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缺乏母愛影響嬰兒智力發育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對小鼠的研究表明, 幼時的母愛缺乏會影響與多巴胺系統發育有關的基因表達。 人腦中多巴胺的反常與濫用藥物、抑郁和人格缺陷有關, 而這種人格缺陷與童年時被忽視是有聯系的。 “毫無疑問, 假設人腦中的多巴胺系統被損害, 會導致嚴重的藥物依賴和某種精神疾病的傾向。 ”圣芭芭拉加州大學的學者威恩·布雷克這樣說道。 他又說道:“ 一些人吸食毒☆禁☆品可能不是由于童年不幸, 而是因為缺乏母愛而導致的基因表達的改變。 ”這個結果“也許會讓一些政治家說, 我們可以阻止某些社會問題的發生。

Advertisiment
”缺乏刺激早期的動物實驗表明:對于缺乏照料的子代, 與其說是壓力, 不如說是缺乏刺激和交流更容易引起行為障礙。 例如, 洛克菲勒大學的有關母性分離的專家布魯斯·麥克文說, 有理由認為在母性分離后的子代基因表達上, 人與小鼠是相似的。

他補充說:“我們有必要看看那些未受侵擾的兒童大腦, 以表明他們的發育曲線受母性分離的影響。 這一點還未實現。 ”記憶與動機布雷克的小組把一組新生的小鼠與他們的媽媽每天隔離三個小時, 另一組則得到母鼠的正常照顧。 七天后, 觀察小鼠腦部30000個基因表達的區別。 觀察的部位是: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抑郁的人此部分通常較小)以及與動機和緊張有關的前額腦皮質。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發現, 與創建神經元新連接有關的幾個基因表達改變了。 “這說明小鼠的腦發育異常, 神經腦細胞的聯系方式可能改變了。 ”布雷克這樣說。 研究小組同時發現與多巴胺系統發育有關的基因表達的改變。 過度興奮的多巴胺系統與精神分裂癥有關, 而抑郁癥患者多巴胺水平較低。 性格與教養明白了幼時的母愛缺乏對基因表達的影響, 才可避免這種消極作用。

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很重要的。 但關鍵的目的是, 通過給新生兒母親合適的幫助而防止嬰兒腦發育的異常, 布雷克這樣認為。 最后, 他的研究小組計劃把一些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植入小鼠體內, 從而研究與之相關的早期母愛缺乏是怎樣影響腦發育的。

Advertisiment
這將幫助他們區分精神疾病的基因原因與環境原因。 布雷克在圣迭戈召開的神經科學年會上發布了上述研究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