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3大問題

1養育方法的問題

窮養?富養?再惹爭議

古語道:從來富貴多淑女, 自古紈絝少偉男。 因此, 當代便有了一種叫做“窮養兒富養女”的說法。 其實, “窮養”也好“富養”也罷, 我們一定要明白其背後的真正含義。 “窮養”不是刻意追求“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而是要養出孩子獨立自主、克制物欲、奮發圖強等特質。 在日常生活中, 讓孩子學會自理, 鍛煉他的生活能力, 還要從小培養他自立和受挫的能力。 其次, 要讓他意識到, 任何東西都要付出勞動才能得來, 沒有理所當然的索取。 另外, 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心態, 不能盲目攀比,

Advertisiment
關鍵是要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去創造財富。 最後, 也要注重挫折教育, 讓他在不斷碰壁中變得更成熟和堅強。 “富養”當然不是指錦衣玉食, 山珍海味。 真正意義上“富養”是要養出孩子開闊的眼界、豐富的知識、得體的舉止等文明的生活習慣。 我們要在精神上“富養孩子”, 條件允許的話, 可帶孩子去度假旅遊和觀看藝術展覽, 讓孩子學會欣賞、尊重各地的風土人情, 陶冶她們的情操。 另外, 可以帶孩子參加適宜的社交, 體會“修養”和“高雅”是人類文明追求和嚮往的, 讓孩子們希望能夠成為社會的主流、文明的先驅者。

2學前教育的問題

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 然而, 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進一個好的小學、中學、大學是起跑線嗎?如果以此為基準,

Advertisiment
以學習數學、認字等技能培養的早教模式固然是最合適的。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 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 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 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 學到知識固然重要, 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 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的, 因此, 早教的方法也應有所區別, 在不同的時期給孩子不同能力的訓練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家提醒家長, 早期教育不是提前學習知識, 而是身體、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長的教育,
Advertisiment
適當開發智力是必要的, 但學習知識並不是它的目標。 0至7歲是兒童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 如果這一時期能夠豐富兒童的生活, 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給予正確的教育引導, 就能加速兒童智力的發展, 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奠定基礎。 另外, 最重要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和高品質的陪伴對於孩子的影響更加深遠, 這是再好的早教方法都代替不了的。

3成長發育的問題

健康才是頭等大事

自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天起, 他的健康問題便成了整個家庭的頭等大事。 人的生長發育有兩個高峰, 一是嬰兒期, 另一個是青春期。 如何從嬰兒時期慢慢健康長大讓每一位父母殫精竭慮, 是母乳餵養還是選擇奶粉?是用紙尿褲還是傳統尿布?什麼時候為孩子添加輔食?……每一個問題都需要爸媽們絞盡腦汁,

Advertisiment
反復斟酌。 食物的選擇、營養的搭配、疾病的預防……無一不是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 由於孩子在出生後發育較快, 單單從食物中吸收的營養素並不能完全保證身體成長所需, 所以父母都會額外為孩子補充營養製劑。 姑且不說這是一筆巨大的花銷, 從營養藥品的選擇上, 就已讓各位爸媽眼花繚亂, 容易“聽風就是雨”。 在此, 專家提醒父母, 為孩子補充營養素並不是多多益善,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 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問題已很少見, 但有些特殊營養素缺乏問題依然影響著寶寶們的健康, 這些統稱為“隱性饑餓”,
Advertisiment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 它們對寶寶的成長發育至關重要但又很容易缺乏的營養素。 維生素A對促進視覺發育、提高免疫力、促進骨骼牙齒生長、增強機體造血功能等方面意義重大, 如果缺乏會造成夜盲症、乾眼症、機體抵抗力下降、生長發育遲緩、易發貧血等問題。 維生素D可以使鈣質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 促進骨骼鈣化以增加強度, 並且還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這也就是兒保醫生建議寶寶從出生15天起每天一粒伊可新並堅持到3歲的原因。 伊可新AD同補, 營養均衡, 配比科學, 寶寶身體健康, 父母們也更加安心。 而對於其他營養素如鈣、鐵、鋅也是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中較易缺乏的, 需要科學合理補充。對於劇中出現的各類教育方法,不少觀眾表示雖然不可盡信,但的確都能在身邊找到原型。對此,專家表示,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孩子,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一定要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發揮他們獨有的天性和特點,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需要科學合理補充。對於劇中出現的各類教育方法,不少觀眾表示雖然不可盡信,但的確都能在身邊找到原型。對此,專家表示,沒有一種方法適合所有孩子,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一定要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發揮他們獨有的天性和特點,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