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腹中胎兒胎位不正就一定會難產嗎?

准媽媽周女士婚後7年才艱難懷上寶寶, 對這來之不易的寶寶她辭掉工作, 在家待產。 然而, 即使她和肚中寶寶有全方位的營養和休息, 但是, 在8個月檢查時, 醫生告訴她, 寶寶胎位不正, 需得矯正。 這可嚇到周媽媽了, 周女士以前聽人說, 胎位不正搞不好會難產的, 這麼久才懷上的寶寶可不能出什麼事啊。

幸好, 在醫生的幫助下, 寶寶的胎位終於在分娩之前矯正, 周女士這才知道胎位不正不一定會難產, 當真虛驚一場啊。

其實, 大多數的胎位不正都可以在最後矯正, 所以准媽媽們不必太擔心, 但是要及時到醫院聽從醫師治療。

Advertisiment

一、看看正常生產過程是怎樣

妊娠8個月後, 由於胎兒的頭部比胎體重, 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有利於順利生產;一般來說, 大約96%的胎兒是正常胎位(頭位)。 俗語說“頭過身就過”, 頭位的胎兒比較能順利地經陰☆禁☆道自然分娩。

1、胎頭固定 胎兒頭部最大的直徑銜接到媽媽骨盆的入口的過程即胎頭固定。

初產婦會在妊娠足月前的4個星期內發生, 最常見的是在預產期的前2個星期, 而經產婦則多半發生在產痛開始之後。

胎頭的最大直徑進入骨盆入口的最大直徑時, 胎頭為了適應骨盆的形狀便開始有了變形, 使銜接更加理想。

2、下降 在產痛前後, 胎兒都有下降的現象, 不過在胎頭固定後會更加顯著。

Advertisiment

原本胎兒在子宮內的姿勢是兩臂抱攏胸前, 雙腳蜷起, 下巴貼緊胸廓, 脊椎略為彎曲;但此時, 子宮上半部的收縮直接或間接地加壓於胎兒身上, 使胎兒的脊椎變直, 加上子宮下段擴張的結果, 也使胎頭更加下降。

3、俯曲 當下降中的胎兒頭部碰上骨盆的結構, 胎頭就開始俯曲;胎兒的下巴更緊貼胸廓, 與骨盆銜接的經線也變小(11.5~9.5釐米), 有利於胎兒的下降。

4、內轉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 此一步驟是最主要的, 也是最必須的, 是頭部下降之後才發生的。

胎兒頭部枕骨往前轉45。 , 其最長的經線才會適合骨盆出口的最長經線而朝向外☆禁☆陰部。 此時, 除了子宮收縮次數密集、強度升高、活動力增強之外, 加上腹部肌肉收縮, 陰☆禁☆道、會陰和骨盆底的伸張,

Advertisiment
將合力把胎兒生出來。

5、仰伸 內轉之後, 胎兒的枕骨在恥骨弓下, 頸部頂著恥骨聯合處。 胎兒的頭部受骶骨影響無法後退, 並因為附近肌肉收縮而頂住了胎兒的臉部, 因此, 頭部只好從抗力最少的產道仰伸出來, 開始出現的是枕骨, 緊接著是臉部和下巴。

此步驟的結果, 是將本來緊貼著胸部彎曲的頭部變成不彎曲的仰伸狀。

6、外轉 胎兒的頭部由於仰伸的結果, 而到了外☆禁☆陰的外部。

原本胎兒在內轉45。 時, 面部與肩長徑呈45。 角, 類似于成人直立位向左或右扭頭看物體, 但頭部誕生到外界來後, 旋轉的頭部逐漸復原, 一直等到轉45。 後回來, 這個步驟就是外轉。 其動力為子宮及腹部肌肉收縮、會陰伸張。

7、胎兒生出從胎頭仰伸到外轉,

Advertisiment
緊接著肩膀的下降, 不到1分鐘的時間, 胎兒前肩便到母體的恥骨聯合之下, 幾秒鐘後, 前肩會先出來, 緊接著是後肩;有時候前後肩會同時出生, 但會使會陰破裂得較大。 最後胎兒的身體會順著產道迅速地側彎著出來。

