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為人父母者的21條金玉良言

做好父母其實很簡單, 很多時候, 你往往不是做不到, 而是想不到。 這裡的建議也並不難, 但它們來自美國PARENTS雜誌龐大的專家顧問團, 絕對值得聽取。  

1、許個願: 

不用時時刻刻都以孩子為中心, 但是每週要拿出一兩個小時來, 滿足孩子幾個願望, 別分心、別煩心, 哪怕做一個已經讓你膩煩的小小遊戲。 一定要記住孩子需要你的陪伴。  

2、讓“我愛你”成為每一天的前奏和尾聲: 

我們總是認為愛是應該有行動去表示的, 但是為了讓孩子們知道怎樣去表達, 我們還是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3、精挑細選寶寶用具: 

別以為多多益善,

Advertisiment
恨不得把整個地球都塞給寶寶, 那樣只會過猶不及。 給孩子挑選玩具和兒童器材要格外注意材料和功能, 多和其他用戶、專家交換意見;及時準確地瞭解產品的性能, 觀察寶寶怎麼玩兒, 並給予適時的指導。  

4、逃離現場: 

如果孩子正在因為什麼人或事鬧個沒完, 從後面把他抱走, 太多的正面“接觸”有時只會讓局勢升級。  

5、浪漫絮語: 

將約會和獨處進行到底, 在孩子面前也不回避親密, 不要吝惜對你的另一半說:“我愛你”。 (在孩子面前甜蜜的竊竊私語只會讓他感到父母的美好與親密, 這就是愛的教育)。  

6、別急於懲罰: 

每個孩子心裡都有一個杯子, 渴望被愛、關注、諒解和尊重盛滿。 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大便乾燥帶來的挫折感、批評等都會讓這個杯子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淘得有點過, 先聽聽他的解釋, 拿點時間觀察, 考慮一下哪種反應或許有實際效果。 有時交流比批評和懲罰有效得多, 而且他讓你和孩子更接近。  

7、別為孩子挑食緊張: 

孩子不會讓自己餓死的, 最好多給孩子的飲食來些花樣, 少食多餐。 再有就是要讓孩子知道你有多愛吃蔬菜。  

8、先行動、後商量: 

當孩子淘氣惹禍的時候, 先果斷採取行動, 以後再“心平氣和”地交流此事, 因為在氣憤當中很難公允, 容易有狡辯。  

9、親密昵稱: 

給寶寶起個小名, 可以表達寶寶的一個特點, 昵稱可以反映你和孩子之間的獨特聯繫。 昵稱多的孩子也是獲得寵愛多的孩子。  

10、將暴力傾向扼殺在萌芽裡: 

Advertisiment

不要讓孩子打你或者踢你, 哪怕你瞭解他生氣了或是有挫折感了。 你要立刻阻止他(當然不能以暴制暴了), 並告訴他:“你不可以打爸爸媽媽。 ” 

11、 教孩子簡單的兒歌或詩詞: 

節奏和文字的聲律是很好的啟蒙材料, 對以後孩子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12、別讓寶寶在你的懷裡入睡: 

寶寶困了, 打著哈欠, 這時候把他放到小床上, 讓他自己學會安靜入睡。  

13、承認錯誤: 

對孩子說出:“對不起, 我把事情弄糟了”是需要很大勇氣的, 但是這是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承認自己的錯, 也諒解別人的開始(即使是寶寶)。  

14、在小小挫折中提高抵抗力: 

你是不是曾一度想讓孩子生活在天堂裡:沒有失望、挫折、壓力、眼淚、時刻都圍繞在愛的光環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

Advertisiment
你就錯得有點兒離譜了, 因為你所做的恰恰是把恐懼、痛苦、失落這一切的“慢性毒藥”親手包上了厚厚的“糖衣”, 送進了孩子的口中。 當“陣痛&r

dquo;來臨的時候, 你能一直為孩子準備好“止疼片”嗎?不, 他們需要自己止痛, 自己療傷。 請相信他們吧, 其實他們結實著呢。  


15、避免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 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 那麼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 不妨想一個辦法, 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 更有趣味些。 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 那麼就釘一個合適他身高的衣鉤, 並且做好榜樣, 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  

16、避免惡性循環: 

如果孩子做了件錯事, 你說了100遍也不管用, 那麼就別再給他第101次警告,

Advertisiment
不妨想一個辦法, 使他改正得更容易些, 更有趣味些。 比如他總是把衣服亂扔在地上, 那麼就釘一個合適他身高的衣鉤, 並且做好榜樣, 好奇的他一定不會讓你再一次失望。  

17、允許孩子探險: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磕磕碰碰, 或是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 但這是孩子學習的捷徑, 我想每一個父母都不會剝奪他們寶寶 “自學”的機會。  

