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童畫,不以像不像為好壞標準

所有的孩子都是塗鴉的天才, 但是為什麼在長大之後還能對繪畫保持興趣的人很少呢?不能不說跟我們成人的態度有關係。 我們大人, 不是在關注孩子喜不喜歡畫, 而是關注他畫得好不好?像不像?所謂的好和像還都是大人的標準。

大人們總是設立太高的目標, 這個高是對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來說的高, 而不是大人心中的高。

因為我們成人會覺得, 畫一個圈, 塗上紅色, 這多簡單啊。 但是沒有考慮到這對一個筆都拿不穩的孩子來說, 是很難的一件事。 我們所說的“給孩子製造犯錯的機會”指的就是這個,

Advertisiment
設立一個過高的目標, 孩子完不成, 大人就覺得他犯了錯, 一方面打擊了孩子的自信, 另一方面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

欣慰的是, 現在的家長們因為接觸了各種各樣的資訊, 在育兒方面越來越趨向于理智, 比如說, 大家都知道不能強迫孩子去學畫畫什麼的。

但是顯然這樣還不夠, 他們還不能科學地看到孩子在所有活動中的規律性, 不瞭解孩子的學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總是想一口吃個胖子, 而不是根據孩子的現狀去激發和鼓勵他。

比如說, 孩子們不想學畫畫, 好, 明事理的大人就不再去強迫他們, 非要他們學習。 可如果孩子想畫畫了, 大人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當孩子喜歡亂塗亂畫時, 你偏要說:“來,

Advertisiment
畫個蘋果吧!”結果他畫的東西不是你認為的蘋果的樣子, 你就生氣、著急, 想方設法地告訴孩子“真正的畫應該是什麼樣”, 還不惜親自上陣示範一番, 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又犯了錯誤, 等於還是給孩子們強加了大人的想法。

大人們容易把問題想得太簡單、太直接, 張開嘴講大道理是多省事的一件事啊, 但這往往也是最沒效果的教育方法。

在育兒問題上, 也應該三思而後行。 教育孩子是個很瑣碎細緻的工作。 很多理論的東西, 家長們學會了其一, 不知道其二, 而且書上的專家指導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這個時候, 就需要家長勤思考勤動腦, 遇到很小的問題都應該琢磨一下。 首先家長就要形成一個好習慣, 儘量做每件事, 都別給孩子製造犯錯的機會,

Advertisiment
不要給他設定一個特別高的目標, 孩子根本達不到。 要允許孩子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要讓孩子量力而行, 循序漸進地發展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