二、妊娠36周預作準備

一般來說, 孕婦在足月時的正胎位, 指的是胎兒頭朝下、臀部朝上的狀態。 胎位不正指的是孕婦在足月妊娠之後, 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不是頭部向下的情況。 由於子宮內有足夠的空間讓胎兒在裡面活動, 胎兒的位置隨時都可能改變, 如果要診斷是否胎位不正, 通常需要等到妊娠36周之後, 接近生產時, 才能為以後的生產方式預作準備。

胎位不正的主要原因可分為兩類:

1、母體的因素 如:多胎次產婦、子宮內肌瘤或子宮先天異常(子宮縱隔)及前置胎盤。

Advertisiment

2、胎兒的因素 如:早產、多胞胎、羊水過多症、巨嬰症、發育先天異常胎兒(染色體異常、胎兒水腦)。

三、絕大多數胎位不正可轉為正常

胎位不正並不會造成懷孕的不良後果, 只是孕婦在生產時必須面臨生產方式的選擇;大部分產婦無法自知胎位不正, 大多經由檢查才得知。 由於正常的胎位是頭位(臀部朝上), 媽媽在感覺到明顯的胎動時, 子宮的上半段會有胎兒踢動的感覺。

臀位時可以在肚臍以上聽到胎心, 做腹部檢查時在子宮上部可摸到胎頭。 另外, 超聲波檢查也可看到胎兒頭部位於子宮上部。

絕大部分的胎位不正到後來都會自動地轉為正常胎位, 但如果接近生產時還是胎位不正(約5%),可尋求醫師協助。

臀位孕婦,如果估計胎兒體重小於3000克,母體骨盆無異常,胎兒情況良好,可以經陰分娩;對估計體重大於3000克的臀位兒,多數採取剖宮產,以免發生嚴重的後出頭困難。橫位胎兒必須剖宮產。

四、2種姿勢有助胎位轉正

1、胸膝臥式

臂部抬高 小腿與大腿成90度直角 手撐開平放於地面 胸部儘量貼地

2、側臥式

以往習慣左側臥睡的媽媽,可以換右側臥睡;而原本習慣右側臥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臥睡。

小小提醒

一次5~10分鐘,一天兩次就可以了,做的時間長成功率也不一定較高,因此不需要太緊張。

臀位:即胎兒屁股朝向子宮頸口及產道的方向。

橫位:胎兒肩胛部或軀幹部位朝向子宮頸口。

胎位不正,例如:臀位、斜位、橫位等,大約占了5%,尤其以臀位居多;至於顏面朝上的後枕位、額頭位、顏面位等,是更罕見的胎位不正。

但如果接近生產時還是胎位不正(約5%),可尋求醫師協助。

臀位孕婦,如果估計胎兒體重小於3000克,母體骨盆無異常,胎兒情況良好,可以經陰分娩;對估計體重大於3000克的臀位兒,多數採取剖宮產,以免發生嚴重的後出頭困難。橫位胎兒必須剖宮產。

四、2種姿勢有助胎位轉正

1、胸膝臥式

臂部抬高 小腿與大腿成90度直角 手撐開平放於地面 胸部儘量貼地

2、側臥式

以往習慣左側臥睡的媽媽,可以換右側臥睡;而原本習慣右側臥睡的則可以換成左側臥睡。

小小提醒

一次5~10分鐘,一天兩次就可以了,做的時間長成功率也不一定較高,因此不需要太緊張。

臀位:即胎兒屁股朝向子宮頸口及產道的方向。

橫位:胎兒肩胛部或軀幹部位朝向子宮頸口。

胎位不正,例如:臀位、斜位、橫位等,大約占了5%,尤其以臀位居多;至於顏面朝上的後枕位、額頭位、顏面位等,是更罕見的胎位不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