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理能力強的寶寶思考力更強

面對一屋子淩亂的玩具, 身為媽媽的你, 是選擇讓寶寶自己整理呢?還是選擇代勞呢?小編建議, 還是把這些事交給寶寶整理吧, 據說會整理的寶寶思考力更強哦!

為什麼會整理的寶寶思考力更強?

人的大腦前額葉包括前區、中區和後區, 是一個重要的神經組織區域。 前額葉能分析並處理進入大腦的資訊, 與思考力緊密相關。 讓寶寶學習整理, 可以活化前額葉機能, 讓寶寶擁有更強思考能力。 打個比方, 在寶寶整理物品時, 他需考慮哪些東西要放到書桌上, 哪些東西要放抽屜裡;什麼東西是廚房用品,

Advertisiment
什麼東西要放在衛生間。

寶寶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會涉及決定事情的先後順序, 以及整理的方法, 而這一連串的思考, 不但能幫寶寶學會正確判斷, 正確執行, 更能活躍大腦前額葉機能。 而更重要的是, 這種思考力將直接提升寶寶的學習能力。 事實上, 一個無法將周圍物品妥善整理的人, 他們腦袋中的想法也常會和周遭環境一樣混亂。 所以, 請媽媽牢記, 盡可能讓寶寶完成力所能及的整理工作。

為什麼寶寶不喜歡整理?

在媽媽印象中, 小傢伙只會將屋子弄得一團亂, 從不會主動整理物品, 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一:寶寶集中精神時間較短

小傢伙集中精神的時間很短, 而且常常不會只玩一種玩具, 喜新厭舊是他們的專長。

Advertisiment
一旦媽媽送給小傢伙新玩具, 那些舊玩具就會被堆在角落了, “整理”這件事從不在他們思考範圍。

原因二:寶寶接踵做事感覺困難

如果媽媽只告訴寶寶要收拾好玩具, 卻沒告訴寶寶如何整理時, 小傢伙的思緒會仍停留在剛才玩玩具時, 以至於面對滿地的玩具毫無頭緒。

原因三:媽媽與寶寶看法有異

寶寶東西隨處擺放, 讓媽媽一個頭兩個大, 可在寶寶看來, 被這些物品包圍著卻很幸福;

媽媽會將物品一件件擺放好, 而寶寶的整理規則是將喜歡的東西堆成一堆。 對於他們來說, 只要能隨時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便已是整理了。

幫寶寶提升思考力, 媽媽這樣做

鑒於寶寶在整理物品方面的先天屬性, 媽媽們要如何幫寶寶養成整理的好習慣?又如何借助整理過程幫寶寶提升思考力呢?

Advertisiment

方法一:避免雙重標準

寶寶在幼稚園會很聽老師的話, 將自己的物品整理好, 可為什麼回到家卻不這樣做呢?其實, 這和媽媽有直接關係。 只要寶寶耍賴, 鬧情緒, 媽媽們通常就會“服軟”, 這會讓寶寶覺得媽媽的話是可以商量的, 而在幼稚園, 老師的話卻沒得商量。 在不同標準下, 聰明的小傢伙肯定會選擇挑戰容易攻破的標準了。

注意事項:

標準不嚴格的媽媽容易在寶寶偷懶時自己將事情做好, 如此只會破壞寶寶主動整理物品的意願, 錯失提升寶寶自理能力, 提升思考力的機會。 所謂能幹的媽媽常會養出懶寶寶就是這個道理。

方法二:營造教育環境

Advertisiment

假設媽媽帶寶寶到圖書館, 看到圖書館整潔的環境, 寶寶也會注意將看過的書放回原處。 如果媽媽只是叮囑寶寶要愛乾淨, 要學會整理物品, 但整個家庭環境卻髒亂不潔時, 寶寶很難建立起良好的整理習慣。

注意事項:

家居整潔依靠的是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 媽媽要特別注意保持家居整潔。

方法三:分解任務

如果任務如“山”, 寶寶一聽就跑掉了。 所以媽媽要學會將任務一一分解。 比如疊衣服, 媽媽可教寶寶先折衣袖, 再折衣身。 這樣分解步驟, 有助於寶寶更好地完成任務。 媽媽在指導練習時要注意多設計幾個問題, 讓寶寶認真思考, 提升寶寶的思考力。

注意事項:

寶寶年紀越小對整理越沒概念,

Advertisiment
媽媽要給寶寶多多練習的機會, 不要認定寶寶一次就能做好。

方法四:由小範圍起步

寶寶如何理解“範圍”?一隻筆筒就可以幫媽媽解決這個問題。 媽媽可讓寶寶從小範圍的筆筒開始整理, 並引導寶寶思考, 如何放這些畫筆更方便取用?

注意事項:

寶寶太小, 對空間感缺乏概念, 媽媽指導寶寶整理物品時, 應具體到物品, 同時切記物品應從小到大進行, 並以寶寶的物品為主。 有助於讓寶寶成為管理自己物品的小主人。

溫馨提示:寶寶一點點學會整理後, 媽媽要注意給予寶寶更多的讚美與肯定, 從而培養寶寶的自信心, 讓寶寶無論做什麼都可以更加投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