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臨產前的胎膜早破羊水會不會流幹?

如果破膜意外發生在臨產之前呢?會對寶寶的安全造成多大的影響呢?

胎膜破裂, 俗稱“破水、破膜”是孕期常見的現象。 如果發生在臨產以前, 叫做“胎膜早破”, 如果發生在臨產以後, 那麼破膜是一種正常的、必經的生理現象。

胎膜是子宮裡包繞著胎兒和胎盤的一層膜狀結構。 臨產後的破膜, 往往是因為子宮收縮的壓力將胎膜擠破, 寶寶通過胎膜的破口才能生出體外。 如果胎膜遲遲不自發破裂, 醫生還要主動刺破胎膜。

臨產前的胎膜早破原因比較多

常見的原因有:生殖道感染(比如B族鏈球菌感染)、胎位不正(例如臀位)、羊水過多、以及不明原因的胎膜破裂。

Advertisiment
上述情況下, 胎膜受到病原菌影響而強度降低;或者胎膜受到的壓力不均、壓力過大, 就會發生自發破裂。 胎膜破裂的典型症狀是准媽媽自覺陰☆禁☆道裡突然有一股暖暖的液體流出, 如果活動後流液可能更多。

因為破膜以後羊水就會流出來, 所以很多媽媽擔心羊水流幹了, 寶寶會不會口渴?會不會造成寶寶缺水?沒有羊水對寶寶有沒有什麼危害?

胎膜破裂≠羊水流幹

羊水主要來自胎兒的尿液、母親血漿的透析液和羊膜的分泌液。 羊水會持續不斷地產生。 雖然破膜後羊水流出來了, 但是同時會有新的羊水產生。 不過如果破水量比較大的話, 新產生的羊水不足以彌補流出的羊水,

Advertisiment
會造成羊水偏少。

羊水流出不會造成寶寶口渴

寶寶在子宮裡是不需要喝水的, 也不靠羊水存活。 所以破膜後儘管羊水流出, 只要寶寶來自胎盤的血液供應良好, 就不會發生缺氧, 當然也不會發生缺水了。

破膜對寶寶的影響

臨產後破膜

前面提到了, 臨產後破膜通常是分娩的一條必經之路, 只要寶寶胎心良好, 不需要特別的處理, 對寶寶也無不良影響。

未臨產的破膜

破膜後子宮和外界相通, 增加了媽媽和寶寶發生感染的幾率。 因此, 感染才是破膜後需要關注的重點。 一般來說, 破膜後24小時常常自然臨產。 如果孕周≥35周, 甚至已經足月, 那麼破膜後12小時醫生會給與抗生素預防感染, 如果24小時還未臨產, 對於已足月的媽媽醫生會主動引產,

Advertisiment
而未足月的媽媽醫生會密切觀察寶寶的胎心和有無感染的跡象。

孕周妊娠。

感染是破膜對寶寶的最大威脅

儘管羊水流出看起來很可怕, 但是醫生往往並不擔心這個問題。 感染有時候看不見摸不著, 卻是醫生關注的重點。 胎膜早破分娩的寶寶, 發生感染的風險要高於正常出生的寶寶。

破膜≠剖宮產

破膜本身並不是剖宮產的指征, 換言之, 如果沒有其他需要剖宮產的因素, 破膜後並不需要做剖宮產。 某些特殊情況下, 比如胎位不正造成的破膜、或者發生了感染, 那麼這時候需要剖宮產結束分娩。

破膜≠不能下地活動

破膜後的風險有一條是“臍帶脫垂”, 就是臍帶隨著羊水的流出而脫到陰☆禁☆道內。

Advertisiment
這是非常危險的情況, 可能造成胎兒迅速死亡。 以前認為為了防止破水後臍帶脫出, 產婦應該絕對臥床不能走動。 現在認為, 除了破水以外, 臍帶脫垂還和臍帶的位置有關(比如臍帶先露時更容易脫垂)。 如果胎頭已經入盆並且卡得很牢(醫學上叫“銜接良好”), 那麼破膜後臍帶脫垂的風險並不高, 此時是可以下地活動的。

問題是咱們老百姓怎麼知道臍帶脫垂的風險高不高呢?我建議您:懷疑自己破水的時候, 立即躺下, 抬高屁股(可以用枕頭墊在屁股下), 儘量保持這種姿勢到急診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