18、叫醒孩子: 

叫醒孩子有時比等他自己起床要好。 早晨叫他, 中午他或許會比較容易睡個午覺;下午叫醒他, 晚上他可以睡得更好。  

19、禁止孩子說壞話: 

怨恨、嫉妒都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慢慢養成的。 別讓孩子在你的面前說別人的壞話, 尤其避免理由不充分的厭惡。 要使孩子學會發現其他人身上的優點, 尋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長;學會體諒別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20、轉移注意力來制止淘氣: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義正詞嚴,試試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記搗亂。比如說:孩子把盤子裡的菜亂攪,弄得哪兒都是,這時你若遞給他一杯奶,或許比批評更有效。 

21、鼓勵建立友情,而不是嘩眾取寵: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這一不可能、二不必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試圖過多插手他的交往,不過倒是可以多聽聽他對小朋友們的評價來瞭解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情況。 

22、讓孩子理解人們各有所好: 

寶寶可能特別喜歡某個東西,比如說甜食,而你喜歡青菜。把這種差別明確地告訴孩子特別重要,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蘿蔔茄子各有所好,深刻瞭解這一點將受益無窮。 

23、別讓兒童發育資料干擾你: 

愛因斯坦5歲才會說話,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發育有不同的節奏,別太心急。時機一到,孩子一定會給你信號:我要開始爬了、走路了、認字了。 

24、不吝惜也不濫用誇獎: 

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內部獎勵機制”,真正做得好時,就得有點鼓勵。可以把你的誇獎改變一下,別說:“我的寶寶真棒,媽媽給點獎勵!”,而是說:“做得好!可以獎勵一下自己。” 

25、讓孩子自己做作業: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總是插手,他就會形成依賴,什麼難題都想求助於人。 

2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對情況瞭解不夠,不要當“魔鬼代言人”或“正義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樣公正毫釐不差的爸爸媽媽。比如說,孩子說:“我們的老師太壞了!今天她當著小朋友的面笑話我。”你如果不瞭解來龍去脈,不要說:“你肯定搗亂老師才批評你。”孩子同樣需要理解,請不要由於你的無心而傷了孩子的心。 

27、一起做菜: 

 讓孩子一同決定買什麼和做什麼菜,可以的話,讓他給大廚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說不定會更好,自己的勞動果實當然倍感珍惜噢! 

尋找共性,尊重他人的特長;學會體諒別人,而不是挑剔他人。 

20、轉移注意力來制止淘氣: 

孩子淘氣的時候,不一定每一次都要義正詞嚴,試試可以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使他忘記搗亂。比如說:孩子把盤子裡的菜亂攪,弄得哪兒都是,這時你若遞給他一杯奶,或許比批評更有效。 

21、鼓勵建立友情,而不是嘩眾取寵: 

你不能指望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這一不可能、二不必要。鼓勵孩子廣交朋友、慎交朋友,不要試圖過多插手他的交往,不過倒是可以多聽聽他對小朋友們的評價來瞭解孩子與其他人相處的情況。 

22、讓孩子理解人們各有所好: 

寶寶可能特別喜歡某個東西,比如說甜食,而你喜歡青菜。把這種差別明確地告訴孩子特別重要,這樣孩子就能慢慢理解:蘿蔔茄子各有所好,深刻瞭解這一點將受益無窮。 

23、別讓兒童發育資料干擾你: 

愛因斯坦5歲才會說話,他可不是笨蛋噢!孩子的發育有不同的節奏,別太心急。時機一到,孩子一定會給你信號:我要開始爬了、走路了、認字了。 

24、不吝惜也不濫用誇獎: 

幫助孩子形成一個“內部獎勵機制”,真正做得好時,就得有點鼓勵。可以把你的誇獎改變一下,別說:“我的寶寶真棒,媽媽給點獎勵!”,而是說:“做得好!可以獎勵一下自己。” 

25、讓孩子自己做作業: 

家庭作業是孩子的,不是你的。如果你總是插手,他就會形成依賴,什麼難題都想求助於人。 

26、偏向而不偏袒: 

如果你對情況瞭解不夠,不要當“魔鬼代言人”或“正義使者”,孩子不需要像法官一樣公正毫釐不差的爸爸媽媽。比如說,孩子說:“我們的老師太壞了!今天她當著小朋友的面笑話我。”你如果不瞭解來龍去脈,不要說:“你肯定搗亂老師才批評你。”孩子同樣需要理解,請不要由於你的無心而傷了孩子的心。 

27、一起做菜: 

 讓孩子一同決定買什麼和做什麼菜,可以的話,讓他給大廚打打下手,孩子的胃口說不定會更好,自己的勞動果實當然倍感珍惜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