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胎盤是什麼?

胎盤是什麼?日常中, 胎盤總是被人提及, 但是胎盤究竟是什麼?寶寶在母體內的一切所需, 都是靠胎盤來傳遞的, 一旦胎盤出現異常, 寶寶會直接受到影響, 那麼, 胎盤究竟是什麼呢? 1 胎盤是什麼?

胎盤是人類妊娠期間由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器官。 胎兒在子宮中發育, 依靠胎盤從母體取得營養, 而雙方保持相當的獨立性。 胎盤還合成多種激素、酶和細胞因數等, 以維持正常妊娠。 胎盤還是一味中藥, 稱之為紫河車。

當婦人受孕後, 受精的卵由輸卵管下部進入子宮, 並種殖在子宮內膜上;卵發育成胚胎,

Advertisiment
周圍的子宮膜繼續發育為蛻膜, 母體的底蛻膜和胎兒的葉狀絨毛膜結合而成胎盤。 胎盤為胎兒進行營養、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並產生分泌素。 當分娩時, 先是子宮收縮, 然後子宮口擴張, 胎兒突破羊膜產出, 結紮並剪斷臍帶;最後子宮再次收縮, 由底蛻膜的海綿層與子宮壁分離, 將胎盤及胎膜排出。

在傳統醫學中還被稱為“人胞”或“胞衣”, 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激素和各種酶, 具有溫腎、益精、補氣、養血等功效。 它富含蛋白質, 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但人體內部講究陰陽協調, 健康人如果不適量服用, 不僅不能起到滋補效果, 反而會使得體內陰陽失調, 干擾正常的內分泌, 對健康造成危害。

2 胎盤的組成結構

胎盤由羊膜、葉狀絨毛膜(也稱叢密絨毛膜)和底蛻膜構成。

Advertisiment

羊膜

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 是胎盤的最內層。 羊膜光滑, 無血管、神經及淋巴, 具有一定的彈性。

葉狀絨毛膜

構成胎盤的胎兒部分, 是胎盤的主要部分。 胚胎發育至13~21日時, 胎盤的主要結構--絨毛逐漸形成。 約在受精後第3周, 當絨毛內血管形成時, 建立起胎兒胎盤迴圈。 與底蛻膜相接觸的絨毛, 因營養豐富發育良好, 稱為葉狀絨毛膜。 絨毛末端懸浮於充滿母血的絨毛間隙中的稱游離絨毛, 長入底蛻膜中的稱固定絨毛。 妊娠足月胎盤的絨毛滋養層主要由合體滋養細胞組成, 細胞滋養細胞僅散在可見, 滋養層的內層為基底膜, 有胎盤屏障作用。

底蛻膜

構成胎盤的母體部分。

Advertisiment
底蛻膜表面覆蓋一層來自固定絨毛的滋養層細胞與底蛻膜共同形成絨毛間隙的底, 稱為蛻膜板, 從此板向絨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蛻膜間隔, 將胎盤母體面分成肉眼可見的20個左右母體葉。 蛻膜板長出的胎盤隔, 將胎兒葉不完全地分隔為母體葉, 每個母體葉包含數個胎兒葉, 每個母體葉有其獨自的螺旋動脈供應血液。 孕婦子宮螺旋動脈(也稱子宮胎盤動脈)穿過蛻膜板進入母體葉, 母兒間的物質交換均在胎兒小葉的絨毛處進行, 說明胎兒血液是經臍動脈直至絨毛毛細血管, 經與絨毛間隙中的母血進行物質交換, 兩者並不直接相通。

3 胎盤的功能

1.物質交換功能

氣體交換(氧交換, 二氧化碳交換);營養物質供應(供給胎兒發育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物質);排除胎兒體內的代謝產物。

Advertisiment

2.防禦功能

儘管胎盤的屏障作用極為有限, 但對有些細菌、病原體和藥物是有一定的屏障功能的。

3.合成功能

如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人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孕激素、宮縮素酶、耐熱性鹼性磷酸酶、細胞因數與生長因數。

4.免疫功能

使母體能容收、不排斥胎兒, 具體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4 健康小提示

胎盤是孩子和媽媽的溝通橋樑, 是二者進行氧氣、營養、血液交換的工具。 它依附于子宮, 從媽媽的身體中獲取得足夠的氧氣和營養元素, 再傳送給孩子。 因此對於寶寶來說, 它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旦胎盤出現反常, 就會直接阻礙到孩子的成長, 甚至會造成胎死腹中的慘劇。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