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育兒:把煩惱關在家門外

前幾天因為工作上的緣故心情煩躁, 總覺得無處發泄, 又累又氣地回到家, 看到兒子還在津津有味地看電視, 想想他放假后就天天只顧玩耍、看電視, 我便氣不打一處來, 沖過去就是一頓訓斥。 第二天醒來, 我發現枕邊放了一張紙條, 上面寫著:“爸爸, 把你的煩惱扔在外面, 把快樂帶回家好嗎?看到你不高興, 我也不快樂。 ”

“看到你不高興, 我也不快樂。 ”這句話帶給我的震撼不亞于被人猛抽了一巴掌:兒子不快樂, 就是因為我的心情煩躁!這讓我想起自己的父親, 印象中他從來沒在家里發過火, 嘴角永遠帶著溫和的笑。

Advertisiment
下班回來以后, 他總會像變魔術般地拿出包子、蔥餅、蒸餃, 讓放學回家的3個孩子分享, 整個家就變得幸福、溫馨。 當時我們家不是很富裕, 父母微薄的薪水要養活5口人, 但我們在精神上卻是愉悅的。 每晚放學歸家, 幾個孩子就在一起做游戲, 等待父親回來, 期待著父親給我們帶來的驚喜。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 父親很晚都沒回家。 那時還沒電話, 父親的同事到我家通知母親, 說父親出差到上海了, 要過好久才能回來,還說父親許諾一定會帶許多好吃好玩的回家, 我們便掰著手指數他的歸期。 一個月后, 父親歸來, 從上海帶回不少新奇的東西, 我們跳啊跳啊, 像過節一樣熱鬧。

后來我們發現, 父親的中指少了一節,

Advertisiment
問他時, 他只笑著說沒事。 母親問廠里的人才知道, 父親那晚工作發生事故, 切斷了手指, 因為怕我們擔心, 沒回家便直接到上海做手術了。 父親一直不告訴家里, 默默掩蓋著自已的傷痛, 就是為了讓家人天天都有好心情。

如今父親不和我們住在一起了, 可他的話卻猶在耳邊響起:別把煩惱帶回家, 并不是要向家人隱瞞我們的困境, 而是要以積極樂觀的姿態讓家人知道, 雖然遭遇困難, 但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去克服。

別把煩惱帶回家, 我們因煩惱而生氣的臉, 盡管不是有意要擺給別人看, 但它無形之中會傷害無辜。 所以, 把煩惱拋在腦后, 給家人一張笑臉, 因為微笑能掩蓋徹骨的傷痛, 更能帶來和煦的春風。

現在, 每天回家時,

Advertisiment
我都會在開門之前, 先過濾一下自己的思緒, 讓快樂隨著自己走進家門, 至于那些煩惱就關在門外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