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己大小便 他準備好了嗎

上幼稚園了, 寶寶不能自己大小便的話, 可是件麻煩事。 讓孩子學自己大小便的時刻到了嗎?也許吧!條件是他的身體和大腦都做好了準備。

自己大小便不可能“不學自會”, 因此, 你需要裝備好耐心這個武器。

在子宮裡
有意的小便!

從懷孕第4個月起, 胎兒的泌尿系統(膀胱、腎和尿道)和消化系統就作好運作的準備了。

胎便堆積在腸子裡, 到出生的時候才排泄出來, 而小便卻早已找到出口的道路!從第4個月起, 雖然那時通過超聲波還看不到胎兒的生☆禁☆殖☆禁☆器, 但胎兒已經開始自覺地在尿袋裡小便。 而這些尿液正是羊水的主要組成部分。

Advertisiment

出生後最初的幾個月

反射性小便

一出生, 嬰兒就具備一些反射能力。 由於孩子的神經系統還遠沒有成熟, 不能成功地抑制膀胱的反射性收縮, 膀胱一滿, 由於膀胱的收縮和括約肌(能使尿道張開和閉合的肌肉)的張開, 尿液就會毫不費力地流出來。

隨著孩子神經系統的成熟和社會知識的學習, 大概到3歲左右, 孩子才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括約肌, 並成功地抑制膀胱的反射性收縮:也就是說學會夜裡不尿床。

目前, 他還遠遠沒有到那個階段。 因此稍有刺激都能引起膀胱收縮的反射, 比如打開他的尿布或者把他的腳趾放入水裡, 就足可以讓他撒尿。 甚至在一些公共場合, 寶寶會毫無示警地向你滋上一泡漂亮的尿。

Advertisiment
相信許多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尷尬場面。

6個月

媽媽, 我喜歡你給我換尿布

瞧, 你一給嬰兒換下濕漉漉的尿布, 就像發生奇跡一樣, 他停止了哭鬧。 於是, 有些人從中得出一個非常大膽的結論:“他是不是從現在開始已經意識到髒和乾淨了?”這種想法強化了一種偏見:訓練孩子自己大小便, 再早也不嫌早。

不幸的是, 這種理由禁不住事實的檢驗。 的確, 像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 在媽媽的腹中, 胎兒的觸覺是最先發展的。 在懷孕20周時, 皮膚的接受器就佈滿了胎兒的全身。 一到空氣中, 一點東西就會讓觸覺起作用:一絲涼爽的風, 你噴出的熱氣, 一個親吻。 結論是:嬰兒完全有能力感覺到自己的屁股是幹的還是濕的。

Advertisiment
但是, 由此想像他喜歡乾爽的小屁股是非常荒唐的。 他在羊水中度過了9個月, 我們怎麼能認為他討厭潮濕的感覺呢?如果在你給他換尿布時, 他表現出高興的樣子, 這首先是因為, 在這15分鐘的換尿布的時間裡, 你用柔軟的棉團在他的屁股上抹的護臀霜, 還有你給他的撫摸和親吻。

9個月

坐盆太早了點!

他現在已經完全能坐住了。 他坐著的時候還可以轉身, 俯下身體, 從躺著到坐起來, 甚至能“四腳著地”地爬。 如果這個時候開始讓他坐盆, 教給他一點怎麼做, 會怎麼樣呢?

 
也許你會覺得這種想法有點怪。 但在20世紀50年代, 這一點都不足為奇。 那時父母們往往會讓9~10個月的嬰兒在固定的時間內坐盆。

此時的嬰兒經過訓練能坐盆,

Advertisiment
並不能說明他能意識到膀胱或大腸脹滿。 如果說他在盆裡撒了尿或拉了屎, 僅僅是偶然的。 同時這種做法會有一定的風險性, 因為, 人們經常會發現, 幾個月後嬰兒會出現倒退期。 而父母由此所產生的失望感會讓孩子有負罪感和失敗感。

現在, 我們要明確地告訴大家, 9~10個月的嬰兒還處在自動排泄階段, 讓他學習坐盆排便的努力是徒勞的。

1~2歲

給他個便盆

在第二年中, 嬰兒學會了走路, 向自己大小便的路途上邁出了一大步。

走路與控制括約肌之間有什麼關係?你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

其實, 我們之所以把走路與控制括約肌聯繫在一起, 是因為學會走路意味著嬰兒神經系統的成熟。 怎麼能知道孩子正處於良好的發展階段呢?觀察蹣跚學步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5項標準:

