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2歲的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2歲孩子的世界簡單而單純對性別的認識是膚淺的、表面的、標籤化的。 2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
一頭飄逸長髮, 卻是一位叔叔;留著短短的板寸頭, 竟然是一位嬌媚的阿姨。 姐姐們喜歡穿黑衣, 哥哥們常常穿著紅衣招搖過市。 成人的世界充滿著多元, 穿衣打扮更是沒有一定之規。 這一切, 我們看來再正常不過, 可在2歲孩子眼裡, 卻是令他們迷惑不解的事情。

給2歲的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一、2歲孩子的世界
2歲孩子的世界簡單而單純, 對性別的認識更是如此:
* 以物件辨性別。
他只知道某些東西是屬於男性的,
Advertisiment
某些物品只能是女性的。 譬如, 他能分辨出領帶是爸爸用的, 而唇膏是媽媽用的。 黑色的大皮鞋是爸爸的, 漂亮的高跟鞋和裙子是媽媽的。
* 他可以正確告訴別人“我是男孩子”或者“我是女孩子”。
不過, 這只是一種簡單的“轉述”, 因為爸爸媽媽告訴他(她)“你是男(女)孩子”。
* 能對圖片照片上的性別形象進行歸類, 會把男性圖片照片放在一起, 女性圖片照片放歸一處。
但是, 這些圖片照片人物形象的性別特徵必須是明確而明顯的, 女性有長髮或有辮子, 男性則是短髮等。
* 他只能根據個體形象的外在特徵來判斷一個人的性別。  
遇見瘦弱的男性同時留有長髮, 他很有可能會搞不清楚狀況, 稱呼“阿姨”;而身材高大的女性萬一留著短髮,
Advertisiment
他說不定又會混淆男女。
* 不能理解社會對不同性別角色的不同要求。  
比如, 父親作為男性, 為人遇事要有擔當、寬容大度、勇敢無畏;母親作為女性, 應該溫柔可親、耐心細緻。
2歲孩子對性別的認識是膚淺的、表面的、標籤化的。 2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 至6歲左右大多數孩子應該確立初步的正確的性別意識:
――能正確區分個體的不同性別。
――認可不同性別及其相應的社會角色。
――能正確對待自身的性別。
這3點對於孩子今後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性別意識發生錯亂和障礙, 很可能會混淆生物學上的性別, 或者不接受、認可自己的生物性別,
Advertisiment
嚴重的甚至會發展成“異性癖”、“戀物癖”等, 要求外科手術來改變自己性別就是其中的極端例子。 二、爸爸媽媽怎麼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這句話是真理。 孩子是在和爸爸媽媽的交往相處中, 對爸爸媽媽行為的模仿中, 逐漸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的。

給2歲的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 不能隨意改變孩子的外在形象, “反性別”裝扮後患無窮
有這樣的習俗, 如果男孩體弱多病, 要把他裝扮成女孩來撫養;有些爸爸媽媽不滿意孩子的性別, 或者僅僅是一時好玩, 隨意改變孩子的性別裝扮:給男孩系蝴蝶結、穿裙子, 把女孩弄成“假小子”。 這些都屬於父母的不恰當行為。
孩子對於自己性別的認知完全來自于父母的引導。 爸爸媽媽無意的差錯,
Advertisiment
可能會形成孩子的誤解, 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模糊認識, 形成“爸爸媽媽喜歡男生, 男生比女生好”的想法。
* 父母注意自己的裝束打扮, 給孩子提供好的模仿
爸爸媽媽的裝扮和形象, 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如果女孩有一頭漂亮的長髮, 經常穿公主裙, 媽媽卻總是板寸頭和工裝褲, 女孩很可能會對女性形象產生迷糊, 進而懷疑大人對她“你是女孩”的教導。
同樣, 爸爸人高馬大, 卻從不幹家裡的體力活、髒活和重活, 若想教導兒子“你是男子漢”、“男生是家裡的頂樑柱”, 成功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 不要簡單呵斥孩子的窺視行為
有時, 爸爸媽媽上廁所或洗澡時, 孩子會偷偷溜進來看幾眼。 不要大驚小怪、急於遮掩,
Advertisiment
甚至責駡孩子是“流氓”。 孩子只是好奇, 想觀察爸爸媽媽的身體, 大人坦然的態度和冷處理會讓孩子淡然此事, 大人反應過激恰恰會強化孩子的好奇。 他或者好奇於你的誇張表情, 或者滿足於你的驚慌失措, 以後一再做出這樣的行為。
有一些幼稚園和托兒所, 不分男女廁所, 男孩女孩一起上廁所。 這不見得是壞事。 男女同上一個廁所, 孩子們能在很自然的狀態下, 對男女的性別差異和不同的生☆禁☆殖☆禁☆器官有一定的認識, 促進他們的性別認知。
* 要避免另一極端――將男性角色女性角色完全對立起來, 形成刻板的男性或女性形象
在人們的習慣印象中, 女孩應該乖巧、聽話, 性格最好是文靜的;而男孩則是調皮、勇敢的, 性格應該是堅強的。 玩“過家家”成了女孩的專用遊戲,而“員警抓小偷”則是男孩的專利。可是,誰規定員警一定是男生?又有誰規定家務一定歸女孩做?
