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人教育孩子的六句話 不能忽視

帶寶寶, 是一條和寶寶共同修行的路, 和寶寶相伴成長的過程中, 寶寶的撫養工作, 大多都交托給家中的老人。 但長輩們帶孩子, 習慣用耳口相傳的育兒方式, 有時的教育甚至是直接粗暴, 真讓當爸媽的看不下去。 當面對老人們的不當教育, 爸媽們要怎麼辦呢?呵斥指責?默不出聲?其實, 老人的錯誤示範, 更需要爸媽的巧妙化解, 老人能發現錯誤, 寶寶也能從中學習鍛煉, 變得更加獨立堅強。

1、地板真壞, 摔疼了寶寶, 打它!——推卸責任

導致寶寶摔倒的原因有很多, 但一味責怪無辜的物體(地、桌子等)只會給寶寶傳遞一個非常錯誤的資訊,

Advertisiment
這些舉動外化了寶寶該自己承擔的責任, 讓他誤認為錯誤都是“別人”的, 讓寶寶學會推卸責任。

2、寶寶乖, 坐著別動——不利於培養寶寶的獨立性

這樣不僅束縛寶寶活潑的個性, 也不利於寶寶的獨立性、創造性的培養, 過分保護反而扼制了寶寶的獨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增強了寶寶的依賴性, 容易使寶寶變的更加嬌氣。

培養寶寶良好的個性, 必須給予他充分的生活自由, 爸媽應該讓寶寶養成凡事都要主動試著做的意志。 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爸媽一定要從實際出發, 讓寶寶自己作出各種決定, 允許他用更多的時間去玩遊戲或學習新東西, 這對寶寶獨立性與創造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iment

3、不哭了, 奶奶給糖吃——易養成自我、任性等不良個性

要知道, 過分的溺愛和遷就容易使寶寶產生自我中心意識, 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個性。 平時, 寶寶淘氣的時候, 爸媽一定要堅持原則, 因為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非常重要。

要做到疼愛, 但不溺愛。 當寶寶出現任性行為時, 爸媽一定要嚴格限制, 不能輕易地妥協、退讓;並且, 還要讓寶寶掌握自己行為的限度, 要在他的心裡形成“不是什麼事都可以”的概念, 對一些不合理需求加以限制。

4、別弄壞了, 奶奶幫你拿——易讓寶寶變得膽小、羞怯

寶寶經常因為好奇出現“破壞”、“搗亂”等看似有冒險性、但卻又有創新性的探究行為, 老人若總急著阻止和評判, 等於泯滅了寶寶的好奇心、冒險性和創新精神。

Advertisiment
容易讓寶寶變得膽小、羞怯。

5、髒, 不要在地上玩——束縛寶寶活潑的個性

有的老人對寶寶的整潔、衛生、安全等顧慮較多, 因而總是限制寶寶不准這樣, 不准那樣, 這樣會束縛寶寶的個性發展。 應鼓勵寶寶去玩沙、玩泥巴, 踩雨後的積水, 爬石子堆、黃沙堆等, 其實只需穿上合適的衣服, 注意安全即可讓他盡情地玩。

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玩耍, 會使寶寶的性格開朗起來。 父母可以細心觀察, 多鼓勵寶寶和性格開朗、身體健康、年齡比他略小一點的小夥伴一起玩耍, 這樣既可以培養寶寶的自信心而且還可以相互幫助。

6、他總是推你, 別跟他玩兒了——不利於寶寶學習人際交往規則

老人直接插手寶寶們的人際關係, 會破干擾、破壞寶寶的正常交往。

Advertisiment
首先要保護寶寶安全, 其次要教會寶寶“制止暴力”。 至於如何制止暴力, 應該讓寶寶自己去想。 不要忽視寶寶的智慧, 他們很聰明。 如果寶寶自己打了回去, 那麼他會懂得憑藉自己的能力可以制止別人的暴力。

這時, 爸媽應該引導寶寶 “回擊時要注意分寸, 不要攻擊、傷害”, 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 對寶寶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父母一定要明確:自己才是教育寶寶的真正主角。 所以, 既不要為圖省事, 寶寶一生下來就甩給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慣壞了寶寶, 拒絕老人帶寶寶, 割斷祖孫之間的親情。

不論是與老人同住, 還是暫時把寶寶寄養在老人家中, 我們都要注意和老人協調關係,

Advertisiment
一切以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 積極解決矛盾糾紛, 爭取隔代教育取得雙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