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細析兒童步態異常

在嬰幼兒期間, 運動系統的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常常表現為嬰幼兒步態的異常, 比較典型的有:
鴨步:又稱臀中肌癱瘓步態。 由于雙側臀中肌癱瘓, 在行走時上身軀干需要交替向負重側傾斜, 以維持身體的平衡。 在小兒雙側先天髖脫位和髖內翻畸形的患兒, 由于雙側臀中肌松弛, 也表現為鴨步步態。
剪刀步態:因髖內收肌、骨旋肌和內側幗繩肌痙攣所致, 呈上下肢內收交叉前行, 多半有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屈曲畸形, 主要見于大腦型癱瘓的小兒。
跟行步態:表現為足跟不能自由抬起, 患兒常依靠外展下肢,
Advertisiment
過度屈髖屈膝, 以使下垂的足離開地面, 這是由于小腿三頭肌癱瘓所致。
雙下肢不等長步態:故名思義, 這是由于雙下肢不等長所致, 輕者以骨盆傾斜代償;重者出現骨盆下降性跛行或正常一側屈膝而病側以馬蹄步態來代償。
跨階步態:主要由于小兒患病一側的伸肌(伸拇肌、伸趾肌、脛前肌、腓腸肌)癱瘓而導致足下垂, 行走時不得不高抬膝部拖步而行, 如跨臺階一樣。
由于嬰幼兒運動系統先天性畸形和程度輕重不一, 也會有幾種病理步態相互交雜, 加上大多數小兒本身又處在步態不穩的學步時期, 所以臨床表現常常不典型。 另外, 小兒患者步態畸形一般非專科醫師忽視。 所以, 年輕父母千萬要注意小兒學步時期的步態,
Advertisiment
如有疑問, 及時去專科醫院請專科醫生仔細診瘵, 以避免因延誤病情而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