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分娩期>分娩時刻>正文

胎位不正,準媽媽如何面對

大約百分之三的準媽媽可能在懷孕九個月時發現“臀位”, 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坐胎”, 由于坐胎可能會引起胎兒的生產困難、母親發生產傷、胎兒可能是畸形兒、子宮可能有肌瘤或本身有畸形;所以一旦發現“坐胎”——胎位不正, 就必須與醫師討論何種生產方式是最佳的選擇。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 如在懷孕五個月時約有33%是胎位不正, 而在八個月時大約只有8.8%是胎位不正, 到了懷孕九個月時只有5%上下是胎位不正, 這表示約九成的胎位不正會自動轉位成為正常的頭在下的產位。

Advertisiment

一、胎位不正怎么辦

在產科的處理方面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時, 就表示診斷確定, 但仍有極少數多產婦在臨盆前仍有胎位改變的機會, 然而一般而言, 在妊娠32-34周還是胎位不正——“臀位”時就應該決定(一)實行人工外轉胎位法;(二)自然臀位生產;(三)直接剖腹產。

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 通常會給予子宮放松的藥物, 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 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 此外, 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 而且胎兒之臀部并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

二、陰☆禁☆道生產的注意事項

當外轉術失敗或不適宜執行的胎位不正孕婦,

Advertisiment
在選擇陰☆禁☆道生產時必須注意x光或電腦斷層掃描以確定骨盆是否足夠通過, 同時胎兒體重需在2500至3500克之間, 必須特別注意產程不可延長。 由于臀部通常比頭部要小, 所以下降可能較快, 但不可以為頭部也很容易產出, 而認為有過早生產的時機, 以免引起產傷或頭部在最后生不下來的危機, 若有任何產程延長則必須及早剖腹生產。

另外單腿或雙腿直立的胎位不正時也不適宜陰☆禁☆道生產, 否則臍帶過早脫落垂出來引起胎兒缺氧的危機, 也會比一般的正常胎位要多很多。 此類胎位不正必須隨時注意, 在破羊膜時要進行陰☆禁☆道檢查, 確定臍帶是否有脫出的情形。

近年來臀位的陰☆禁☆道產, 年輕醫師的執行經驗不多,

Advertisiment
在執行時必須有資深醫師在場協助生產, 以確保胎兒的平安, 同時臀位產的胎頭產鉗也必須準備使用。

臀位陰☆禁☆道生產執行不當時有如下的危機:(一)出生時缺氧;(二)腦出血;(三)脊椎受傷;(四)手神經受損;(五)骨折;(六)內臟受傷;(七)口喉部受傷等。

三、多數媽媽選擇剖腹產

過去的十年來各大醫院在臀位產漸漸為剖腹產所取代, 這是因為多項研究發現, 剖腹產胎兒的安全度, 高于陰☆禁☆道生產的不確定性。 這不全是醫師的原因, 在孕婦及其家庭對胎兒的關心度及要求零失誤的壓力下, 使得醫師及孕婦, 共同選擇剖腹產。 然而, 在目前的環境下, 個人認為第二胎以上, 沒有剖腹產的孕婦, 在胎兒不大, 孕婦本身也沒有并發癥的情形下,

Advertisiment
臀位也就是“純臀位”沒有直立腿的情形, 在產程正常時, 還是可以考慮陰☆禁☆道生產, 不過事前與主治醫師討論利弊后再下決定, 是最佳之道。

四、胎位不正的原因

大約有3%準媽媽可能胎位不正(臀位), 引起的原因有:(一)早產;(二)胎兒畸形;(三)羊水不正常;(四)胎兒生長過慢;(五)臍帶太短;(六)子宮畸形;(七)胎盤不正常;(八)骨盆狹窄;(九)多胎等。 故發現后必須詳查胎兒與準媽媽的身體狀況是否正常。

五、結論

因執行陰☆禁☆道生產時可能會有上述的危機, 故胎位不正的準媽媽可選擇外轉胎位術或剖腹生產, 然而剖腹產也不是完全安全的, 有可能發生失血、孕婦傷口感染等并發癥, 所以準媽媽發現胎位不正時必須小心處理, 多請教專家才能安然應付挑戰。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