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量體溫 哪種體溫計更靠譜?

現在市面上有多種溫度計, 大家見最多的是測腋下的那種玻璃體溫計, 它可使隨體溫升高的水銀柱保持原有位置, 方便使用者隨時觀測。 但玻璃體溫計對新生兒使用不方便, 因為小寶寶有可能不配合。 隨著技術的發展, 目前已經出現很多類型的電子體溫計:測腋溫的、測耳溫的、測肛溫的, 還有額頭快速測溫的, 又有分軟頭的、硬頭的。

適合新生兒的體溫計

面對怎麼多種的體溫計,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選合適的給新生兒用呢?

給寶寶選擇體溫計的關鍵是在測體溫時寶寶是否配合, 所以媽媽應當在寶寶的不同狀態時使用不同類型的體溫計。

Advertisiment
比如臨床上用水銀的體溫計給熟睡中的新生兒測腋下的溫度, 因為他們不怎麼活動, 可以很好的測得溫度。 如果寶寶哭鬧不配合的情況下, 但當時又需要測體溫, 可用電子體溫計, 需要的時間短比水銀的體溫計短, 尤其是能方便快速測溫的類型如額頭測溫計。 如果寶寶處於很安靜、很配合的狀態, 則建議媽媽使用腋溫計, 比如水銀的體溫計, 傳統而且比較準確。

還有其他類別並不十分推薦使用, 比如肛門溫度計, 日常使用過程中難免對於保證清潔和安全有所疏漏, 而耳溫計和口表則也是很不常用。 在材質方面上考慮, 軟頭的電子體溫計可能是對寶寶的傷害小點,

Advertisiment
建議媽媽還是主要選擇幾種常用的類型, 但不妨多備幾種不同種類的體溫計。

體溫計的選擇

但要注意的是, 使用於不同測量部位的體溫計, 有不同的標準值, 測出來的溫度可能有所不同, 爸爸媽媽在使用前要詳細閱讀說明書, 然後再操作。

新生兒還太小, 對大人要做的事情還不能配合, 口腔又很小, 所有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樣的給寶寶測體溫。 給寶寶測體溫的最佳方式是腋下測溫法。 一般在家中可採用這種方法給寶寶量體溫, 也可採用頸部測溫法。 這兩種方法都是用含水銀的口表測皮膚傳出來的身體溫度, 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溫度的影響, 準確性比較差。

肛門測溫法比皮膚測溫更為合適, 但方法比較麻煩,

Advertisiment
常常引起寶寶哭吵, 不過必要時還得用肛門內測溫。 現在有採用紅外線探頭測耳溫, 只需1秒鐘即可測得比較準確的體溫, 一般在醫院比較常用。

怎麼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法

(1)肛門測溫法:用肛表。 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 再抹上少許煮沸後冷卻的食用油, 使之潤滑, 緩緩插入寶寶肛門約2.5釐米, 持續測溫3分鐘, 所測體溫正常值在37.5C左右, 冬季體溫低的新生兒肛表體溫可在36度左右。

(2)腋下測溫法:鬆開寶寶的衣服, 將體溫計的水銀頭放在寶寶腋窩中間, 用手臂把溫度計夾住。 如寶寶腋下有汗要先擦乾再測量。 5分鐘後拿出體溫表讀數。

(3)皮膚測溫法:經皮測溫一般選擇頸部皮膚, 在寶寶熟睡時將體溫計發在寶寶脖子的皺褶處,

Advertisiment
夾住, 過5分鐘看體溫計看寶寶的體溫。 這種方法雖然簡便, 但是準確度比較低。

(4)筆式體溫計:探頭柔軟, 可以彎曲, 不會因為寶寶的不合作而測溫失敗, 也不會傷害到寶寶

(5)頭部溫度貼:使用方便, 但有些寶寶並不配合, 不喜歡手按住他的額頭, 碰上這樣的寶寶, 就很難測到體溫。

(6)紅外線耳溫計:這種方法可清晰、準確地反映體溫的變化, 但這種測溫方式必須耳內無過多耳垢才能測得準確溫度。

小編總結: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 患病時不一定表現為發熱, 故體溫不高沒有發熱, 不一定表示寶寶沒有生病, 有異常表現如無故哭吵、嘔吐腹瀉等, 應該就是寶寶不舒服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