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寶出生後, 我一直和二寶同床, 床不夠大, 只能把大寶安排在嬰兒床上, 現在二寶兩歲了, 日子過得平靜滋潤。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 大寶在小床上開始不安分起來, 有時翻來覆去, 小嘴巴嘟囔著小床太硬不舒服, 終於在某天晚上睡覺前提出:“我要到大床上去睡!”
“這樣啊, 好的, 等我想想辦法哦。 ”嘴上這麼說, 我心裡面可犯難了:要是大床睡三個人, 太擠, 不是長久之計, 還有兩個孩子在一塊兒睡, 你逗我我逗你的晚上入睡可要費功夫多了;換另一個方案, 讓孩子們換個位置,
Advertisiment
“床太硬, 這裡, 這裡讓我很不舒服”大寶指著床的某些“部位”很認真地解釋道。
“那爸爸再給你拿個被子來墊墊。 ”爸爸開始提建議了。
“不行。 ”女兒搖搖頭。 其實兩天前就已經加墊了一床被子了。
“那你跟爸爸去另一個臥室的大床上去睡吧, 爸爸給你講故事。 ”
“我不想。 ”大寶回答的時候原本堅決的神情一下子黯淡了下來, 好像有點難過。 本來爸爸還在繼續“勸說”, 說可以給你講三個故事, 但被我打斷了, 我拽了拽先生的胳膊:“我覺得再勸可能不會有用,
Advertisiment
“他不是厭倦了小床, 想在大床上睡麼?”先生沒明白我的意思。
“我來問問看。 ”我轉向孩子:“你在大床上睡在裡面, 二寶睡中間, 媽媽在外面, 這樣行嗎?”大寶還是搖了搖頭, 慢慢地說:“我想跟媽媽挨著睡。 ”
這回可找到方向了, 原來, 因為臥室格局的問題, 小床是橫在我腳下的, 孩子是長期睡覺時看不到我, 想我了。 想到這, 我接著提建議:“那這樣吧, 媽媽把頭轉到這邊來睡, 一轉頭就能看到你了, 這樣行嗎?”
這回孩子沒有馬上回答, 而是面露難色, 好像在糾結。 看到這裡我已經明白了, 孩子想像二寶一樣, 跟我頭對頭腳對腳的挨著睡覺, 但是他以為要達到這個目的, 只能“轉移到大床上來”,
Advertisiment
想到這裡, 我高興地對孩子說:“我想到了, 寶貝兒, 咱們今天先湊合湊合, 媽媽把身子轉過來跟你挨著, 明天咱們把衣服用品全搬到另一個臥室去, 那裡可以把小床放在媽媽身邊, 這樣咱們倆就能挨著睡啦!”
“那可是個大工程!”孩子也跟著興奮起來, 臉上的不甘一掃而光。
當然, 也有很多孩子的表達非常直接, 無需家長傷腦筋去猜, 但我相信孩子在表達需求的時候會“繞彎”,
Advertisiment
談戀愛的人, 焦慮的人, 生氣的人, 傷心的人, 興奮的人, 都是有情緒的人, 他們更容易出現“嘴不對心”的情況, 有情緒的孩子就更會如此了。 即使孩子已經很大了, 或者孩子平時表達也很好, 很直接, 也該多注意觀察孩子, 繞開表面,
Advertisiment
那天晚上, 我換到床尾去橫過來躺下, 大寶依然睡在小床上, 緊挨著我, 摟著我的胳膊, 幸福地說:“媽媽, 我很久沒有抱著你的胳膊睡啦, 本來我也可以抱著枕頭, 但是那不一樣, 抱著媽媽有愛, 我現在覺得好幸福, 我一直就想跟你說這個, 但是我總是忘。 ”
我笑了, 轉頭看看二寶霸道的睡姿, 二寶一下子有了更寬敞的地方翻滾了, 而我要橫過來睡, 床的寬度不夠我的身高, 我只能蜷縮著。 心裡琢磨著等孩子睡了我再換回去吧, 然後, 我就香甜地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