫助。當寶寶們出生后,年齡相仿的寶寶和媽媽往往每周聚會一到兩次,每次在不同成員的家庭中。這樣的親子聚會讓媽媽們有機會觀察到其他寶寶的發育、情緒、行為、愛好,而且媽媽們之間的互相交流也提高了每個媽媽的信心,獲得了實際有效的育兒建議和方法。媽媽gillian帶著寶寶們從出生后不久就開始參加這種親子聚會,一直到寶寶們進入幼兒園之前。

每周堅持這樣的活動,不僅為媽媽們提供了交流學習的機會,而且也讓寶寶們獲得了接觸他人的機會。寶寶們習慣于外出、習慣于到不同的場所、習慣于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習慣于看到陌生的成人面孔、習慣于和各種性格脾氣不同的人打交道。這樣到了入托的時候,媽媽gillian離開后,寶寶們也沒有大哭大叫,很快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戶外活動振奮精神

媽媽gillian的另一個重要經驗就是每天要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這不僅可以讓寶寶呼吸戶外新鮮的空氣,而且寶寶能夠接觸到草地、沙地,感受到戶外的種種季節變化。寶寶們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內,容易變得無精打采、厭倦、情緒低落。因此,帶寶寶們到戶外活動是一種很好的育兒方式。加上健康的飲食和睡眠,媽媽gillian很自豪地說:“兩個兒子除了得過小感冒,一直都很健康。”

待人接物從小培養

作為英國文化交流官,媽媽gillian還很重視培養寶寶們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當兒子們剛剛會說話的時候,如果朋友給兒子們一塊巧克力,媽媽gillian就會教兒子們說“謝謝!”雖然兒子們說過一次,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景可能又忘記了,那么媽媽gillian就會50遍、100遍、200遍地提醒孩子們當接受別人饋贈的物品時,要說謝謝。媽媽自己會示范,讓兒子們在無數次觀看和模仿中牢記在心。

當孩子們吃完飯,要離開飯桌的時候,媽媽gillian教孩子們詢問一句:“我吃好了,可以離開飯桌了嗎?”得到媽媽或爸爸的肯定回答后,孩子們才離開飯桌。其意思就相當于中國人常說的:“我吃好了,大家慢慢吃。”得到在桌其他人的首肯后,才離開飯桌。

而對于在家中工作的家政人員,她從來不允許孩子們冒然地對他們說“我想要一杯水……”,而是讓孩子們禮貌地說:“可以幫我倒杯水嗎?”媽媽gillian認為尊重是對任何人都應該持有的態度,不會因為別人的地位、工作、家庭背景、膚色、國籍不同而有不同的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