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硫酸鎂預防重度子癇患者的抽搐十分有效

妊娠期間 5%-10% 的高血壓疾病會變得更加複雜, 常與出血、感染形成三聯征。 在發達國家, 最常見但能治療的, 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疾病之一便是子癇前期, 如果不加以治療, 可能會導致抽搐 (子癇)、肝腎損害, 甚至死亡。

根據 NHBPEP(國際高血壓教育計畫 2000), 將子癇前期定義為妊娠 20 周後 BP ≥ 140/90 mmHg, 蛋白尿 ≥ 300 mg/24 h, 或 ≥(+)。 診斷重度子癇前期的最低標準為 BP ≥ 160/110 mmHg, 尿蛋白 ≥ 2.0 g/24 h 或 ≥(++), 血小板<100000/ul, 血清轉氨酶水準 ALT 或 AST 升高, 持續頭痛或其他腦部或視力障礙, 持續性上腹部疼痛。

Magpie 試驗後, 硫酸鎂成為治療重度子癇前期的藥物之一。 研究表明, 硫酸鎂對於預防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的抽搐十分有效。

Advertisiment
然而, 有關最佳治療時間、劑量和給藥方案、給藥途徑和療程目前尚無統一標準。 硫酸鎂的預防劑量和治療劑量十分相似。 此外,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表明, 子癇前期患者給予硫酸鎂的負荷劑量可有效控制抽搐發作。 但是, 有效預防子癇前期患者抽搐發生的硫酸鎂的最小給藥方案範圍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硫酸鎂治療最令人擔心的一點就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增加, 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增加, 患者需要嚴密監測, 醫生也需要良好的訓練。 因為陣痛和分娩時更容易發生抽搐, 所以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常在分娩時和分娩後 24 小時給予硫酸鎂。 為了評估產後短期 (6 小時) 硫酸鎂的療效, 賈瓦哈拉爾醫學院的 Anjum 教授對分娩後 6 小時和 24 小時給予硫酸鎂的患者進行比較,

Advertisiment
並將結果發表在 Arch Gynecol Obstet 雜誌上。

研究者將患者隨機分為 A 組(76 人)和 B 組(43 人), 分別在分娩後 6 小時和 24 小時給予 4 g 硫酸鎂輸液治療。 兩組在開始治療後進行嚴密監測, 使用 t 核對總和卡方檢驗對資料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 患者接受硫酸鎂治療後,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抽搐症狀。 A 組硫酸鎂的平均給藥劑量(15.1 g)明顯少於 B 組的給藥劑量(42.3 g)。 同時, 與 B 組的監測時間(38.3 h)相比, A 組的監測時間(11.3 h)也明顯減少, 這樣可大大降低看護人員負擔。 A 組的住院時間也明顯短於 B 組。 住院時間縮短可減少治療費用, 並且減少醫源性☆禁☆感染的暴露。 兩組的圍產期結局並無明顯差別。

另外, Kumpalun 等研究結果顯示抽搐的發生率亦為 0%。

Advertisiment
在 Magpie 試驗和 Belfort 等試驗中, 產後 24 小時給予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硫酸鎂治療, 抽搐的發生率為 0.8%。 而在本試驗中, 所有的重度子癇前期患者均未發生抽搐。 這可能是由於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 因此, 需要更多的樣本量來評估產後短期硫酸鎂治療的療效。 但是, 產後短程硫酸鎂給藥可幫助產婦早期活動, 早期哺乳, 更好的照顧新生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