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寶寶講早教故事要避免什麼?

講好早教故事是一門藝術, 如何充分發揮故事的教育意義更需要智慧, 只有加強修煉, 你才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故事大王”!寶寶天然和故事有著不解之緣, 童年因五彩斑斕的故事而充滿幸福的回憶, 寶寶的智力和情感也因為積極健康的故事得到更好的發展。 講故事看似簡單, 其實蘊含著很多學問。

講故事的快樂
網友uu媽咪的小經驗
一開始, 你可以在寶寶清醒安靜的時候, 讀上一小段自己喜歡的文字。 或者拿上本寶寶小手撕不破的圖書, 隨著寶寶的視線, 邊講邊指給他看。 我家陶陶, 就特別喜歡看紅紅的草莓一頁。
Advertisiment
這時, 我就反復和他說:草莓草莓紅紅的, 吃到嘴裡甜甜的。 寶寶還聽不懂故事, 這就要求你講故事的時候語調不要太平, 要抑揚頓挫。 這樣才會吸引寶寶。 還可以把故事編成歌輕輕地哼給寶寶聽。 陶陶特別喜歡我為他清唱:“小兔乖乖, 把門開開, 快點開開, 媽媽要進來~~~~”一聽到他會甜甜地咧開小嘴笑呢!
為什麼非得我來講?
年輕媽媽李雲說, 雖然她也很愛說話, 但是當護士的她每天在工作完就已經口乾舌燥了, 還要講故事, 實在吃不消。 還好小妞子她爸爸是個網路高手, 什麼新技術手段都用上了, “比如訂閱個講故事的手機報, 或者是直接從網上下載故事mp3, 車上或者是床頭的, 隨時隨地可以講, 還可以重複、暫停,
Advertisiment
省事啊!”
講故事不光是嘴的事情
1歲半前寶寶的抽象思維還不發達, 媽媽講故事時, 增強表述的直觀性是個很重要的手段。 因為你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對某些抽象動作的模仿, 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產生親切感。 此外, 借助圖文並茂的繪本, 讓生動的圖片帶寶寶進入想像的世界, 不僅容易讓寶寶愛上故事情節, 還有助於閱讀習慣的培養。 對於已具備模仿和表演能力的寶寶來說, 鼓勵他參與故事情景, 或由媽媽主講, 爸爸和寶寶進行角色扮演, 有助於維持寶寶聽故事的積極性。
講故事避免3大誤區
誤區1:給小寶寶講故事等於對牛彈琴, 等長大一點再講不遲
你會覺得:寶寶這麼小,
Advertisiment
話都不會說, 怎麼聽得懂故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只要選擇的故事內容適合寶寶的月齡特點, 寶寶的接受能力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不會說話不等於聽不懂, 相反, 寶寶非但能夠聽懂, 而且會在開口說話之後逐漸把吸收的熟悉故事“還給你”!
對此我深有體會。 女兒桐桐1歲左右時, 我經常睡前給她講《打呵欠》的故事, 當時她聽了並沒有多大反應。 可是1歲半後, 小傢伙忽然開始斷斷續續地給我複述這個故事, 開始只能複述結尾, 漸漸地便能複述開頭, 現在連中間部分也能複述了。
誤區2:故事影像資料發音標準、形象生動, 比自己講述效果好得多
這種偏見比較普遍, 是對寶寶心理缺乏瞭解所致。 雖然錄音及影像資料播放的故事有諸多優點,
Advertisiment
但對於寶寶來說, 最有吸引力的聲音還是爸爸媽媽的, 特別是媽媽的聲音, 而且, 講故事時的溫馨氣氛絕對是冰冷的電子媒介難以取代的。
誤區3:講故事就是大人講, 寶寶聽
寶寶的注意力不持久, 你講故事時不能要求寶寶坐在一旁只是安靜地聽, 這樣要不了多久便膩了。 另外, 寶寶雖然“無知”, 但參與意識很強, 適當地把他引入故事情景, 讓他進行力所能及的配合, 將大大調動他聽故事的積極性。
小編總結:不管孩子有多大, 早教要早點開始是真確的選擇, 不要認為寶寶只是聽聽罷了, 其實寶寶什麼都懂得, 發揮你們的想像力來完善你的故事。
(兼職編輯:夏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