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網傳“穿衣公式”不靠譜 冬季寶寶穿衣攻略

近日, 一個“穿衣公式”在網上被瘋狂傳播。 這個“穿衣公式”是一位元醫生根據自己孩子的穿衣情況, 對8類不同材料款式的衣物依據保暖情況進行了劃分, 給每一類衣物“明碼標溫度”, 並根據穿衣情況計算公式“人體溫度=室溫+每一件衣物的溫度”, 如果結果接近26℃, 就代表體溫會控制在26℃左右, 那麼人體就能感覺相當舒適了。

“穿衣公式”標出每一種衣物的保暖程度

根據“穿衣公式”, 各種衣物的保暖情況如下:比較厚的羽絨服相當於9℃, 薄款羽絨服相當於6℃, 稍厚的彈力絮棉衣是5℃, 厚羊毛衫是4℃, 棉背心4℃, 抓絨衣服、薄外套是3℃,

Advertisiment
厚的棉毛衫2℃, 薄的棉毛衫是1℃, 短T恤衫等小於1℃。

計算方法舉例:如果室外溫度為22℃, 那麼, 穿一件短袖T恤加一件薄外套的話, 根據公式:22+1+3=26, 體溫將被控制在26℃, 就已經相當舒適了。 因此, 媽媽可以根據室溫和衣服保暖程度, 適當給寶寶搭配衣物, 將寶寶體溫控制在26℃左右, 寶寶就能舒適又不會感冒了。 那麼, 這個“穿衣公式”真的可信嗎?

“穿衣公式”不靠譜 家長勿輕信

這個“穿衣公式”看上去有理有據, 許多家長也將其奉為科學, 每到換季或者氣候突變的時候, 就根據這個公式給寶寶增減衣物。 但專家表示, 這個“穿衣公式”其實並不靠譜。 在評估衣物保暖程度的時候, 這個公式有三種情況並沒有考慮:首先是衣物疊加的保暖效果, 還有室內外有風和無風的情況,

Advertisiment
最後是人體的散熱能力。

“穿衣公式”將每種衣物的保暖性用“攝氏度”來標識, 但衣服的保暖性真的可以測量出來嗎?從材料角度來說, 用平板式保溫儀只能測試出衣服面料的保溫性。 把平板的溫度設定在人體的溫度36℃, 然後將面料覆蓋上去, 看看加熱功率在多少才能讓平板保持36℃不變, 加熱功率的大小就是散熱量, 功率越大, 散熱情況越差, 所以導熱情況越好, 那麼保溫效果就越差。 但是這樣測不出衣服整體的保溫性。

業內形容面料保溫性所用的單位也不是攝氏度而是“克羅(KJ/·h)”。 一個安靜坐著或從事輕度腦力勞動的人, 代謝產生的熱量為209.2KJ/·h, 在室溫21℃、相對濕度小於50%、風速不超過0.1米秒的環境中, 如果感覺舒適,

Advertisiment
那麼這個人所穿服裝面料的溫度就是1克羅。 也就是說, 理論上來講, 1克羅的衣服在20℃左右的環境下穿著是沒有問題的。 類推起來, 2克羅的衣服可以在10℃左右的環境下穿著。

單件衣物的克羅值可以測量出來, 但克羅值並不能簡單累加。 舉個例子說, 一條短褲是0.2克羅, 但並非穿5條短褲就能湊夠1克羅。 而根據“穿衣公式”, 只是上衣進行了簡單相加, 褲子等並沒有計算其中。 若上衣穿了26℃, 但下身光著, 那肯定還是會感到冷。 衣服相加之後得到多少度的說法是十分不科學的。 就算是上衣加上了褲子的克羅值也不能得出兩件衣服的整體保溫性, 因為服裝和服裝穿著在人身上之後是有重疊的, 不是均勻覆蓋, 所以多件衣服穿著後的保暖性不在於單件的克羅值而在於服裝本身的款式結構和穿著方式。

Advertisiment
因此, 這個“穿衣公式”並不科學。

育兒要科學 冬季寶寶穿衣攻略

“穿衣公式”並不科學, 這讓很多相信它的媽媽很頭疼。 天氣逐漸變冷, 如何給寶寶穿衣成了媽媽的心頭大患, 穿得薄了怕寶寶著涼感冒, 而穿得多了怕寶寶得“捂熱綜合症”, 冬季到底該如何給寶寶穿衣呢?小編為你支幾招!

1、根據寶寶背部冷熱決定穿衣

未足半歲的寶寶, 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還不完善, 容易因穿衣過多或過少而出現身體問題。 對於半歲以下的寶寶, 穿衣原則是最好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半歲以上的寶寶學爬學走相對好動, 所以最好比大人少穿件衣服。 由於寶寶的溫控神經尚未發育完善,

Advertisiment
加上四肢長時間暴露在外, 他的身體的冷熱情況較難通過四肢表現出來。 因此, 摸寶寶小手來感受寶寶冷熱是不適當的。

媽媽可以時常用手摸摸寶寶的背部, 確認他有沒有出汗, 這是衡量寶寶穿著是否合適的好辦法。

2、一件厚衣不如幾件薄衣

有些家長會挑選厚厚的衣物給寶寶穿, 但其實厚衣服的保暖程度不如幾件薄衣服疊加。 由衣物保暖性的疊加效果來看, 家長最好不要讓寶寶穿太厚的衣服, 而是多穿幾件薄衣服, 這樣衣服與衣服之間會形成隔絕冷空氣層, 達到保暖作用。

