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聰明的父母,這樣解決親子衝突

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不可以, 小孩子的世界有太多好奇心。 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如何省事, 小孩子的世界有太多的各種嘗試。 不同的想法必然會碰撞, 這是孩子成長的標誌。 引導孩子表達訴求並主動思考解決辦法, 家長溫和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示範尊重。 小事也用心對待, 這是溫和的雙贏之道。

當你與孩子的需求互相矛盾時, 你會怎麼做?當你與他走在路上, 你饑腸轆轆急於回家, 而他堅持要在街心公園玩上一會時, 你是聽他的, 還是說服他聽你的, 抑或最後來一句:“你不走我走了”迫他就範, 草草收場?

Advertisiment

孩子日益長大, 也意味著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多, 大多數父母都痛恨衝突, 對解決之道感到困惑, 甚至有意回避衝突, 我常聽說夫妻兩個用“一輩子沒紅過臉”來形容他們的關係之好, 但很遺憾這樣的關係只可能說明他們從未走近過彼此, 或者一方拼命在自我壓抑, 委曲求全, 這不是真實的健康的關係。

我們不得不承認, 任何一段人際關係都難免衝突, 好的關係尤其如此, 我們都是想法和需求各自不同的凡人, 我們與別人不可能總是一致, 哪怕有血緣相連的親子之間。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品質如何, 不在於他們發生衝突有多少, 而在於衝突後怎麼解決。 衝突可以使人疏離, 也能使人更為親密, 衝突中既有毀滅又帶有更為團結的生機,

Advertisiment
它可能導致家庭的分崩離析也可能會帶來成員間更為深邃的理解。

家庭衝突其實對孩子有好處

小時候我爸媽經常吵架, 他們吵起來昏天黑地, 旁若無人, 我只能默默的回自己的房間, 攤開筆墨在宣紙上反復臨摹那一句“願天下父母和睦相處”所以, 我曾討厭衝突, 遇到與人紅臉場合就手足無措, 我不相信衝突有什麼好處, 它們帶來令孩子恐懼的噪音與無人關注的孤獨, 我並不懂得關係在爭吵後可以愈加親密, 而是絕望的認為爭吵過後的兩個人必然破鏡難圓, 感情每況愈下。 直到在一本書中讀到處理衝突正確的打開方式, 才明白“家庭衝突, 一旦被公開的表達, 並被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所接受,

Advertisiment
其影響對孩子來說遠比大多數父母想像的更為健康”。

當家庭能積極的處理好衝突, 孩子便有機會從中學習到如何面對它, 便不至於為了回避衝突產生多餘的內耗, 這便是高情商的演練, 這實在是人生路上必get的高級技能。 而父母若不以身作則, 主動面對與學習解決衝突, 孩子會走上我們的老路, 不具備解決衝突的能力會讓孩子處處退縮, 在發展中受限。

與孩子鬥, 你永遠不會贏

當衝突發生, 大多數父母會用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解決, 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如果孩子不同意, 父母可能先是講道理, 實在不行就使用權威迫使孩子服從, 這樣父母贏了, 孩子輸了。

另一些父母總是向孩子屈服, 因為害怕衝突或者害怕孩子的需求不滿足,

Advertisiment
這樣孩子就贏了, 父母輸了。 輸的那一方總要忍受需求不被滿足的失落, 壓抑被戰勝的憤怒, 甚至感到自尊受傷。 於是輸的那一方帶著“復仇”情緒, 暗暗摩拳擦掌, 投入新一輪的權力爭奪, 這深深的破壞著親子關係。

作為“勝利者“的父母, 依然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孩子沒有執行方案的動力, 對父母產生怨恨, 孩子沒有發展自律的機會。 而其後父母也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催促嘮叨孩子去做, 這樣很累, 如同,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當家庭衝突中孩子總是“勝利者“, 他總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樣的孩子不會變得叛逆敵對或順從退縮, 因為他們沒有需要, 去發展出對付父母的方法, 這樣的孩子將學會怎樣用發脾氣來控制父母,

Advertisiment
怎樣讓父母內疚, 他們常常不照顧別人的情緒, 難有合作精神, 會成為自私自利又苛求別人的人, 儘管這類孩子會比第一種更有創造力, 但也會很難適應學校, 成為不受歡迎的孩子。

大多數家庭不會只用一種方法來解決與孩子之間的衝突。 他們會交替使用這兩種方法, 尤其是在當前宣導要給孩子更多愛與自由, 反對懲罰的育兒觀中, 有些家庭, 父母讓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取勝, 直到孩子行為過於囂張, 再換第一種方法干預, 但他們很快又會感到內疚, 出於補償又逐步恢復原樣, 如此迴圈, 這會讓孩子更加無所適從。 既然非贏即輸的方法使雙方都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父母為何還要這樣做呢?也許因為不知道除此之外, 還有第三種解決方法。

第三種方法,讓親子雙方都是贏家

仔細想想,當我們去買東西,跟別人討價還價,我們覺得對方的東西太貴,而老闆覺得我們的議價會虧本,這時我們會說:“既然我們都有誠意,大家都各讓一步,定個折中的價格吧”這筆買賣往往會成功,兩人各取所需,各生歡喜。可見當人們關係平等,權力相當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使用第三種方法去商談,權衡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那如果我們把孩子當作平等的成年人,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親子衝突會怎樣?

