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空間讓身心自由舒展

在大人的眼裡, 如今的孩子是幸福得不得了:衣食無憂, 要什麼有什麼, 而且還有那麼多長輩關愛和呵護。 可是, 孩子的感受卻與大人截然不同。 曾有一個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真煩, 每天有那麼多眼睛盯著我, 一點自由都沒有。 我真希望自己有一個大房子, 但門要很小, 只有我一個人才能鑽進去,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都鑽不進去。 我一個人在小房子裡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

顯然, 孩子對大人們過分的關愛是不領情的, 特別是行為上的過多限制和管束讓孩子很反感, 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Advertisiment
我在一所學校裡開座談會時, 孩子天真的想法和率直的話令人感慨:“如果有一種藥讓媽媽吃進去, 只說好的, 不說壞的, 那該多好。 ”“如果我們的床不擱在家裡, 就掛在樹上, 爸爸媽媽找不到, 我就聽不到他們的訓斥和嘮叨, 那才痛快呢!”“媽媽每天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作業做好了嗎?看書去!’她從來不關心我的心情和與讀書無關的其他的事……”

現在孩子心裡所期盼的幸福和好日子不是關於物質方面的, 而是一個寬鬆和諧的成長空間, 還有爸爸媽媽的理解。 說實在的, 如今的孩子自由的空間確實很少。 從呱呱落地開始, 孩子一刻也沒離開過父母的懷抱。 從幼稚園回家, 就在大人規定和管束下玩耍了。 等到讀書後, 不但失去了玩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還要為達到父母要求的學習成績而埋頭苦讀, 有的甚至連雙休日、假日的空間都被父母安排得滿滿的, 恨不得孩子什麼都會, 什麼都是出類拔萃的。 孩子如果想出去玩, 必須拿優秀的學習成績來交換。 現代住宅的獨來獨往, 更是隔絕了孩子與他人的交往。 他們的生活空間除了學校就是家, 難怪會無聊和寂寞呢。

一位語文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文題:《我做了一件好事》, 結果全班70%的同學都是寫自己撿到錢包, 然後送還給失主, 拾金不昧。 可這能責怪誰呢?平時孩子的生活圈本來就小, 大人只知道給孩子買作文選, 很少帶他們到大自然去接觸和認識外面的世界和生活, 他們能有多少好事可做、能有多少內容可寫呢?所以,

Advertisiment
只能靠抄或編來應付作業了。

現在的一些家長節假日一般不讓孩子單獨出去玩, 一是不放心, 二是不信任。 孩子一定要出去, 父母都是陪著去的。 可父母陪孩子出去時, 一般是人去了, 可心不在焉, 爸爸打手機沒完沒了, 媽媽買這買那, 孩子跟著東一頭西一頭的累個半死, 卻什麼都看不著。 有人這樣形容出去的過程:“父母帶著孩子去旅遊, 說是爬山, 可爬了幾步就照相, 爬到山頂還照相, 回家忙著看照片, 大自然給他的感受是什麼全忘了。 這樣的出去旅遊, 讓孩子回家後寫作文, 能寫出什麼呢?”

孩子心裡的幸福和快樂是什麼, 應該由孩子說了算。 大人一味的包攬和代替, 其實是白費力氣。 當然, 不是說大人什麼都不管,

Advertisiment
全讓孩子自己胡來, 而是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 適當地留些空間給他們, 讓他們的身心有自由舒展的機會。 徐秀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