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胎位不正≠剖宮產,胎位不正怎麼糾正

胎位, 顧名思義是指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位置, 醫學上更加嚴謹的解釋是:指胎兒順產時先露出身體部位在子宮裡的位置, 以及與母體骨盆前、後、左、右的關係。 正常胎位多為枕前位, 如果在懷孕30周後產檢發現非枕前位, 則診斷為胎位不正, 其中以臀位為常見。

為什麼需要關注胎位

孕婦能否順產與胎位情況息息相關。 因為子宮內都是羊水, 胎兒頭部比胎體重, 所以浸泡其中的胎兒通常是“頭下臀上”姿勢, 最適合順產的正常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 枕骨在前的情況。 不過有些情況下, 有些胎兒雖然是頭朝下,

Advertisiment
但是抬頭卻變成了仰伸, 這時就不利於分娩進行, 屬於胎位不正;還有臀部朝下、腿朝下、腳朝下等等也屬於胎位不正的範疇。 如果胎位不正, 就等於是又在本來就很有限的產道中設置了障礙, 容易導致難產或多需手術助產, 如處理不當甚至可能危及母親及胎兒生命。 例如, 臀位朝下容易導致胎膜早破、造成臍帶脫垂, 橫位胎位容易造成子宮收縮乏力, 胎兒宮內窘迫甚至窒息。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原因非常複雜, 可能是由於子宮內肌瘤、子宮先天異常、前置胎盤等母體因素;也可能是早產、羊水過多、先天發育異常等胎兒因素。 但多數情況下, 胎位不正的發生確實毫無原因的。

不過可以安慰的一點是,

Advertisiment
懷孕早、中期的胎位不正非常可能在孕晚期得到反轉。 有資料顯示, 孕8月, 胎位不正的發生率為10%, 孕9月會下降到5%。 也就是說, 胎位不正的轉正幾率非常大, 媽媽們不用擔心。

胎位不正的糾正

妊娠30-34周, 是糾正胎位的時機。 這段時間內胎兒還不是非常大, 子宮內羊水也比較多, 因此胎兒在子宮內靈活運動的空間還比較充足, 可自行糾正胎位。

1.膝胸臥位操

孕媽媽解淨小便, 穿寬鬆衣服跪在床上, 雙腿分開與肩同寬。 兩隻胳膊放在床上, 胸與肩儘量貼近床面, 臉偏向一側, 雙膝彎曲, 大腿與地面垂直, 維持此姿勢約兩分鐘, 之後逐漸增加至15分鐘, 每日做兩至三次。

2.外回轉術

一般膝胸臥位元操無效的情況下, 醫生會考慮行外回轉術, 這種方法需要專業醫生進行,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自己操作, 否則會有胎兒臍帶繞頸或者胎盤早剝風險。

在外回轉術之前, 需要孕媽媽自行做胸膝臥位糾正運動, 以便胎兒的臀部或足部往上浮和頭部往下沉。 具體方法為:用手在腹壁上摸到胎兒的頭、臀, 把臀部推上去, 再把胎兒的頭慢慢轉到骨盆腔裡, 然後用布將腹部包裹起來, 維持頭位。 需要注意的是, 倘若胎兒臀或足已經入盆, 或者倒轉時胎心發生變化, 請停止操作。

3.艾灸至陰穴

孕媽媽穿著寬鬆衣服平臥或者坐位, 用艾卷炙雙側至陰穴(小足趾外側), 每日早晚各艾炙1次, 每次15分鐘。 當發生胎動時, 馬上變為膝胸臥位, 幫助胎位轉正。 這種艾灸法每次持續時間不要太長, 若一周後還無增加胎動,

Advertisiment
則可放棄。

倘若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 還不能轉為正常胎位, 就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內住院待產, 醫生會根據孕媽媽的最終胎位情況、胎兒大小以及骨盆大小綜合考慮是順產還是剖宮產。

注意事項

·胎位不正的矯正應在妊娠30~34周間進行。

·矯正胎位不正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嚴格遵守動作要領、時間和次數完成, 不要自作主張隨意更改, 否則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從而危害胎兒健康。

·進行胎位矯正最好有家人在家陪同, 以防意外情況。

·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胎位矯正後需要去醫院複查胎兒反轉情況, 及時調整糾正要求。

胎位不正≠剖宮產

總之, 妊娠28周後經腹部、陰☆禁☆道、B超檢查可檢查是否為異常胎位。 妊娠28周以前,

Advertisiment
由於羊水相對較多, 胎寶寶又比較小, 在子宮內活動範圍較大, 所以位置不容易固定。 妊娠32周以後, 寶寶生長迅速, 羊水相對減少, 此時胎寶寶的姿勢和位置相對固定。 所以在孕34周以後, 如果寶寶還是“胎位不正”就基本上才算是確定了, 但是仍然存在反轉的可能性。 此外, 有時胎兒比較小或者孕媽媽本身骨盆比較大的情況下, 即使胎兒不正也是可以自然順產的。 因此, 胎位不正的媽媽不必太過擔心, 醫生在生產前最後一次產檢時才會根據子宮內胎兒的情況和媽媽自身子宮頸、骨盆大小等因素綜合考量後為孕媽媽安排最為合適的生產方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