1、如果孩子會走路了;

2、摔倒後或坐著能更容易地站立起來;

3、能上下樓梯;

4、能沖著指定的方向踢球;

5、能搬或拿怕碎的東西或者能往水桶裡灌水。

這時他就會更好地坐盆了。 一般情況下, 這個偉大的時刻會出現在孩子18~22個月的時候。 這時, 你可以從儲藏櫃中拿出便盆。 最好選擇樣式簡單的、很穩的、不帶太多小玩意的便盆。

然後, 我們該怎麼做呢?答:聽之任之!

“不會吧!好不容易把這個時刻盼來了, 難道除此之外, 我們真的什麼都不用做?”

沒錯!不要期待會出現奇跡, 他不太可能第二天就自己坐在便盆上大小便。 因為, 如果說,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身體上做好了自己大小便的準備, 但他的小腦袋裡還沒有把這種程式“編”好。因此,父母不要過於堅持,沒有必要引起衝突。可以先試驗1-2個星期。

如果情形正相反,他坐上就不願意下來,帶著便盆到處走,或者在上面一坐就沒完沒了,甚至坐在便盆上吃點心。這時你倒應該干預了。從一開始,我們就要讓他養成使用這個工具的良好習慣。

將近2歲的時候

我要自己大小便!

這個時期的問題是,孩子自己願不願意放棄尿布。而在他的小腦袋裡,這個問題很複雜。

 
孩子想和尿布說再見,首先是為了博得你的高興。這個年齡,儘管是處在反抗危機之中,但時不時地他也非常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歡心,以感到自己被愛和受到表揚。

其次是因為他逐漸地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由此越來越聽從身體內部的召喚。他開始進行這樣的聯繫:有尿的時候,我要把它尿出來。能自己獨自控制身體是多麼令人興奮!

最後,通過自己坐盆,他會發現自己能先憋住,然後再排泄出來是多麼的愜意。

心理學家把這個階段稱之為“肛門期”。如果你不禁止他,他會自己玩便盆中的排泄物。“真棒!一個新的遊戲。”他心想。

我不要自己大小便!

你不要過早地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的小腦袋瓜裡會出現許多疑問。他會想,自己大小便好像有許多不好玩的地方,比如不能在換尿布的時候同媽媽肌膚相親了。誰能告訴他,當他不需要尿布時,你還會愛不愛他?

還有一個大問題。當他自己坐盆時,你同他的爸爸先是很高興的樣子,然後,你用馬桶沖掉他的“產品”。會不會有一天這個馬桶也把他一起沖掉?看到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如此粗暴地對待(幼兒會把自己的糞便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會讓他感到沮喪。事實上,在孩子最初幾個月中,他還沒有意識到他的身體是一個整體。他把自己看成許多小塊,人們稱之為“被分割”或“被切割”的焦慮。

2~3歲

要像“大孩子”一樣

你心中暗自高興,滿以為可以結束換尿布的活計了。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屁股的潮濕並沒有妨礙他。那麼該如何幫助他,才能不讓他感到突然和受制約呢?

 
無論什麼年齡,在學習所有的本領時,模仿是最主要的動力。利用假期,讓他同他無比崇拜的4-5歲的堂兄、堂姐在一起。不失時機地向他提示:看,小哥哥、小姐姐自己去衛生間大小便了,他們已經不戴尿布了,他們真是大孩子了。很有可能,你的孩子也會要求不戴尿布,像他們一樣。

這也涉及他是把便盆裡的東西當作“小禮物”送給你。面對這份“禮物”。你完全可以表揚他,對他反復說,你為他而驕傲。

如果你表現出厭惡的樣子說:“走,我們要扔掉這些臭巴巴,它太髒了!”他可能會失落。他做出努力想讓你滿意,而你卻非常厭惡,這讓他有些迷惑。

讓他自己沖水!

