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學齡前孩子立“規矩”

3歲大的孩子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自立形式是通過任性來表現的。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

典型行為:在父母的要求中, 孩子們有能力做到的事情, 他們也願意去按父母說的做, 比如睡覺前要洗漱。 但是, 父母別指望孩子能夠始終合作;他們能夠理解原因和結果這個概念了; 孩子發脾氣和哭鬧仍會經常發生。 他還會噘嘴生氣了或者哭哭啼啼地抱怨。 不過, 他能夠慢慢地更好地應付挫折了。

父母怎麼辦:

·交給孩子一些“工作”去做。 不要因為他沒有堅持到底完成而懲罰他,

Advertisiment
而是對他的每個努力都表現出非常讚賞。

· 讓孩子用做遊戲的方式來表演一下好的行為舉止。 比如, 放一段音樂, 讓孩子在音樂結束以前要作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他的小碗和小勺、雙手交叉不摸東西等著開飯。

* 懲罰孩子的時間要短。 雖然3歲的孩子已經發育到能夠承受面壁3分鐘的懲罰了, 但是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 還是讓孩子少受點挫敗的折磨為好, 儘早結束懲罰, 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4歲大的孩子

特點:這個年齡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斷發展。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學會合作, 使自己的需求與其他人的達到均衡。

典型行為:更加專注於遊戲和各種活動。

Advertisiment
因此, 當他們玩得正起勁的時候, 讓他們放下玩具或者停止遊戲就變得格外地困難;因為他們更加瞭解自己缺什麼和想要什麼, 所以他們會用更加強烈的方式來抱怨;有時他們會隱瞞事實的真相來滿足自己個人的需要。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欺騙, 是錯誤的行為。

父母怎麼辦:

·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去結束遊戲然後再做另一件事情。

·對孩子的哭鬧置之不理。 不要對他的哭鬧過於關注, 也不要有明顯不同於往常的反應。

·冷靜地對待孩子的謊言和欺騙行為。 處於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是正常現象。 不要因為他做了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就貶低他, 使他產生羞愧感。

5歲大的孩子

特點:他們能夠領會父母具體的要求和規則了。

Advertisiment
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和重大任務是依據自己懵懂的道德意識去做事。

典型行為:開始學習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對方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已經能夠懂得遵守規則, 也能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事。 但是, 他會超越界限試探你, 看看你有什麼反應; 雖然距離理想的目標還很遠, 但是與以前比較, 孩子到了5歲就能夠更好地控制住自己的衝動。 如果他們的欲望不能夠得到滿足, 他們也很少摔門、打人或者大哭一場了。

父母怎麼辦:

· 拓寬孩子的視角。 可以問孩子:“你喜歡別人這樣對你嗎?”然後告訴孩子他這種行為給別人造成的後果是什麼, 向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要遵守行為準則。

· 制定並嘗試一種行為管理體系。

Advertisiment
比如, 每天早上把畫的三張笑臉貼在牆上, 如果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就把笑臉變成苦臉, 並注明犯規行為是什麼。 一旦3個笑臉都變成苦臉, 他就要受到小小的懲罰了。 如果一天下來哪怕還剩了一個笑臉, 也要給孩子一些鼓勵。

· 設一些限制使孩子明白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比如告訴他:“給你3分鐘的時間停止大哭小叫, 否則你就得自己呆在房間裡不允許玩玩具了。

從4歲起對孩子嚴格一點

按照孩子的發展規律, 他們在4歲以前還不瞭解規則和行為後果之間的聯繫。 從4歲起, 我們就可以加強紀律。

制定規則:對4歲及更大的孩子, 我們可以針對他們最令人頭疼的行為表現, 諸如和小朋友打架啦, 說話粗魯無禮啦, 制定一份規則清單。

Advertisiment
育兒專家建議, 對於4~8歲的孩子可以制定不超過5條的規則。

確定違規的後果:父母要清清楚楚地寫明, 如果違反規則, 將有怎樣的後果, 比如說短時期內不再享受某些“好處”。 (選擇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作為“好處”, 如出外遊玩, 請朋友上家裡來, 或者在臨睡前看影碟。 )一旦孩子違規時, 立即貫徹行為後果。 這個時候, 無需警告, 不用討價還價, 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如果小傢伙認為有商量的餘地, 他們可就不大會把你的規則當真了。

做好反反復複重申規則的準備:研究學齡前兒童的教育專家說:“在兒童這個年齡段, 父母要想他們聽話去做某事, 或許得說上個百八十遍才行。 ”

規則要公平合理:我們要瞭解各年齡段的相應特點, 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的行為,父母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有些父母往往空發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麼怎麼樣,譬如,“不准那樣!”或者“叫你別幹,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以保持合理的期望。如果你4歲的兒子總是在飯桌旁坐不住,你就要知道,通常6歲的孩子會比4歲的時候更加能夠“坐得住”,而等到8歲,他們的表現還會要好很多。

面對孩子違規的行為,父母的反應要言行一致,平靜迅速:有些父母往往空發號令,光口頭嚷著要怎麼怎麼樣,譬如,“不准那樣!”或者“叫你別幹,我說話算話的!”但從來都不落實到真正的行動上。要記住老話——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