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站在婚姻門口你到底怕什麼?

婚姻門口的恐懼

第一次站在婚姻的邊沿那年我27歲。 這是一個在包括我媽在內的很多人眼裡屬於有男人要就不錯了的年齡。 何況要我的這個男人照現在的時髦話也算得上是個“高級灰”了。 據他說在我16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排在了打算把我娶回家做老婆的隊伍的首位, 沖著這句話我在11年以後跟他去約會。

27歲的女子面對自己的終身大事已經不是靠腦子做夢而是用手指計算了。 很多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掰自己的手指:兩套房子+兩輛汽車+30萬年薪+無條件愛我=幸福。 就這樣, 他問我某天是不是能帶上戶口名簿和單位證明跟他去辦結婚手續,

Advertisiment
我很輕易就點了頭。

我坐在計程車裡往民政局奔, 半道接到一朋友的電話, 他說你怎麼也不跟我們吃頓告別飯就跟個男人走了, 我說我沒打算跟你們告別, 以前怎麼混在一起以後還怎麼混在一起, 朋友半天沒聲音, 最後問那你結的什麼婚?後來為了這個問題我圍著民政局門口的梧桐樹轉了三圈, 最後對在旁邊看著我的准新郎說對不起, 我不能嫁給你。 說完我用衝刺的速度逃離了現場, 當天晚上我沒敢回家見我媽。 這之後我媽一個月沒做飯給我吃。

等到6年以後我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認識一個隻有一套小房子的老實男人並做了他的老婆後, 我媽問我對婚姻的看法,

Advertisiment
我告訴她我用這6年時間終於弄明白了當年圍著梧桐樹轉時沒想出答案的問題:一個女人要判斷是不是能跟一個男人做夫妻過日子, 只要問問自己, 做了人家的老婆以後是不是下了班就想回家。

女人在婚姻的門口逃跑常常是因為恐懼, 27歲那年我的恐懼是成家以後, 我對這個家和這個家裡的另一個人沒有依戀。

戀愛中的女人才不會老

在接手徵婚欄目以前, 我在幾家大網站和一些報紙做“情感傾訴”欄目的主持人, 每天聽到都是關於婚姻的無數“負面報導”, 都是最真切的怨恨, 見到的都是一張張失了鮮嫩的黃暗面孔, 就對婚姻失去了應有的憧憬。

接手“讓愛作主”和“婚慶”欄目後, 很多來本報徵婚的女生, 都會有點狐疑地看著我說,

Advertisiment
“你自己也沒有結婚嗎?”意思是你自己都不解決終身大事, 是否有能力來幫助我們?但事實上, 我和BF已經交往了五年, 換了別人, 恐怕早就結婚連孩子都生了, 但我卻遲遲不願意去拿那張“紅派司”。 實在, 好怕結婚之後就會失去現在的自由心態!

總覺得, 女人是很情緒化的動物, 而結婚是件太現實的事情, 如果把一個還在戀愛的雲端裡做夢的女生一下子用柴米油鹽打翻, 真的太殘忍了。 想想既然男友還是愛我的, 既然5年了我們還在一起, 大概不結婚也是可以繼續維持的吧?一紙婚書能拴得住什麼?如果是為婚而婚, 還不如不婚。 大家或許會覺得我天真, 又或許想告訴我, 女人會老得很快。 但戀愛中的女人總是激情高漲、充滿靈感,

Advertisiment
我想如果一個女人一輩子都處於這樣的狀態, 大概是永遠不會顯老的。

專家解讀恐婚症

華師大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心理諮詢師宋小霞“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 就其社會心理層面來說, 現代社會生活千變萬化, 誘惑很多, 婚姻生活也複雜, 婚外戀等現象普遍存在。 另外, 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也使一些適齡青年對婚姻躑躅不前, 這與人們夢想中的浪漫完美的愛情, 幸福專一的婚姻產生了巨大落差, 焦慮恐懼也就不可避免了。

結婚作為一件重大的生活事件, 角色的轉換所帶來的心理衝擊使一些人逃避、恐懼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一點上, 男女因其生理因素所擔心的內容也有差別。

Advertisiment
女性的擔心更多來自精神層面, 如擔心婚後的家庭生活, 包括與其他家庭成員關係的處理協調, 不會做家務等;女性在經濟上越來越獨立, 婚姻已不是生活的唯一。 男性對婚姻的焦慮則更多來自對承擔家庭重擔能力的懷疑, 主要考慮的是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 其實是“放大”了生活的壓力, 同時男性更渴望自由, 怕生活束縛了自己。 說到底是對自己、對對方沒有信心。

選擇不結婚是個人的一種價值取向, 無可厚非, 但婚姻是完滿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章。 這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 生活是現實的, 但並非就沒有浪漫。 就像人們說“最浪漫的事就是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只有在婚姻生活中去面對問題, 解決問題,才會使自我不斷成長,心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格不斷完善。

解決問題,才會使自我不斷成長,心理能力不斷增強,人格不斷完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