那天,我和暖出門散步,走著走著,暖突然提出要騎自行車(他知道自行車在汽車後備箱,要拿很方便),但我穿著有跟的涼鞋,如果答應讓他騎,我得跟著他的車後面小跑,很可能會像上次那樣把腳扭傷,如果不答應,他又顯得很堅決。於是我嘗試用第三法:

暖:媽媽,我想騎車。

我:寶貝,我們說好出來散步的呀,我沒有穿運動鞋,如果跟著你的車跑步會扭傷的。

暖:那你可以不跟著我跑啊。

我:如果你離我距離太遠,我會擔心你的安全。

暖:可我還是想騎車。

我:你現在覺得騎車比走路更開心?

暖:是啊,騎車更好玩。

我:我明白了。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矛盾。你不想走路想騎車,而我不想追著你的車子跑,你能想出一個解決辦法讓我們兩個都接受嗎?

暖:嗯……媽媽,你回去換下運動鞋再出來吧。

我:這是個辦法,還有嗎?

暖:還有……要不你走快點,我騎慢點,跟著你的速度?

我:嗯,看來你又想到一個辦法。還有嗎?

暖:“我不知道了”

我: 那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辦法,第一個方案我不太願意,我們離家太遠了,走回去換鞋太麻煩了。但第二個方案我覺得不錯,可以試試,你說呢?

暖:好的, 那我們去拿車吧。

剛開始用第三法,我沒料到才4歲的小傢伙真能想出解決辦法,而且很有新意,那天他真的是在配合我的速度騎車,我也會稍微走的快一些,我們兩個都很開心,很享受這個創新的方法。這種第三法嚴格的說有六步:

確認並界定衝突所在: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使用積極傾聽瞭解孩子的需求,同時也表達你的感受,闡述問題所在,得到孩子的共識。

找出各種可能的備選解決方案:先試著聽取孩子的解決方案,然後你也可以稍微提供你的解決方案。不要評判或貶低他的任何主意,先接納,並且鼓勵他多想一些方案。

探討這些方案:這時父母要坦誠說出自己的不喜歡的方案,排除不可行的,把範圍不斷縮小到一到兩個辦法。

確定最合適的方案:不要把一個決定看成是最終決定,認為是不可改變,可以先嘗試去做。如果解決方案涉及內容很多,最好把它們寫下來。一定要確保親子雙方都同意這個方案。

執行最終方案:父母要細化這個方案,明確”誰在什麼時候做什麼“

對這種方案的效果追蹤評估:有時候找到的方法並一定好用,所以父母要查看回饋,問問孩子是否滿意,在試驗後可以修改。

當然,並非所有衝突都要按順序進行這6個步驟,有時候剛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時衝突就被解決了。另外,這種方法不適合3歲以下的孩子,在緊急情況(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破壞公物)時父母也應立刻採取限制。

此後,我們經常用這種方法解決衝突,有時他想不出辦法就由我來提議,我發現,第三法的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但更多好處是難以想像的:

孩子會更積極去執行這個解決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有孩子的參與,有他貢獻的智慧,孩子還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信任,為了這份信任也會更加願意合作。他會變得更自律,更有責任感。

更有可能找到有創意的解決方法:當你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會發現他們的創造力簡直是大人沒法比的,在發揮奇思妙想上,孩子總給我們帶來驚喜。

發展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這無疑是一個心智練習,在尋求解決方案的同時,孩子將越來越善於思考,越來越將精力集中到解決問題上。

少了怨恨,增加了感激與親密:當衝突以雙贏的方式得到解決,父母與孩子都會感覺很開心,關係比之前更親密,因為這種方法尊重了彼此的需求,照顧了雙方的感覺。

提高情商,增加了自信,使孩子勇於面對衝突,表達自己:經歷過衝突後我們的關係更好了,這是間接的教給孩子,衝突並不可怕,也不會毀滅關係,沒有人需要妥協和壓抑來避免衝突,只要妥善處理好,你完全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

當我們熟練運用了第三種方法來解決家庭衝突,父母與孩子都會倍感輕鬆,因為我們真實的面對了自己的需求,我們既不扮演權威,也不成為被委屈的受害者,無論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受到過父母怎樣的影響,我們都有責任去打破家族傳承的惡性循環,讓衝突成為生機,培養孩子擁有解決衝突的能力,是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最深沉的愛。

還有第三種解決方法。

第三種方法,讓親子雙方都是贏家

仔細想想,當我們去買東西,跟別人討價還價,我們覺得對方的東西太貴,而老闆覺得我們的議價會虧本,這時我們會說:“既然我們都有誠意,大家都各讓一步,定個折中的價格吧”這筆買賣往往會成功,兩人各取所需,各生歡喜。可見當人們關係平等,權力相當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使用第三種方法去商談,權衡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那如果我們把孩子當作平等的成年人,用這種方法來解決親子衝突會怎樣?