如果他願意,他可以自己去到衛生間倒便盆和沖水。這樣會使他瞭解到事情的全過程。但是,如果你發現,倒便盆會令他感到焦慮,那麼就等一會兒,當他注意力轉移到別處時,再把大便倒掉。

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最好同他玩小遊戲,讓他更好地明白這個道理:把一個玻璃杯的水倒進另一個玻璃杯,兩個杯子都會保持完整無缺。

讓你的孩子玩橡皮泥或麵團,這樣他用手去捏去揉,就會克服玩自己的臭巴巴的欲望。

讓他放心,而不讓他感到受挫,他會更好地獨自走向便盆。

不是一帆風順

在學習自己大小便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反復、倒退和小事故。不要忘記,在生命的這個階段,孩子正是處於反抗期。他正在尋找一點點自主,因此他可能會以大小便為武器,說“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理智一點,設想著總有一天會好的。

在反復中,有的孩子會故意把大便拉在尿布裡,而不肯拉在便盆裡。這些孩子已經會自己大小便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要大小便和控制自己了。那麼為什麼會反復?很可能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看到大便和自己分開消失在馬桶裡的焦慮。在這種情況下,讓他戴一段時間尿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孩子會自己懂得,便盆只是一個器皿,並沒有什麼危險!

至於那些小事故,可能會增添一些你的清洗工作量,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要特別注意,不要對他尿床的事大驚小怪。在這方面,也要有足夠的耐心。

3歲以後

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了,這次孩子真能自己大小便了。一點小建議:盡可能試著讓你的孩子坐在低一點的馬桶上,而不要再坐盆了。在馬桶上他會更舒服,事實上,蹲著的姿勢不利於腹部用力。教會你的孩子幾種主要的姿勢也很重要。比如,小女孩在小便時,要把雙腿盡可能地叉開,褲衩要脫到底。這樣她會更放鬆,不費勁地讓小便完全流出來,清空膀胱。對於小男孩,要鼓勵他露出龜☆禁☆頭小便,小便後要擦乾淨。這樣能避免有尿滴刺激,讓他總想小便。

至於夜裡能自己起床小便,還需要等等。等等,總是等等。

是的,在夜裡完全控制括約肌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他睡得很深的時候,孩子得聽到膀胱已滿的信號,給他的括約肌發出命令,讓它關閉,不要把液體流出來(還要看這些括約肌在深更半夜聽不聽命令)。最後是能夠起床,滿足自然需要,(有時候,孩子會害怕夜裡去衛生間,為什麼不在走廊裡留一盞小夜燈呢!)但是,幸運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在繼續完善,尤其是膀胱容積大了,充盈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有許多令人鼓舞的因素會幫助你再耐心地等待一下!

但他的小腦袋裡還沒有把這種程式“編”好。因此,父母不要過於堅持,沒有必要引起衝突。可以先試驗1-2個星期。

如果情形正相反,他坐上就不願意下來,帶著便盆到處走,或者在上面一坐就沒完沒了,甚至坐在便盆上吃點心。這時你倒應該干預了。從一開始,我們就要讓他養成使用這個工具的良好習慣。

將近2歲的時候

我要自己大小便!

這個時期的問題是,孩子自己願不願意放棄尿布。而在他的小腦袋裡,這個問題很複雜。

 
孩子想和尿布說再見,首先是為了博得你的高興。這個年齡,儘管是處在反抗危機之中,但時不時地他也非常希望能得到父母的歡心,以感到自己被愛和受到表揚。

其次是因為他逐漸地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由此越來越聽從身體內部的召喚。他開始進行這樣的聯繫:有尿的時候,我要把它尿出來。能自己獨自控制身體是多麼令人興奮!

最後,通過自己坐盆,他會發現自己能先憋住,然後再排泄出來是多麼的愜意。

心理學家把這個階段稱之為“肛門期”。如果你不禁止他,他會自己玩便盆中的排泄物。“真棒!一個新的遊戲。”他心想。

我不要自己大小便!

你不要過早地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的小腦袋瓜裡會出現許多疑問。他會想,自己大小便好像有許多不好玩的地方,比如不能在換尿布的時候同媽媽肌膚相親了。誰能告訴他,當他不需要尿布時,你還會愛不愛他?

