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育兒別忽視了“公德”

育兒公德指的是父母在確保孩子健康、快樂, 自己輕松便利的同時, 育兒行為對周圍人和環境的影響。 其實對父母而言, 注重公德, 既是對他人的尊重, 也是對自己和孩子的尊重。


    聚餐讓孩子霸占美食

情景:節日里, 媽媽帶冬冬去參加一個聚餐會, 上水果時, 媽媽見有兒子最喜歡吃的橙子, 就旁若無人地把水果盤里的橙子全撥到兒子的盤子里, 雖然大家都沒有說什么, 可是心里總有些不快。

這是一項無論如何都要注意的禮儀, 而且將伴隨孩子一生。 父母最好從小就要幫助孩子知道。 如果等到孩子看見美食已經按捺不住的時候再去提醒他注意形象,

Advertisiment
已經為時過晚。 當然, 如果在座的賓客都率先表示, 他們對那道菜沒有胃口, 甚至深惡痛絕的除外。

提示:在帶孩子走出家門前, 或者是赴宴的路上, 可以再次提醒孩子:吃菜時要考慮周圍的人, 不能光顧自己。 如果父母幫孩子霸占美食, 那就很難得到朋友們的諒解了。

公共場所放任孩子哭鬧

情景:在公共汽車上, 雯雯不耐煩開始哭, 媽媽居然比孩子還不耐煩, 不但不哄孩子還大聲訓斥, 搞得車廂里一片吵鬧聲。

孩子在公共場所哭鬧, 很容易讓面子上覺得過不去的媽媽不知所措。 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解決又不想過于擾民的話, 一個簡單的辦法是, 把孩子抱走!抱到人少的角落里,

Advertisiment
安靜地看著他, 等孩子哭完, 平靜下來后再給他講理。 如果坐車時, 就當即下車;逛店時, 放棄購物;出游時, 暫停娛樂活動。 一般而言, 只要給孩子換個環境, 他的情緒就會轉變。 只要收聲后, 一切也就好說了。

提示:如果處于本來就很嘈雜的場所, 就在原地等他哭完。 如果孩子太沉抱不動, 就要視場合而定。 如在劇院、展覽館等安靜的場所, 不妨請服務員予以幫助。

縱容孩子穿鞋踩座位

情景:在地鐵里, 常見到有些媽媽居然允許孩子穿著鞋在座位上來回跑、跳躍。 一點也不注意以后還有別人要坐位子。

如果實在想滿足孩子站上座位, 或者向窗外張望的好奇心, 那么就替孩子把鞋子脫掉, 這是起碼的道德。 如果擔心下車的時候來不及穿鞋,

Advertisiment
可以一手抱著孩子, 一手提鞋。 當然, 如果孩子在家已經養成這種習慣, 不妨隨身帶張報紙或者塑料布, 鋪在孩子要踩的位置上, 保護好座椅的干凈。

提示:如果車廂里有很多人需要座位, 這種行為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允許;但如果車廂里幾乎沒有人, 你可以用事先準備好的抹布做好善后處理。

父母因孩子矛盾吵架

情景:游樂場里, 兩個孩子因爭先玩而吵架, 結果雙方媽媽比孩子吵得還厲害, 都快要動手了。 孩子見狀, 反而去拉自己的媽媽……

孩子間的事情, 還是應該教給他們自己解決, 沒有任何外援和外部干擾的時候, 孩子自己可以權衡利弊強弱, 尋找妥協和合作的方式。 而且這個年紀的孩子不記仇。

Advertisiment
也許成人們還在咬牙切齒的時候, 孩子們已經和好如初了。 所以, 如果是理智的父母, 只需不露聲色地關注事件的動態就行了。

提示:如果感覺對方父母欠冷靜, 可以通過語言阻止, 或者把自己的孩子帶走。 離開現場后要告訴孩子, 你的行為不是膽怯和退卻, 而是避開無謂的爭執。 如果對方實在無理, 你希望孩子看到正義和勇氣, 那就避開孩子去論理。  

缺乏公德的行為

根據有關網站的調查, 公眾最不能容忍的缺乏育兒公德的行為依次為:

●孩子有糾紛, 媽媽跟著大打出手

●在吃飯的地方, 任憑孩子隨地大小便

●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 孩子造反, 父母不管

●讓孩子在座位上穿鞋踩踏

●在公共場合, 父母對孩子哭鬧不理不睬,

Advertisiment
甚至高聲怒罵

●聚餐時任憑孩子霸占想吃的東西

●外出購物時, 不給孩子穿紙尿褲

●滿嘴是孩子, 總是講述她的育兒經。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