那天,我和暖出門散步,走著走著,暖突然提出要騎自行車(他知道自行車在汽車後備箱,要拿很方便),但我穿著有跟的涼鞋,如果答應讓他騎,我得跟著他的車後面小跑,很可能會像上次那樣把腳扭傷,如果不答應,他又顯得很堅決。於是我嘗試用第三法:

暖:媽媽,我想騎車。

我:寶貝,我們說好出來散步的呀,我沒有穿運動鞋,如果跟著你的車跑步會扭傷的。

暖:那你可以不跟著我跑啊。

我:如果你離我距離太遠,我會擔心你的安全。

暖:可我還是想騎車。

我:你現在覺得騎車比走路更開心?

暖:是啊,騎車更好玩。

我:我明白了。現在我們遇到了一個矛盾。你不想走路想騎車,而我不想追著你的車子跑,你能想出一個解決辦法讓我們兩個都接受嗎?

暖:嗯……媽媽,你回去換下運動鞋再出來吧。

我:這是個辦法,還有嗎?

暖:還有……要不你走快點,我騎慢點,跟著你的速度?

我:嗯,看來你又想到一個辦法。還有嗎?

暖:“我不知道了”

我: 那我們來看看這兩個辦法,第一個方案我不太願意,我們離家太遠了,走回去換鞋太麻煩了。但第二個方案我覺得不錯,可以試試,你說呢?

暖:好的, 那我們去拿車吧。

剛開始用第三法,我沒料到才4歲的小傢伙真能想出解決辦法,而且很有新意,那天他真的是在配合我的速度騎車,我也會稍微走的快一些,我們兩個都很開心,很享受這個創新的方法。這種第三法嚴格的說有六步:

確認並界定衝突所在: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使用積極傾聽瞭解孩子的需求,同時也表達你的感受,闡述問題所在,得到孩子的共識。

找出各種可能的備選解決方案:先試著聽取孩子的解決方案,然後你也可以稍微提供你的解決方案。不要評判或貶低他的任何主意,先接納,並且鼓勵他多想一些方案。

探討這些方案:這時父母要坦誠說出自己的不喜歡的方案,排除不可行的,把範圍不斷縮小到一到兩個辦法。

確定最合適的方案:不要把一個決定看成是最終決定,認為是不可改變,可以先嘗試去做。如果解決方案涉及內容很多,最好把它們寫下來。一定要確保親子雙方都同意這個方案。

執行最終方案:父母要細化這個方案,明確”誰在什麼時候做什麼“

對這種方案的效果追蹤評估:有時候找到的方法並一定好用,所以父母要查看回饋,問問孩子是否滿意,在試驗後可以修改。

當然,並非所有衝突都要按順序進行這6個步驟,有時候剛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時衝突就被解決了。另外,這種方法不適合3歲以下的孩子,在緊急情況(傷害他人,傷害自己,破壞公物)時父母也應立刻採取限制。

此後,我們經常用這種方法解決衝突,有時他想不出辦法就由我來提議,我發現,第三法的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但更多好處是難以想像的:

孩子會更積極去執行這個解決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有孩子的參與,有他貢獻的智慧,孩子還能感覺到父母對他的信任,為了這份信任也會更加願意合作。他會變得更自律,更有責任感。

更有可能找到有創意的解決方法:當你願意聆聽孩子的想法,會發現他們的創造力簡直是大人沒法比的,在發揮奇思妙想上,孩子總給我們帶來驚喜。

發展了孩子的思考能力:這無疑是一個心智練習,在尋求解決方案的同時,孩子將越來越善於思考,越來越將精力集中到解決問題上。

少了怨恨,增加了感激與親密:當衝突以雙贏的方式得到解決,父母與孩子都會感覺很開心,關係比之前更親密,因為這種方法尊重了彼此的需求,照顧了雙方的感覺。

提高情商,增加了自信,使孩子勇於面對衝突,表達自己:經歷過衝突後我們的關係更好了,這是間接的教給孩子,衝突並不可怕,也不會毀滅關係,沒有人需要妥協和壓抑來避免衝突,只要妥善處理好,你完全可以真實的表達自己。

當我們熟練運用了第三種方法來解決家庭衝突,父母與孩子都會倍感輕鬆,因為我們真實的面對了自己的需求,我們既不扮演權威,也不成為被委屈的受害者,無論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受到過父母怎樣的影響,我們都有責任去打破家族傳承的惡性循環,讓衝突成為生機,培養孩子擁有解決衝突的能力,是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最深沉的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