3、給寶寶選擇易穿脫的衣服

寶寶衣服的款式很多, 對於小寶寶來說最好少一分“風度”, 多一分“實用”。 給寶寶選擇穿便於穿脫的衣物。 如背心和前開的毛織物。出汗時就可以馬上給寶寶脫去多餘的衣物,溫度降下來可以及時地添加,不會麻煩。一些款式複雜的衣物穿脫麻煩,寶寶容易在較長時間的穿脫衣服過程中著涼。

4、注意寶寶衣物材料選擇

選擇棉質的衣物給寶寶,棉質衣物保暖性好且柔軟舒適,不要給寶寶穿化纖衣服,化纖衣服易產生靜電,它會力。重皮膚的乾燥和不透氣感。不要選擇含馬海毛的毛線,因為容易脫毛,吸入到寶寶氣管和肺內會引起疾病。不要給寶寶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禦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痊癢及等麻疹。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寶寶穿羽絨服,因它可誘發全身皮膚出現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5、給寶寶選擇合腳的鞋子

寶寶鞋子的大小要合適,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隙,使得腳的熱量大量散失;相反,若鞋子太小,由於腳與鞋之間沒有多少空隙,就會把鞋子和襪子的棉絮、纖維絨毛擠壓結實,從而影響了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溫。因此,寶寶的鞋子稍稍寬鬆一些,質地為全棉,穿起來很柔軟,這樣,鞋子裡就會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6、注意穿衣環境

由於小寶寶自我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因此家長在給寶寶換衣服時,最好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就將寶寶寬衣解帶,因為寶寶無法適應忽然襲來的冰冷空氣;最好先佈置一個溫暖的更衣空間,例如開暖氣將室內溫度調高,然後再給寶寶脫衣,以免寶寶猛然接觸冷空氣而著涼。

7、洗澡後別馬上穿衣

天氣寒冷,許多家長給寶寶洗澡後生怕寶寶著涼,都會立即給寶寶穿上衣服。但其實洗完澡後,寶寶的體溫特別高,馬上穿衣服會使其患上小兒汗症,因此最好不好馬上穿衣。最好先用浴巾將寶寶的身體拭幹,在溫暖的室內等寶寶的體溫降下來後再給他穿上衣服。

8、尿布不要覆蓋寶寶腹部

冬季寶寶出汗的機會較少,因此排尿情況會相應增多,更換尿布次數較多。大多數家長都會把尿布蓋在寶寶腹部,但這樣的話尿布的溫度明顯低於寶寶腹部溫度,一天十幾次更換尿布,寶寶不斷用他們的腹部捂暖涼尿布,容易受涼。所以衣服最好選分體款式的寶寶服,連體的也要選換尿布時肚皮處不用打開的那種,免得寶寶受涼。

如背心和前開的毛織物。出汗時就可以馬上給寶寶脫去多餘的衣物,溫度降下來可以及時地添加,不會麻煩。一些款式複雜的衣物穿脫麻煩,寶寶容易在較長時間的穿脫衣服過程中著涼。

4、注意寶寶衣物材料選擇

選擇棉質的衣物給寶寶,棉質衣物保暖性好且柔軟舒適,不要給寶寶穿化纖衣服,化纖衣服易產生靜電,它會力。重皮膚的乾燥和不透氣感。不要選擇含馬海毛的毛線,因為容易脫毛,吸入到寶寶氣管和肺內會引起疾病。不要給寶寶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禦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痊癢及等麻疹。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寶寶穿羽絨服,因它可誘發全身皮膚出現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5、給寶寶選擇合腳的鞋子

寶寶鞋子的大小要合適,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隙,使得腳的熱量大量散失;相反,若鞋子太小,由於腳與鞋之間沒有多少空隙,就會把鞋子和襪子的棉絮、纖維絨毛擠壓結實,從而影響了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溫。因此,寶寶的鞋子稍稍寬鬆一些,質地為全棉,穿起來很柔軟,這樣,鞋子裡就會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6、注意穿衣環境

由於小寶寶自我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因此家長在給寶寶換衣服時,最好循序漸進。不要一下子就將寶寶寬衣解帶,因為寶寶無法適應忽然襲來的冰冷空氣;最好先佈置一個溫暖的更衣空間,例如開暖氣將室內溫度調高,然後再給寶寶脫衣,以免寶寶猛然接觸冷空氣而著涼。

7、洗澡後別馬上穿衣

天氣寒冷,許多家長給寶寶洗澡後生怕寶寶著涼,都會立即給寶寶穿上衣服。但其實洗完澡後,寶寶的體溫特別高,馬上穿衣服會使其患上小兒汗症,因此最好不好馬上穿衣。最好先用浴巾將寶寶的身體拭幹,在溫暖的室內等寶寶的體溫降下來後再給他穿上衣服。

8、尿布不要覆蓋寶寶腹部

冬季寶寶出汗的機會較少,因此排尿情況會相應增多,更換尿布次數較多。大多數家長都會把尿布蓋在寶寶腹部,但這樣的話尿布的溫度明顯低於寶寶腹部溫度,一天十幾次更換尿布,寶寶不斷用他們的腹部捂暖涼尿布,容易受涼。所以衣服最好選分體款式的寶寶服,連體的也要選換尿布時肚皮處不用打開的那種,免得寶寶受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