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結核病及其治療

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全身性傳染病, 各器官均可侵入, 按其臨床症狀和部分表現, 屬中醫肺癆、癆瘵、虛勞、懸飲、真頭痛等範疇。 臨床表現視侵犯不同病位而異。 病因是正氣不足複感染屍蟲、癆蟲等疫毒之邪;致疫毒傷肺、傷陰、水飲停脅, 或直犯心肝, 擾亂神明或上沖顛頂⋯⋯等變化。 西醫則因結核菌侵損不同器官和組織而各有不同病機和表現。
(一)原發性肺結核及其治療
當結核桿菌初次侵入肺部後發生原發感染。 屬中醫肺癆病。 病孩未接種卡介苗, 有接觸史。 臨床表現可無症狀或初起時有低熱,
Advertisiment
輕咳、納呆。 稍重者有長期不規則低熱或急性高熱、消瘦、盜汗、乏力。 肺部多無明顯體征, 可能出現吸呼音減低, 有少許幹囉音。 支氣管淋巴結核(肺門結核)時, 壓阻氣管可引起喘鳴、肺氣腫或肺不脹。 X 線檢查可確診。 中醫認為因癆蟲感染後, 毒灼肺陰, 肺陰虧損, 陰虛火旺, 由肺及脾, 脾肺氣虛。
1.中醫辨證治療。
(1)陰虛內熱。
主證:日哺潮熱(下午3~5 時), 盜汗、顴紅、神煩、心神不寧、乾咳
少痰、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熱。
方藥:①秦艽鱉甲東加減。
②百合固金東加減。
低熱盜汗用①方:秦艽10 克, 鱉甲15 克, 川地骨皮12 克, 柴胡6 克, 青蒿6 克, 當歸6 克, 知母8 克, 黃柏8 克, 百部10 克, 款冬8 克, 石斛12 克, 白薇10 克。
方解:鱉甲、知母滋陰清熱, 當歸補血和血, 秦艽、柴胡解肌退熱, 地骨、青蒿清熱除蒸。
Advertisiment
知母、黃柏、白薇加強清泄陰熱, 百部、款冬、石斛, 加強滋肺止咳作用。
咳嗽為主用②方:百合15 克, 生地10 克, 熟地12 克, 麥冬10 克, 玄參10 克, 川貝6 克, 桔梗8 克, 甘草5 克, 白芍10 克, 當歸6 克, 北沙參12 克。
方解:方用百合、麥冬、北沙參潤肺生津, 玄參、二地滋陰清熱, 當歸、芍藥柔潤養血, 桔梗、貝母清肺化痰, 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法:咯痰帶血加白芨10 克, 阿膠8 克(烊), 側柏葉10 克。
2.肺脾兩虛型(肺陰虛、脾氣虛)。
主證:面白清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乾咳、盜汗、午後潮熱、顴紅、舌質淡或稍紅、苔薄白或黃、脈細無力。 治法:養陰清肺, 健脾益氣。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味。
黨參10 克, 北沙參15 克, 白術10 克, 雲苓10 克, 甘草5 克, 扁豆15克, 淮山12 克, 生苡仁5 克, 款冬花8 克, 紫苑8 克, 百部10 克, 黃精10克。
方解:本方以參、術、苓、草治療脾胃之虛的四君子東加補脾的淮山藥,
Advertisiment
扁豆, 理脾滲濕的生苡仁, 滋陰清肺的北沙參, 再加上有抗結核作用的款冬花、紫苑、百部、黃精。
加減法:氣虛加北芪12 克。 如有咯血可用犀角地黃湯(犀角5 克先煎, 熟地12 克, 赤芍10 克, 丹皮8 克), 加茜草10 克, 側柏葉10 克, 仙鶴草10 克, 三七3 克, 白芨15 克。
2.西醫治療。
(1)異煙肼:10~20mg/kg/d, 每日量可1 次頓服, 頓服比分服效果好。
