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社區嬰幼兒看護中心被看好

主題:誰來幫上班族照料0-18個月的寶寶?

對話者:年輕媽媽朱晨琳市人大代表明依市婦聯主席張麗麗

寶寶的到來, 給小家庭增添了莫大的喜悅。 不過, 三四個月的產假結束, 媽媽就得去上班了。 隨著這幾年“嬰兒潮”的洶涌而來, 一個問題逐漸凸現出來:在老人不在身邊、請保姆難的情況下, 上海有沒有一個機構, 可以幫助照料18個月以下的寶寶?

今天, 本報“兩會圓桌會”請職業女性朱晨琳說說她的煩惱, 市人大代表明依, 與市婦聯主席張麗麗一起為解決嬰兒帶養難題出謀劃策。

市民點題媽媽上班寶寶無處入托

去年春天,
Advertisiment
我生下了“金豬寶寶”聰聰。 現在, 聰聰剛滿9個月。 我產假期滿就上班了, 因為公司比較遠, 我只好狠狠心給4個月的孩子斷了奶。 我母親身體不好, 公公婆婆又在外地, 還沒有退休, 沒法幫我們帶孩子。 現在找保姆是一件大難事, 從我生下寶寶到現在, 連月嫂在內總共換了近10個阿姨。 最近,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阿姨, 孩子帶得還不錯, 可她馬上要回安徽老家過年了。 我和丈夫都要上班, 這下真要抓狂了。

聽我媽說, 我小的時候, 幼兒園里有哺乳室, 我3個多月就被送入了哺乳室, 媽媽每天中午從單位趕過來給我喂奶。 我在德國的同學去年也生了一個孩子, 6個月就送入一家附近的幼兒園, 那里有老師、保育員給孩子喂奶、換尿布,
Advertisiment
哄他們睡覺, 還根據寶寶不同的月齡, 比如會爬的, 學走路的, 安排在不同的活動室里活動……

可現在, 上海的幼兒園只接收3歲以上的孩子, 托兒所只接收18個月以上的孩子。 上海為什么不能開設照料18個月以下寶寶的機構?我很希望這樣的機構設在我家附近, 白天把孩子送過去, 晚上再接回來, 這樣就可以徹底解除我的煩惱了。

市婦聯回應建社區嬰幼兒看護中心

去年上半年我們召開了幾次職業女性座談會, 發現年輕職業女性反應最強烈的就是產后嬰兒的帶養問題。 年輕媽媽既要在職場打拼, 又要操心家里的小寶寶, 心掛兩頭。 現在, 家政人員的工資不斷上漲, 那些老人不在身邊, 經濟狀況又不允許請保姆的小家庭,
Advertisiment
照料嬰兒成了最大的難題。

如何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 填補0-18個月嬰幼兒“入托”的空白, 值得政府部門深思。

為此, 我們有幾條建議。 一是建立社區嬰幼兒看護中心, 中心應配備經過專業訓練的育嬰師, 并納入市幼兒教育管理序列。 合理制定嬰幼兒看護中心和哺乳室服務收費標準, 由政府部門監管。

二是完善現有資源功能, 在具備條件的幼兒園內建立面向社區的哺乳室或嬰托所, 由專業人員對嬰幼兒進行科學喂養、早期智力開發和生活習慣養成訓練。 年輕母親可以在上班前安心地把孩子送往哺乳室或嬰托所, 下班后再接回, 解除“心掛兩頭”的困擾。 有些在附近上班的媽媽也可以把孩子送過來, 上班間隙給孩子哺乳。
Advertisiment


三是培育多元服務機制。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聯合教委、人口計生委等部門制定育嬰師崗位職責標準, 讓下崗、失業女性參加培訓, 獲得育嬰師資質后進入社區嬰幼兒看護中心就業。 在條件許可的家庭, 可嘗試“居家幼托”, 由育嬰師在家中照料一定數量的嬰幼兒。 政府要為這項工作搭建平臺, 為嬰幼兒家庭提供全方位服務。

人大代表評說育嬰師有望成為“361行”

據市人口計生委公布的數字, 去年全年本市常住人口出生超過16萬人, 刷新歷史紀錄, 今年這一紀錄可能進一步被刷新。 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預計將達到17.5萬人左右。 從現在起, 獨生子女生育高峰到來, 而根據政策, 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 可以生二胎,
Advertisiment
因此, 今后幾年嬰兒出生數量都將居高不下。

帶孩子是很累的, 即便家中有老人帶孩子, 能夠把孩子送入專門的看護中心, 哪怕每天只有幾個小時, 也讓老人輕松很多。

專業化集中看護的方式, 能夠提高嬰兒帶養的水平, 也可以幫助本市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 相比到別人家中帶孩子, 下崗女性更樂意到專門機構去帶孩子。 今后, 這很可能成為滬上女性就業的“361行”。

我很贊成婦聯提出的建立社區嬰兒看護中心的設想, 場地不一定很大, 硬件不一定要很豪華, 但軟件一定要保證, 應配備專業的幼教人員、育嬰師和保育員。 可鼓勵社區先試起來, 政府給予必要的補貼, 教育部門加強業務指導, 勞動保障部門在職業培訓方面加以支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