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課堂:"會學"比"學會"更重要!你一定要知道的項目學習法(PBL)

PBL長啥樣?
PBL, Project Based Learning, 顧名思義就是以項目為基礎的學習。 傳統的學習路徑是這樣的,
老師懂很多
-> 老師把這些知識教給孩子們
-> 孩子們理解掌握了這些知識
-> 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就能用這些知識來解決。

在這個路徑裡, 老師以一個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貫穿始終, 是在“授人以魚”。
而PBL學習路徑是這樣,
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或設定一個目標來啟動專案
-> 孩子們做調查研究
-> 相互討論
-> 找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的知識
-> 實驗、整理、修正
-> 演講分享給其他同學”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找到答案的”。
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更像一個項目經理,
Advertisiment
他會教孩子們怎麼做專案計畫, 會監管專案進行的方向、進度和最後的結果, 但具體細節是放手讓孩子們自己負責, 老師是在“授人以漁”。
PBL有啥好?
首先, 大家應該一眼就看出來了, 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和以後要面對的真實社會無縫連結的。 工作中我們要解決的不就是一個個真實的問題, 要完成的不就是一個個實際的目標麼?從小開始做這樣的訓練, 將來工作上必定更加得心應手。
其次, 這種學習方法更能讓孩子們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習慣, 因為知識都是通過自己的研究調查獲得的, 所以不容易盲從迷信權威。 PBL裡孩子們拿到一個問題之後的思維路徑是這樣:猜想->調查->學習->思考->知道!相對于傳統教育中“等著老師來教我”,
Advertisiment
這樣的方式能讓孩子的大腦思考處於更加勤奮的狀態。
曾經看過這樣的說法, “國內孩子的學習像打樁, 一個個知識點深入地學下去, 比較孤立, 但基礎扎實;而歐美孩子的學習像刷牆, 一個知識點帶出一個知識面, 今天刷一遍, 明天刷一遍…但他們的眼界非常開闊, 想像力更加豐富”。 這個比喻用在PBL學習上很合適, PBL過程中具體知識調查都是孩子們自己去做, 大多數情況下應該是沒有老師直接教授來得系統和有深度的。 這個學習過程就像刷牆, 不像打樁那樣准、狠、牢, 有時為了找A的答案, 可能把相關的B、C、D都會翻出來, 接觸知識面會更廣。
怎樣開始PBL?-別太瘋狂
說了這麼多大家感覺怎樣?是不是覺得聽起來挺好也很有用,
Advertisiment
但怎麼開始呢?尤其是低齡孩子, 這種類似成年人做項目的方法, 他們能搞定嗎?
就職於美國ASCD(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國家教育和課程研究院)的一位教育諮詢師這樣說:“孩子剛開始接觸PBL時, 不要太瘋狂”。 作為家長或者老師, 當你準備開始指導孩子PBL時,
1.Start Small. 從小做起, 不要一下就開始長達好幾周的學習專案, 而是從小問題, 小挑戰開始。 也許就從“為什麼冰箱貼不會掉下來”這種簡單的小問題開始。
2.Plan now. 馬上開始計畫。 你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和計畫, 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指導, 儘管PBL的過程中很多是需要孩子自己去研究調查, 但你需要給予充分的支援, 才能讓孩子有信心和興趣進行下去。
3.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BL and projects. 要搞清楚PBL和做項目的區別。 它們的差別是很大的哦!PBL是通過讓孩子們基於項目來學習,
Advertisiment
研究課題是個未知的挑戰, 途中肯定會有他們不懂的東西, 需要調查研究學習的, 比如“為什麼會打雷?”, “小雞為什麼要孵才能出來?”這種孩子一開始可能完全沒有答案的問題。 而project往往是為了鞏固運用已經學會的知識而做的專案, 比如今天老師教了距離和測量單位, 而作業是測量一下家裡各種物品的長寬高, 這不能算PBL。
4.Don’t forget the presentation. 不要忘了最後一定要做分享。 帶著最後要給大家分享的這個目標, 孩子在調查過程中自然會多問為什麼, 多作思考, 因為會擔心做分享時會被聽眾的問題問倒哦。
怎麼樣?聽起來很簡單吧, 其實各位爸爸媽媽自己在家裡也可以和寶貝一起做, 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
Advertisiment
都需要調查思考或者和你討論的。 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 和他一起PBL吧。
“會學”比“學會”更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