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寶寶口吃的5個方法

寶寶口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 這也讓家長們感到無奈, 同時口吃的孩子還比較容易自卑, 那麼寶寶口吃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就來聽一下專家的解答吧。

寶寶口吃的原因

1.語言正常發展: 2、3歲的幼兒正是言語發展的起步階段, 掌握的詞彙量很少, 表達能力有限。 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 要選適當的詞彙, 這對他們來說, 是有一些困難的。 因此, 他們完全可以表現出猶豫、停頓和重複。

2.模仿:兒童時期模仿性很強, 看見什麼都覺得新鮮, 認為這樣說話好玩, 學久了就形成了習慣, 再想改就困難了, 口吃的“傳染性”很強,

Advertisiment
1-3歲幼兒語言模仿能力最強。 >>推薦閱讀 2-3歲兒童語言發展的4個特點

3.驚嚇:由於突然或持續驚嚇、父母教育不當、家庭氣氛不和諧、孩子非常敏感等情況引起的口吃並不少見。

4.生病:癲癇、麻疹、鼻炎、扁桃體炎或肥大、鼻竇炎及喉科疾病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後造成口吃。

5.抑鬱:孩子情感抑鬱, 沒有說話的欲望, 導致口吃。 小小被寄宿在幼稚園, 精神感覺到壓抑和沮喪, 本來活潑的天性受到了束縛。

6.緊張: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 或者壓力比較大的時候, 會發生“失語症”, 進而導致口吃。

寶寶口吃怎麼辦

1、不要譏笑、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 任何加重孩子緊張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也是錯誤的;

2、爸爸媽媽要有足夠的耐心,

Advertisiment
關注點不要放在孩子“話說得怎麼樣”上, 而是要鼓勵其敢於張口, 且不要著急, 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

3、必要時, 爸爸媽媽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複孩子表達的意思, 這樣做既表示理解, 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 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複, 這樣會造成孩子在張口時內心緊張而加重結巴;

4、根據孩子言語表達的情況, 可以教他朗誦歌謠, 念“順口溜”, 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 孩子在玩耍時是最放鬆的, 可以邊玩邊說, 注意力放在動作上時(注意分散), 也能有效地緩解結巴現象;

5、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 開朗、大膽、自信的孩子即便發生過結巴, 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 一般能較快地得到改善。

Advertisiment
反之, 敏感、懦弱、急躁、退縮的孩子, 可能會演變為繼發性結巴。 一個人僅僅是“說不好”並不是問題, 而一旦認定自己“說不好”, 就有可能真的不敢張口, 也就真的“說不好”了;這一點孩子和成人是一樣的。

以上就是寶寶口吃的原因和寶寶口吃怎麼辦的解答了, 寶寶口吃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激勵, 只要找對方法, 治療寶寶口吃就不是什麼難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