(2)硫酸鏈黴素:15~30mg/kg/d, 開始即與異煙肼同用, 每日肌注1 次, 4 周後改1 周3 次, 連用3 個月。
(3)對氨柳酸鈉:150~250mg/kg/d, 每日總量不超過8 克, 分3~4次, 飯後半小時服。 多在停注鏈黴素後與異煙肼合用, 療程為6~8 個月。
(二)急性粟粒性結核及其治療
為結核菌急性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的結果。 有接觸史, 未接種過卡介苗。 多數起病急, 弛張型高熱、咳嗽、呼吸急促、紫紺、衰弱及嚴重中毒面容。
Advertisiment
6 個月以下的嬰兒可出現黃疽。 早期肺部可無陽性體征, 或肺部可聞少量幹濕囉音, 肝脾腫大, X 線檢查及舊結核菌試驗可助診斷。
1.中醫辨證施治。
與原發性肺結核治法同。
2.西醫治療。
(1)開始用異煙肼加鏈黴素加對氨柳酸鈉三者聯用, 劑量與原發性肺結核同。
(2)若(1)方案耐藥效果不好時, 可改用異煙姘服12~24 個月, 加利福平10mg/kg/d, 服3~6 個月, 乙胺丁醇15—25mg/kg/d, 連服6~12 個月, 以上三種藥同時服用, 日服2 次。
(3)強的松1~1.5mg/kg/d, 有明顯中毒症狀及呼吸困難時用, 可服1~2 個月。
(三)結核性胸膜炎及其治療
可由原發病灶蔓延, 或經血行, 淋巴播散引起, 有胸積液時即為中醫懸飲範疇。 發病急, 有發熱、咳嗽、胸痛、氣急、納呆、盜汗等。 早期患者側可聞胸膜摩擦音,
Advertisiment
數日後有積液, 扣診濁音, 呼吸音低, 語顫減弱, 大量積液時可有氣管或心臟移位。 X 線檢查可確診。 中醫認為是癆蟲損害胸脅部位, 使飲邪留於該處所致。
1.中醫辨證施治。
與原發性肺結核治療方法相同。
主證:脅痛, 咳唾則痛甚, 轉側呼吸均牽引而痛, 脅間脹滿, 氣短促,
睡時喜向患側。 舌黃白薄, 脈細數。
治法:攻逐水飲。
方解:十棗東加幹金葦莖湯。
方解:十棗湯為甘遂、大戟、芫花三味攻逐水飲峻藥, 加大棗10 枚以緩和諸藥之峻烈。 本方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2.西醫治療。
1.同原發性肺結核。
2.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2~3u/kg/d, 分2 次肌莊, 療程1~2月, 促使熱度下降, 滲液吸收並減少胸膜增厚和粘連。
(四)結核性腦膜炎及其治療
病孩有結核病接觸史, 結核菌素試驗陽性;或原有結核病出現性情改變, 呆滯易怒,好哭,睡眠不安或嗜睡,低熱,頭痛,厭食,便秘,反復嘔吐,腦膜刺激征明顯,前囟飽脹,皮膚見粟粒疹,眼底檢查見乳☆禁☆頭水腫或脈絡有結核結節。胸部X 線可見活動性肺結核。
腦脊液檢查:
(1)壓力增高、呈磨砂玻璃狀;
(2)細胞計數<1×l09/L,以淋巴細胞為主;
(3)蛋白量在1~3g/L;
(4)糖及氯化物降低;
(5)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結核菌。
1.中醫辯證治療。
(1)陰虛火旺型。
前驅期:由於邪熱消爍,致使營陰不足,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這個階段,正是結核桿菌侵入腦膜引起結核中毒及腦膜充血的症狀。
主證:煩躁不安、易怒、好哭、神呆、潮熱、盜汗,頭痛、嘔吐。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青蒿鱉甲湯為主。
