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教育流行“雙性化”

美國心理學家曾對兩千余名兒童作過調查, 結果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過於男性化的男孩和過於女性化的女孩, 其智力、體力和性格的發展一般較為片面, 智商、情商均較低, 具體表現為:

綜合學習成績不理想(特別是偏科現象嚴重), 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 遇到問題時要麼缺少主見, 要麼固執己見, 同時難以靈活自如地應付環境。 相反, 那些兼有溫柔、細緻等氣質的男孩, 兼有剛強、勇敢等氣質的女孩, 卻大多智力、體力和性格發展全面, 文理科成績均較好, 往往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成年後, 兼有“兩性之長”的男女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裡,

Advertisiment
更能佔據優勢地位。

這個發現印證了今日美國日益流行的一個嶄新的教育思路—雙性化教育。 所謂“雙性化教育”, 是擯棄了傳統的、絕對的“單性化教育”後應運而生的一種家庭教育新理念。

研究者認為, 在教育幼兒時, 過於嚴格、絕對的性別定型(即男孩只培養其粗獷、剛強等男性氣質, 女孩只培養其溫柔、細緻等女性特點), 只會限制他們智力、個性健康全面的發展, 進而可能令男孩過於粗獷、勇猛而缺少平和、細膩氣質, 無法學會關心體貼他人及擁有細膩的情感世界, 令女孩過於柔弱、內斂而缺少勇氣、自立精神, 缺乏競爭心及剛強的心理素質, 最終在社會適應、情緒調控、壓力化解以及處理包括家庭在內的各種人際關係上,

Advertisiment
都劣於那些“雙性化”的男女女孩。

可能因此缺乏獨立性和上進心, 放棄對事業的追求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最終難以成材;男孩可能變得剛愎自用、難解人意、冷酷冷漠, 或乾脆成了工作狂, 不僅在事業上難有競爭優勢, 在社交圈中也不受歡迎。

如何開展“雙性化教育”, 美國專家提出了如下建議:

1、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

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 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同時, 注意向異性☆禁☆學習, 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項, 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完善。 如:男孩多多學習女孩的細心、善於表達和善解人意, 女孩則多多學習男孩的剛毅、堅定和開朗。

2、增加男女孩子接觸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孩子向異性☆禁☆學習應通過自然而然的接觸, 故應為他們提供共同交流、一起玩耍的機會。

3、不宜將性別特徵區分過清

不少性格或行為特徵(如熱情活潑、獨立自主、堅忍不拔、富有責任心、善解人意、無私善良等), 應是男女兩性都須具備的, 不宜被視為某種性別專有, 家長在培養孩子時不宜區分過清, 而應兼收並蓄—這正是“雙性化教育”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4、順其自然

在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時, 必須順其自然, 切忌威逼強迫, 不然效果會適得其反。

5、避免走向極端

鼓勵孩子向異性☆禁☆學習也要有“分寸”。 要是男孩學過了頭, 就會顯得“娘娘腔”;女孩學過了頭, 就會成為“假小子”—這自然就不是“雙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