還有一個大問題。當他自己坐盆時,你同他的爸爸先是很高興的樣子,然後,你用馬桶沖掉他的“產品”。會不會有一天這個馬桶也把他一起沖掉?看到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被如此粗暴地對待(幼兒會把自己的糞便當作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會讓他感到沮喪。事實上,在孩子最初幾個月中,他還沒有意識到他的身體是一個整體。他把自己看成許多小塊,人們稱之為“被分割”或“被切割”的焦慮。

2~3歲

要像“大孩子”一樣

你心中暗自高興,滿以為可以結束換尿布的活計了。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屁股的潮濕並沒有妨礙他。那麼該如何幫助他,才能不讓他感到突然和受制約呢?

 
無論什麼年齡,在學習所有的本領時,模仿是最主要的動力。利用假期,讓他同他無比崇拜的4-5歲的堂兄、堂姐在一起。不失時機地向他提示:看,小哥哥、小姐姐自己去衛生間大小便了,他們已經不戴尿布了,他們真是大孩子了。很有可能,你的孩子也會要求不戴尿布,像他們一樣。

這也涉及他是把便盆裡的東西當作“小禮物”送給你。面對這份“禮物”。你完全可以表揚他,對他反復說,你為他而驕傲。

如果你表現出厭惡的樣子說:“走,我們要扔掉這些臭巴巴,它太髒了!”他可能會失落。他做出努力想讓你滿意,而你卻非常厭惡,這讓他有些迷惑。

讓他自己沖水!

如果他願意,他可以自己去到衛生間倒便盆和沖水。這樣會使他瞭解到事情的全過程。但是,如果你發現,倒便盆會令他感到焦慮,那麼就等一會兒,當他注意力轉移到別處時,再把大便倒掉。

為了緩解孩子的焦慮,最好同他玩小遊戲,讓他更好地明白這個道理:把一個玻璃杯的水倒進另一個玻璃杯,兩個杯子都會保持完整無缺。

讓你的孩子玩橡皮泥或麵團,這樣他用手去捏去揉,就會克服玩自己的臭巴巴的欲望。

讓他放心,而不讓他感到受挫,他會更好地獨自走向便盆。

不是一帆風順

在學習自己大小便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反復、倒退和小事故。不要忘記,在生命的這個階段,孩子正是處於反抗期。他正在尋找一點點自主,因此他可能會以大小便為武器,說“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理智一點,設想著總有一天會好的。

在反復中,有的孩子會故意把大便拉在尿布裡,而不肯拉在便盆裡。這些孩子已經會自己大小便了,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要大小便和控制自己了。那麼為什麼會反復?很可能就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看到大便和自己分開消失在馬桶裡的焦慮。在這種情況下,讓他戴一段時間尿布。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孩子會自己懂得,便盆只是一個器皿,並沒有什麼危險!

至於那些小事故,可能會增添一些你的清洗工作量,但這是必須要付出的代價。要特別注意,不要對他尿床的事大驚小怪。在這方面,也要有足夠的耐心。

3歲以後

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了,這次孩子真能自己大小便了。一點小建議:盡可能試著讓你的孩子坐在低一點的馬桶上,而不要再坐盆了。在馬桶上他會更舒服,事實上,蹲著的姿勢不利於腹部用力。教會你的孩子幾種主要的姿勢也很重要。比如,小女孩在小便時,要把雙腿盡可能地叉開,褲衩要脫到底。這樣她會更放鬆,不費勁地讓小便完全流出來,清空膀胱。對於小男孩,要鼓勵他露出龜☆禁☆頭小便,小便後要擦乾淨。這樣能避免有尿滴刺激,讓他總想小便。

至於夜裡能自己起床小便,還需要等等。等等,總是等等。

是的,在夜裡完全控制括約肌不是那麼容易的。當他睡得很深的時候,孩子得聽到膀胱已滿的信號,給他的括約肌發出命令,讓它關閉,不要把液體流出來(還要看這些括約肌在深更半夜聽不聽命令)。最後是能夠起床,滿足自然需要,(有時候,孩子會害怕夜裡去衛生間,為什麼不在走廊裡留一盞小夜燈呢!)但是,幸運的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在繼續完善,尤其是膀胱容積大了,充盈的時間越來越長了。有許多令人鼓舞的因素會幫助你再耐心地等待一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