方解:鱉甲滋陰退熱,入絡搜邪;青蒿芳香清熱透絡,引邪外出;知母,生地益陰清熱;丹皮涼血泄熱。
(2)虛風內動型。
本病中期(腦膜刺激期)及晚期(腦膜炎期):由於邪熱進一步消耗(營陰虧損,真陰內竭,水不涵木易見虛風內動)。這一階段正是腦膜炎症或腦實質也受到影響的時候,顱內壓升高,頭痛加劇。
主證:涼風發搐,手足瘈疭,角弓反張,嘔吐頻發,神志時清時昧或昏迷不醒,目斜視或呆視,面■,唇青,舌質紅、苔白,脈沉數無力,指紋淡滯不定。
治法:柔肝熄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
白芍10 克,龜板15 克,生地10 克,牡蠣20 克,鱉甲15 克,僵蠶5克,蜈蚣1 條,守宮5 克。
方解:以牡蠣、鱉甲、龜板三甲沉潛之性,合白芍、生地育陰之用,達育陰潛陽之效,加入僵蠶、蜈蚣,守宮搜剔經絡以鎮痙止搐,定驚止痛。
加減法:若身熱、驚搐不止、昏迷不醒者,可加安宮牛黃丸鼻飼;角弓反張加天麻10 克,葛根15 克。(3)陰陽兩虛型。
由於不規則治療,最後形成營陰津血枯痼,元氣虛損,髓海空虛,這一階段病人腦膜已發生粘連、腦積水,嚴重腦組織萎縮。
主證:形神衰憊,昏睡露睛或昏睡不醒,面■白;手足瘈疭,抽搐無力,四肢厥冷,頭額冷汗,極度消瘦,肢體癱瘓,智力下降,二便失禁,舌光質淡,脈沉遲無力,指紋淡。
治法:扶陽救逆,佐以益陰。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固真湯。
人參5 克,黃芪10 克,肉桂3 克,附子6 克,當歸6 克,生地10 克,山萸肉8 克,黃精10 克,全蠍5 克。
方解:人參、黃芪補氣,肉桂、附子回陽救逆,當歸、黃精、生地補血,山萸肉平肝,全蠍熄風鎮痙。
針灸:
上肢癱瘓:合谷、外關、風池。
下肢癱瘓:陽陵泉,絕骨,昆倉。
耳聾:聽會,翳鳳,一般不留針。
2.西醫治療。
(1)同粟粒結核治療,鏈黴素應用3~6 個月,異煙肼劑量用20mg(kg/日),至少用2 年。
(2)強的松要早期應用,劑量如前。

3)晚期可用鞘內注射異煙肼15~25mg/次,隔天1 次,共7~14 次,琥珀酸氫考的松5~10mg/次或地塞米松0.25~0.5mg/次,隔天1 次共7~14 次。
(五)結核性腹膜炎及其治療
多起病緩慢,低熱、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病,
可分三型:
(1)滲出型:腹部膨隆,腹水征明顯。
(2)粘連型:腹部觸診有揉面感,可有不完全腸梗阻現象。
(3)乾酪潰瘍型:明顯惡病質,腹部有揉麵團感,可有臍瘺或腸疹。
化驗:
(1)腹水為滲出型,塗片或培養找到結核菌。
(2)結核菌素試驗反應陽性。
(3)X 線:腹平片可見鈣化淋巴結,胸片有時見到肺結核病變。
1.中醫辨證施治:
同原發性肺結核。
2.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給高營養,維生素充足及少渣飲食。
(2)抗結核藥與急性粟粒性結核相同,療程不能少於12~18 個月。
(3)滲出性腹膜炎加激素,療程為1 個月。
(4)發生腸梗阻時可考慮外科手術。 呆滯易怒,好哭,睡眠不安或嗜睡,低熱,頭痛,厭食,便秘,反復嘔吐,腦膜刺激征明顯,前囟飽脹,皮膚見粟粒疹,眼底檢查見乳☆禁☆頭水腫或脈絡有結核結節。胸部X 線可見活動性肺結核。
腦脊液檢查:
(1)壓力增高、呈磨砂玻璃狀;
(2)細胞計數<1×l09/L,以淋巴細胞為主;
(3)蛋白量在1~3g/L;
(4)糖及氯化物降低;
(5)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結核菌。
1.中醫辯證治療。
