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父母談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道德教育是父母、教師們十分關注的問題。 父母和教師們常為兒童的道德行為感到困惑, 有的孩子為什麼老是說謊, 有的孩子常常侵犯別人, 打架、罵人, 偷別人的東西, 自私、不遵守紀律, 對其他人和小動物表現出殘忍, 缺乏同情心等。 而有的孩子則表現出良好的道德行為, 樂於幫助別人, 富於同情心, 有禮貌, 遵守學校紀律, 很少打架、罵人, 不拿別人的東西, 嚴於自律。 當代兒童到了小學五、六年級或更大些的時候, 道德觀念、道德行為更為複雜, 與學校和父母長期教育的道德觀念出現衝突, 甚至形成很激烈的衝突。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有的兒童會形成不良道德行為, 是教不嚴或缺乏道德教育?這些兒童不知這些道德守則?有人做了一項研究, 發現有不良道德行為的兒童對教師和父母教的道德守則瞭解的更為清楚, 記憶的更為準確。 兒童道德行為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道德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學問題。 近半個世紀以來, 道德發展的研究處於心理學研究的顯著地位, 許多心理學家研究兒童道德發展。 兒童道德發展是兒童心理發展的一個方面, 道德發展是以人格和認知發展為基礎, 健康的人格和智力發展是良好道德形成的基礎。
道德品質是人格中的一部分。 本世紀初期, 精神分析學把人的道德納入人格, 視為人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Advertisiment
健康的人格是高尚、良好道德觀的基礎。 具有說謊、欺騙、偷竊、侵犯、自私、殘忍等不良道德行為的兒童, 他們在人格發展方面存在各種問題。 兒童在人格發展過程中, 要建立對父母的信任, 建立自主性和自信心, 建立自尊, 克服自卑, 充分滿足他們發展中的需要, 不良道德行為的兒童在他們人格發展的某些方面可能十分缺乏一些基本需要。 一個老是對父母說謊的兒童, 可能缺乏對父母的信任, 而父母也常表現出對孩子極不信任的態度, 一個經常侵犯別人、常打架的孩子, 他的父母對待他的方法可能更多的是打和罵, 孩子可能有過度敏感的防禦性;經常侵犯別人並不一定說明他有很好自信心、自尊感,
Advertisiment
可能剛好相反, 缺乏自信心, 感到自卑。 他沒有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行為建立自信和自尊, 而學會用一種不良的行為去尋找自信心和自尊。 一個對待別的孩子和小動物殘忍的孩子, 表明缺乏同情心, 同其他人缺乏很好的情感交流, 缺乏情感上的溫暖和保護。 而一個樂於助人的孩子, 表明他富於同情心, 善於和別人交流, 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也是十分滿足的。 我們說, 每一種不良道德行為, 對每一個兒童產生的原因可能都是不同的, 但崐他們在人格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是一致的、共同的, 他們對待事物的認識, 他們的行為總是和他們缺乏某種基本需要相聯繫。
道德品質分為道德認識,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部分。
Advertisiment
只有這三個方面的統一才構成一個人的道德品質。 一個人對各種道德準則背誦如流, 也認為這些準則是他應該遵守的, 但是卻很難做到, 也不可能具有良好的高尚的道德品質。 我們的父母和教師如果只注重向孩子灌輸這些道德準則, 而不注意孩子在人格發展中的問題, 即使孩子接受了這些準則, 也很難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為。 相反, 可能會形成雙重人格。 只有在一貫的健康的人格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認知, 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才能統一起來, 才可牢牢鞏固下來。
道德發展與智力的發展也有很大的關係。 道德觀的形成和發展與人的思維, 特別是判斷力有很重要的關係。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就道德判斷的很多方面作了研究,
Advertisiment
十歲或十一歲以下年齡較小的兒童, 把規則看的固定和絕對, 規則是神聖而絕對固定, 不能改變。 問一個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 他會說:“教師或父母說這樣做是錯的”。 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兒童道德判斷更多以後果為根據, 而十二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起來, 有了較強的判斷力。 他們看待事物是相對的, 如果每個人同意的話, 規則是允許改變的, 規則不是神聖而絕對固定的。 年齡大的兒童道德判斷則以目的為依據, 例如, 當一個年齡小的兒童看到另一個孩子為幫助媽媽打破了十五隻杯子, 而另一個孩子企圖偷麵包而打破了一隻杯子的時候, 他會認為第一個孩子更壞。 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從十一、二歲開始發展到十七、八歲,在這個階段,道德判斷力也一直在繼續發展。
從皮亞傑的研究我們可以想到,為什麼在被父母、教師認為一貫“聽話”的孩子,到了六年級和初中時,會有很大的變化,很難再“管”住他們。父母和教師道德教育應遵循道德判斷發展的規律。

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從十一、二歲開始發展到十七、八歲,在這個階段,道德判斷力也一直在繼續發展。
從皮亞傑的研究我們可以想到,為什麼在被父母、教師認為一貫“聽話”的孩子,到了六年級和初中時,會有很大的變化,很難再“管”住他們。父母和教師道德教育應遵循道德判斷發展的規律。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兒童心理學研究中的自然實驗法是什麼意思?

    對3歲前的兒童不能使用實驗法,因為實驗法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觀察法。為了便於觀察而改變兒童生活的自然條件,會使兒童的心理發生不自然的變化,這樣做毫無疑問是得不出正確的結果的。他認為在有的實驗中,可以不改... [詳細答案]

  • 1回答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是如何發展的?

    在西方,兒童心理學研究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以後的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如科梅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福祿貝爾等人的工作。他們提出尊重兒童、瞭解兒童的新教育思想,為兒童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達... [詳細答案]

  • 3回答

    如何開展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全社會都在關心這些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那麼,我們的社會也有做到這些,才能起來很好的作用。這些措施是:一是國家及地方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農村留守兒童因為隨著我們工業的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的進程... [詳細答案]

  • 5回答

    怎麼開展兒童心理教育?

    想給小孩進行好的心理教育。那麼,你就需要這樣來對小孩進行心理教育才可以:1.擺正獨生子女與成人的關係,在家庭中,父母既要盡保護子女的責任,也有教育子女的責任。2.培養獨生子女良好的生活習慣,獨生子女...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

    根據你的情況來看,你想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那麼,你可以進行這樣的教育方法:1、用教師的情感來感染留守兒童。在教學中,教師的情緒感染力是一種間接的、同時又是無形的情緒情境。教師是影響學生最積極,最...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