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兒童心理醫生:先回應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事情

1

六歲的芙羅拉抱怨說, 最近她收到的禮物比哥哥的少, 她的媽媽並沒有否認她的抱怨, 也沒有對芙羅拉解釋說哥哥年長, 應該收到更多的禮物, 她也沒有保證糾正這個錯誤。 她知道, 孩子真正關心的是他們和父母關係的深度, 而不是禮物的大小和數量。 芙羅拉的媽媽說:“你擔心我愛你是不是跟愛他那樣多?”她沒有再多說一句話, 而是緊緊擁抱了芙羅拉, 芙羅拉驚喜地笑了。 這就是這段談話的結束, 而它原本可能會變成一段無休止的爭論。

許多孩子的問題的真正意圖, 是他們對“放心”的渴望。 對於這樣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最好的回答就是向孩子保證我們對他們永久不變的愛。

當孩子講起一件事時, 不要就事情本身回應他, 而是要就孩子對這件事的感受作出回應, 這樣通常比較有效。

2

七歲的格洛裡亞回家時心情很不好。 她告訴父親, 她的朋友多麗是如何從人行道被推到積滿雨水的溝裡去的。 她的父親沒有追問事件詳細的情形, 也沒有威脅說要懲罰冒犯多麗的人, 他就女兒的感受回答了她, 他說:“這件事一定讓你很不舒服, 你當時一定對做這件事的男孩子很生氣, 現在你還在生他們的氣呢。 ”

對這些話, 格洛裡亞深有感觸地回答說:“是的!”當她的父親說:“你擔心他們也會這麼對你嗎?”格洛裡亞斬釘截鐵地回答道:“讓他們試試!我會把他們一起拖下水,

Advertisiment
那一定會濺起水花呢!”她想像著那幅畫面, 然後大笑起來。 這段談話以開心結束, 它原本可能會成為一場應該如何幫助多麗自衛的、毫無用處的、冗長的說教。

當孩子回到家, 不停抱怨他的朋友、老師, 或者生活時, 最好順著他的語氣回應他, 而不要先試圖查明事件的真相, 更不要告訴他們睿智的解決方案。

3

十歲的哈樂德回到家就開始發脾氣、抱怨。

哈樂德:多麼痛苦的生活啊!老師說我是騙子, 只是因為我告訴她我忘了家庭作業, 她沖我嚷嚷, 她確實在嚷!她說她要給你寫條子。
媽媽:你今天很倒楣。
哈樂德:確實是的。
媽媽:在全班同學面前被叫做騙子一定讓你尷尬極了。
哈樂德:確實很尷尬。
媽媽:我打賭你心裡一定罵了她幾句!
哈樂德:是的!你怎麼知道?
媽媽:當有人傷害了我們時,

Advertisiment
我們通常都會這麼做。
哈樂德:我感覺輕鬆多了。

當孩子發現他們的感受是正常人經歷的一部分時, 他們會感到深深的安慰。 傳達這種安慰的最好辦法就是理解他們。

4

一個孩子這樣說:“我的算術不好。 ”如果你告訴他:“是的, 你對數字的反應很糟糕。 ”這樣說是沒多大幫助的, 駁斥他的觀點也沒有用, 或者給他一些膚淺的意見, 如“如果你再用功一點, 會好一些的”也沒有用, 這些輕率的好意只會傷害他的自尊, 這種直接的教訓只會降低他的自信。

你可以用誠摯和理解來回答他說的“我的算術不好”, 下面任何一句回答都行:
“算術是一門很難的課程。

Advertisiment

“有些題目很難解答。 ”
“老師的批評不會讓算術變得容易些。 ”
“算術讓人覺得自己很愚蠢。 ”
“我敢斷定你一定希望快點下課。 ”
“下課時, 你會感覺安心的。 ”
“考試時一定特別難熬。 ”
“你一定很擔心不及格。 ”
“你一定很擔心我們會怎麼想。 ”
“你一定很擔心我們會對你失望。 ”
“我們知道有些課目是很難的。 ”
“我們相信你會盡力的。 ”

當孩子對自身做評價時, 通常不要只是以贊同或不贊同來回答他, 而要用具體的細節來表達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