(1)陰虛火旺型。
前驅期:由於邪熱消爍,致使營陰不足,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這個階段,正是結核桿菌侵入腦膜引起結核中毒及腦膜充血的症狀。
主證:煩躁不安、易怒、好哭、神呆、潮熱、盜汗,頭痛、嘔吐。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青蒿鱉甲湯為主。
方解:鱉甲滋陰退熱,入絡搜邪;青蒿芳香清熱透絡,引邪外出;知母,生地益陰清熱;丹皮涼血泄熱。
(2)虛風內動型。
本病中期(腦膜刺激期)及晚期(腦膜炎期):由於邪熱進一步消耗(營陰虧損,真陰內竭,水不涵木易見虛風內動)。這一階段正是腦膜炎症或腦實質也受到影響的時候,顱內壓升高,頭痛加劇。
主證:涼風發搐,手足瘈疭,角弓反張,嘔吐頻發,神志時清時昧或昏迷不醒,目斜視或呆視,面■,唇青,舌質紅、苔白,脈沉數無力,指紋淡滯不定。
治法:柔肝熄風。
方藥:大定風珠加減。
白芍10 克,龜板15 克,生地10 克,牡蠣20 克,鱉甲15 克,僵蠶5克,蜈蚣1 條,守宮5 克。
方解:以牡蠣、鱉甲、龜板三甲沉潛之性,合白芍、生地育陰之用,達育陰潛陽之效,加入僵蠶、蜈蚣,守宮搜剔經絡以鎮痙止搐,定驚止痛。
加減法:若身熱、驚搐不止、昏迷不醒者,可加安宮牛黃丸鼻飼;角弓反張加天麻10 克,葛根15 克。(3)陰陽兩虛型。
由於不規則治療,最後形成營陰津血枯痼,元氣虛損,髓海空虛,這一階段病人腦膜已發生粘連、腦積水,嚴重腦組織萎縮。
主證:形神衰憊,昏睡露睛或昏睡不醒,面■白;手足瘈疭,抽搐無力,四肢厥冷,頭額冷汗,極度消瘦,肢體癱瘓,智力下降,二便失禁,舌光質淡,脈沉遲無力,指紋淡。
治法:扶陽救逆,佐以益陰。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固真湯。
人參5 克,黃芪10 克,肉桂3 克,附子6 克,當歸6 克,生地10 克,山萸肉8 克,黃精10 克,全蠍5 克。
方解:人參、黃芪補氣,肉桂、附子回陽救逆,當歸、黃精、生地補血,山萸肉平肝,全蠍熄風鎮痙。
針灸:
上肢癱瘓:合谷、外關、風池。
下肢癱瘓:陽陵泉,絕骨,昆倉。
耳聾:聽會,翳鳳,一般不留針。
2.西醫治療。
(1)同粟粒結核治療,鏈黴素應用3~6 個月,異煙肼劑量用20mg(kg/日),至少用2 年。
(2)強的松要早期應用,劑量如前。

3)晚期可用鞘內注射異煙肼15~25mg/次,隔天1 次,共7~14 次,琥珀酸氫考的松5~10mg/次或地塞米松0.25~0.5mg/次,隔天1 次共7~14 次。
(五)結核性腹膜炎及其治療
多起病緩慢,低熱、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病,
可分三型:
(1)滲出型:腹部膨隆,腹水征明顯。
(2)粘連型:腹部觸診有揉面感,可有不完全腸梗阻現象。
(3)乾酪潰瘍型:明顯惡病質,腹部有揉麵團感,可有臍瘺或腸疹。
化驗:
(1)腹水為滲出型,塗片或培養找到結核菌。
(2)結核菌素試驗反應陽性。
(3)X 線:腹平片可見鈣化淋巴結,胸片有時見到肺結核病變。
1.中醫辨證施治:
同原發性肺結核。
2.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給高營養,維生素充足及少渣飲食。
(2)抗結核藥與急性粟粒性結核相同,療程不能少於12~18 個月。
(3)滲出性腹膜炎加激素,療程為1 個月。
(4)發生腸梗阻時可考慮外科手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