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羋月傳:羋姝告訴我們溺愛有多麼害人

羋月傳開播至今, 劇情終於發展到羋姝開撕。 羋姝為了自己兒子的王位, 打算用殺人蜂將嬴稷除掉, 結果反而是那不爭氣的贏蕩誤打誤撞差點丟了性命。 我說, 羋姝啊, 道行不夠就不要撕嘛, 簡直是作繭自縛!

史書上記載, 秦武王贏蕩是“舉鼎絕臏”而死。 要我說啊, 這都是他那素未謀面的外婆害的。 威後不溺愛羋姝, 羋姝三觀就不會歪;羋姝三觀不歪, 也就不會溺愛贏蕩;羋姝不溺愛贏蕩, 贏蕩就不會好大喜功;贏蕩不好大喜功, 他就不會去舉鼎;他不去舉鼎, 就不會被鼎壓死。

有其母必有其子

羋月與羋姝同為楚國公主,

Advertisiment
性格迥異, 處事方式也不同, 智慧與謀略更是相差甚遠!她們的不同不僅在於所處地位和環境的不同, 更在於她們有著不同的娘親!羋姝從小受到威後的百般溺愛, 吃不得半點苦頭, 在自己出嫁的途中, 一身公主病暴露得一覽無餘。 而羋月呢, 自己很小的時候親娘就沒了, 還不得不擔負起照顧兩個弟弟的重任。 所有的經歷和見識, 讓她學會了超乎常人的生存能力, 造就了她強大的內心。

羋月和羋姝性格不同, 教育孩子的方法也就不同, 教出的孩子脾氣和秉性也不同。 羋姝及其身邊的僕人對贏蕩嬌寵溺愛。 贏蕩從小到大沒有任何人跟他說過“不”字;做錯了事, 羋姝也是對他百般袒護, 不僅不教育, 反而說別人的不好。

Advertisiment

時間長了, 贏蕩養成唯我獨尊的性格, 對待兄弟也是倚強淩弱, 動不動就打打殺殺, 戾氣太重。 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自己得不到的東西, 別人也別想得到, 毫無愛心, 在跟公子通搶小狗時, 就硬是活生生的把小狗給摔死了。

再看看羋月這邊, 她教會了嬴稷懂得與他人分享自己心愛的東西。 當公子通的小狗被贏蕩摔死後, 葵姑告訴嬴稷把自己的小黃鳥送給通哥哥;

她教會了嬴稷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秦王讓贏稷和贏蕩去四方館, 對秦國是功韓還是功蜀下注。 與羋姝教孩子跟隨大多數人不同, 羋月教孩子下注的時候聽從自己的內心, 很明顯羋月這是在教孩子怎麼自己判斷, 怎麼做自己。

這種強烈的對比,

Advertisiment
不難看出來, 贏稷的後天訓練比贏蕩層次更高, 羋月通過讀書, 思考, 達到的自我修為也在孩子教育上完全反應了出來。

羋姝告訴我們溺愛有多麼害人

古語有雲:“為人母者不患不慈, 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 ”對待子女, 光是有滿滿的愛是不夠的, 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才能真正教育好子女。 愛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 可是教育孩子則不是件容易的事。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的不健康的愛。 羋姝只知道愛孩子對孩子好, 給他一切想要的, 卻不知道溺愛孩子對孩子才是最大的傷害。 如今大多數家庭, 家裡只有一個或兩個孩子, 每個大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把他們的愛集中到孩子身上, 孩子整天都被他們寵著遷就著,

Advertisiment
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不懂得付出愛, 慢慢人就會變得很冷漠, 養成只索取不付出的性格, 就像贏蕩一樣。 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心理。

許多年輕的父母都知道溺愛對孩子不好, 然而, 在實際生活中卻總忍不住要幫孩子做這做那。 其實, 適當的磨難可以幫助一個人成長, 而之後的收穫是刻骨銘心的。 羋月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 為人父母不能過於溺愛, 要讓孩子學會獨立, 真正的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父母不可能保護他一輩子!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 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你會發現他們原來是那麼智慧、自信、有力量!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 從內打破才是生命。 愛他, 要捨得讓他自己學會破繭而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