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寶寶常見的飲食疾病

每逢過時過節, 各類應景美食都會連袂而出, 讓寶寶的小口“應接不暇”。 然而, 這些繽紛的美食背後卻隱藏著危機, 據調查研究, 節日長假往往是寶寶過量飲食, 急性腸炎, 或者糖尿病等各類飲食疾病的高發期。 所以, 各位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控制寶寶在節日長假的飲食問題, 否則會樂極生悲, 給寶寶造成各類飲食疾病。

節日期間寶寶容易造成的飲食疾病

1. 過量飲食

節日長假之後醫院門診最常見的寶寶飲食問題就是“過飽、飲食不節制”。 兒科營養專家指出, 寶寶在春節期間吃了許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

Advertisiment
或者大量進食都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急性期會出現肚子痛、大便次數增加、不定期的腹瀉或者腹脹的情況。 此時, 爸爸媽媽們可先鼓勵寶寶多去洗手間, 將攝入的過多的食物排出。 之後要控制寶寶的飲食, 千萬不能讓寶寶繼續大量進食。 另外使用溫毛巾熱敷肚子, 緩解過於激烈蠕動的腸胃。 在此要特別提醒家長, 千萬不要為了過年應景, 而放縱本身肥胖的寶寶大膽進食, 反而更要避免攝入年節油膩的食物, 以及隨處可見的糖果零食。

2. 幼年型糖尿病寶寶

幼年型糖尿病寶寶在節日期間更要小心控制飲食及按時注射胰島素。 如果因飲食控制不佳引起血糖上升, 且沒有按時注射胰島素以控制血糖, 往往會造成糖尿病昏迷。

Advertisiment
由於它的前驅症狀會出現因糖尿病酸中毒引起的腹痛, 容易和節日時期常有的“吃壞肚子”的腹痛相混淆, 所以這些患病寶寶的爸爸媽媽更加需要留意。

3. 急性腸炎

攝入不潔食物導致的急性腸炎。 急性腸炎一般有3種病源途徑:

(1)是家中主婦為了準備過節, 多半會大量採購食物, 造成食品在冰箱中的囤積, 導致食物新鮮度降低;

(2)未經洗滌的雞蛋放在冰箱中, 蛋殼所攜帶的細菌很容易散佈到冰箱中其他的食物上, 這也是一種污染源。 在攝入這些帶有污染源, 如沙門氏菌、痢疾桿菌的食物後, 只要少量的帶源食物就可以致病, 引起腸炎。

(3)過年家中出入人口增加, 冰箱開門次數頻繁使內部溫度升高至10攝氏度左右,

Advertisiment
無法維持在4攝氏度的標準溫度, 繼而令細菌大量增生, 將買進的食物盡皆污染;

愛心小貼士:

其實, 定時定量才是寶寶最合理的營養飲食行為, 同時也是節日長假中寶寶飲食最需注意的問題。 寶寶在節日放假期間, 飲食上要注意葷素搭配, 飲料不應該喝得太多, 零食也不要吃得太多。 除此之外, 就是要注意食物的衛生安全。 只有這樣, 寶寶才能在節日放假時吃得更開心, 過得更放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