另外,給女孩買洋娃娃,給男孩買玩具槍,這樣的觀念也落伍了。遊戲不該有刻板的性別形象,那麼“女員警”拿上槍,“男主人”抱一抱娃娃,也完全是正常的。
給孩子適當的評價
孩子的品質跟他的個性特點和性別沒有關係,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評價,不要將個體的品質、個性特點與性別等同起來。
“你膽子這麼小,將來怎麼做男子漢啊?!”
“你這麼頑皮,哪裡像女孩子,就是個男孩!”
“你走路這麼慢,不要這麼娘娘腔好不好?!”
大人這樣的判斷和責駡,並不能改變孩子的個性特點,反而會讓孩子深受打擊。不恰當的評價,對於引導孩子建立的性別意識,只會起到負面的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男孩具有細心、耐心、謹慎等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女性氣質,女孩具有勇敢、堅強、果斷等傳統意義上所謂的男性氣質,絕非壞事。將來孩子踏上社會,男孩在工作中除了有責任感、堅強、果斷之外,還能細心、耐心、謹慎;女孩在人生道路上除了一貫的溫柔善良之外,還能勇敢、堅強、果斷。這些都是優秀的難能可貴的品質,跟男女性別沒有任何關係,爸爸媽媽千萬不必耿耿於懷。
小編總結:2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時刻給寶寶做個好的好的榜樣,給寶寶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兼職編輯:陳曉靜) 延伸閱讀: 甩掉唇膏掉色尷尬 化妝小技巧讓唇部不脫色 陳妍希告訴你的可愛短髮 教你非常簡單的髮辮髮型 多彩糖果色唇膏 助你擁有性☆禁☆感粉嫩雙唇 拒穿25公分高跟鞋走秀 名模集體罷工籲職場安全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玩“過家家”成了女孩的專用遊戲,而“員警抓小偷”則是男孩的專利。可是,誰規定員警一定是男生?又有誰規定家務一定歸女孩做?
另外,給女孩買洋娃娃,給男孩買玩具槍,這樣的觀念也落伍了。遊戲不該有刻板的性別形象,那麼“女員警”拿上槍,“男主人”抱一抱娃娃,也完全是正常的。
給孩子適當的評價
孩子的品質跟他的個性特點和性別沒有關係,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評價,不要將個體的品質、個性特點與性別等同起來。
“你膽子這麼小,將來怎麼做男子漢啊?!”
“你這麼頑皮,哪裡像女孩子,就是個男孩!”
“你走路這麼慢,不要這麼娘娘腔好不好?!”
大人這樣的判斷和責駡,並不能改變孩子的個性特點,反而會讓孩子深受打擊。不恰當的評價,對於引導孩子建立的性別意識,只會起到負面的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男孩具有細心、耐心、謹慎等傳統意義上所謂的女性氣質,女孩具有勇敢、堅強、果斷等傳統意義上所謂的男性氣質,絕非壞事。將來孩子踏上社會,男孩在工作中除了有責任感、堅強、果斷之外,還能細心、耐心、謹慎;女孩在人生道路上除了一貫的溫柔善良之外,還能勇敢、堅強、果斷。這些都是優秀的難能可貴的品質,跟男女性別沒有任何關係,爸爸媽媽千萬不必耿耿於懷。
小編總結:2歲孩子的性別意識需要爸爸媽媽的教導,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要時刻給寶寶做個好的好的榜樣,給寶寶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兼職編輯:陳曉靜) 延伸閱讀: 甩掉唇膏掉色尷尬 化妝小技巧讓唇部不脫色 陳妍希告訴你的可愛短髮 教你非常簡單的髮辮髮型 多彩糖果色唇膏 助你擁有性☆禁☆感粉嫩雙唇 拒穿25公分高跟鞋走秀 名模集體罷工籲職場安全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