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肥胖兒要設防腰椎間盤膨出

骨科專家指出下肢疼痛, 竟是肥胖惹的禍

由於雙腿一直疼痛, 走路也變得緩慢, 7月20日, 小林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兒童醫院門診進行檢查。

醫生診斷後發現, 14歲的小林雖然身高有1.69米, 但體重卻也高達126公斤, 測算後的肥胖指數為44, 已經遠遠高於正常指數(正常指數為24)。 醫生據此分析認為, 小林腿疼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體重過重造成的。

體重過重導致下肢關節壓力變大

專家說, 門診上經常能見到由於下肢疼痛而來就診的肥胖兒童。 疼痛的原因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體重過重, 導致下肢關節壓力過大, 關節承受不了身體的壓力,

Advertisiment
最終表現為腿腳疼痛。 此外, 一些有此疾病的孩子還會伴有骨密度低的狀況, 個別患兒甚至還會出現骨骼病變。 人在劇烈運動時, 身體對關節的壓力往往是體重的5~6倍, 因此出現關節疼痛的孩子要避免劇烈運動, 以防發生骨折等意外。 專家說, 由於體重過重, 肥胖患兒骨折後不容易移動身體, 會影響癒合的速度。 另外, 肥胖孩子骨頭的脆性相對也比較大, 發生再次骨折的幾率也比較高, 因此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提高警惕。

青少年肥胖兒易合併“腰椎間盤膨出”

隨著肥胖兒童的日益增多, 腰椎間盤膨出這一老年人的常見病, 如今在肥胖青少年中也越來越多見。 椎間盤是個墊狀、含水分比較多的彈性結構,

Advertisiment
隨著壓力的增大, 厚度將變薄。 當厚度變薄時, 椎間盤只能向四周膨出, 向後時就會壓迫神經, 引起腰疼、腿疼的情況。

由於肥胖青少年的體重大, 壓力也相對大, 所以相比正常體重的孩子發生腰椎間盤膨出的幾率就要高得多。 李春枝說, 肥胖兒平時不太運動, 喜歡長時間坐著打電腦、看電視, 這對腰椎間盤也有明顯的不良影響。

青少年腰椎間盤膨出一般宜採用保守治療, 比如牽引治療、理療、臥床休息等, 盡可能不要做手術。

與此同時, 孩子還要積極進行減肥, 加強功能訓練, 比如進行游泳、跑步、踢足球等。 但不要進行打籃球、羽毛球等蹦跳運動, 因為彈跳下落時對椎間盤的壓力更大, 反而會加重病情, 因此應儘量避免。

Advertisiment

下肢膝外翻在肥胖兒中也較常見

除了腰椎間盤膨出外, 下肢膝外翻也是肥胖兒童比較常見的一類骨科疾病。 兒童時期很多孩子有生理性的膝外翻, 大多數在學齡前會隨著身體的發育而逐漸自我矯正。 但由於重力作用壓迫膝關節, 肥胖兒的膝外翻不僅不能自我矯正, 反而程度會逐漸加重。 患兒跑不快, 走路的姿勢也不雅觀, 膝關節有疼痛的感覺。

如果下肢膝外翻的程度比較輕, 患兒的年齡比較小, 也可以採用支具矯正、穿矯形鞋等保守治療的方法, 如果病情比較重、患兒年齡比較大就需要進行手術矯正了。

同時, 還要注意減肥, 加強體育鍛煉。 患兒可以進行游泳、騎自行車、慢跑等運動, 但由於下肢膝外翻患兒力線不直,

Advertisiment
往往會出現膝關節扭傷的情況, 因此不適宜做踢足球、打籃球、打羽毛球等彈跳性運動。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中肥胖兒比例大

根據臨床病理判斷, 在眾多兒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病例中, 肥胖兒童所占的比例相當大。 具體原因雖然目前尚不太清楚, 但很可能與肥胖兒血脂高、血液黏稠度高有關, 這很容易引起血流緩慢、靜脈血的淤滯, 造成股骨頭動脈血供應不足。

對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程富禮說, 臨床上多採取保守治療。 患兒平時要儘量避免負重運動(走路也不可以), 但可以適當進行一些騎自行車、游泳等無負重類運動。

專家提醒, 對於肥胖兒童易發的這些骨科疾病,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患兒的體重。

在保證足夠營養的基礎上避免過量進食和偏食,

Advertisiment
注意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 因為保持適宜的體重是這些孩子找回健康身體的前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