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聰明健康寶寶父愛不可少

從古到今, 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能幹、成材成“龍”。 有的父母將自己的心血與精力盡可能地傾注到孩子身上, 為他們的成材日夜操心;有的家長為了子女的將來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家庭是培養孩子的搖籃, 是兒童啟蒙的第一課堂。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父親是孩子的最初老師。 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是離不開母愛的, 同樣也離不開父愛的。 缺少其中之一, 孩子的心理均衡就會傾斜。
在一個正常的家庭中, 父母的教育方式各有各的風格。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智力發育和潛能的開發起著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Advertisiment
在生活上, 母親的照料超過父親, 而人格的影響上, 父親的一言一行常常給子女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大量事實證明: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 已經逐步認識到“媽媽好, 爸爸也好”。
父親做兒女們的“最高統帥”時, 他所宣導的遊戲方式明顯有別于母親。 父親的生活道路與社會經歷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常常會超過母親的活動範圍, 具有更為廣闊的開拓性和豐富性。 就好像一本打開的生活教科書, 給子女以生活的啟迪和行為榜樣。 有人研究了父愛和母愛的特點, 認為母愛具有無條件性和自然本能性;而父愛則具有更多的條件性和社會理智性。 父愛較粗獷, 母愛較細膩;父愛比較注重於精神上的關心和成材道路上的指導,
Advertisiment
母愛比較注重於生活上的關心和物質上的供給;母愛比較著重于眼前, 父愛多著重于未來;母愛是以更多的感情方式來感染和引導孩子, 父愛則是以更多的理智和行為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 母愛是偉大的, 是發自內心、發自天性的無私的愛。 大量的研究表明:母愛常常表現在對嬰兒早期感情上的衝動。 隨著孩子的成長, 對母愛的社會性、道德性和教育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也就是說, 母親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應隨著子女的成長而發展, 若還停留在原來的地方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應。 當孩子逐漸成長, 心理上的依賴順從開始轉向獨立性發展, 這時若母親仍然要求孩子繼續依賴順從自己,

Advertisiment
否則就是不仁、不義、不孝, 因而傷心, 責怪孩子, 將會造成子女的逆反情緒, 從而擴大了子女與母親之間的矛盾。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他們需要的不是童年時期的照料, 而是更高層次的指導, 這時就體現出了父愛的崇高。 父愛較為內隱, 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著孩子, 從司空見慣的日常事物啟迪孩子的智力與潛能。

因此僅讓孩子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是有失偏頗的。 兒女的成長過程中, 智力的開發、人格的培養, 父愛和母愛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