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破解隔代教養6大難題

俗話說得好, “家有一老, 如有一寶”。 但是, 由於生活背景和教養理念的差異, 這個“寶”卻經常因為教育孩子的問題而與您大起爭端。 此時, 您會怎麼辦?是誠心接受長輩的指導, 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毫不動搖?

既然都是為了把孩子教育好, 為什麼還會因為孩子而起爭執呢?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經驗與溝通方式, 要想在教養問題上達到高度共識, 肯定都不太容易。 作為我們的上一代人, 父輩的成長背景確實與新時代的年輕父母有很大差異。 另外,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 祖父輩總是扮演著含飴弄孫的角色,

Advertisiment
本來就有隔輩親的想法, 一旦肩負起孩子的保姆角色時, 就容易與現代父母的教養理念產生衝突。

為了維持和諧的家庭氛圍, 我們現在整理出隔代教養最常見的6大難題, 並請專業人士做詳細解答, 希望幫助您更好地完成教養大任。

難題1:和父輩互相不認同

解決方案:不否定他人, 只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但凡做了父母的人, 都覺得自己完全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很少有人會捫心自問:“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 我們對孩子的一切要求, 都一定是好的嗎?還是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未競的成就或心願?”而我們的父輩之所以和我們對著幹, 很可能就是反感我們拿孩子的成長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

Advertisiment
尊重是最重要的一環, 即便是一家人也毫不例外。 請注意, 與家人的互動千萬不要複雜化, 一定記得要單純化。 當父母發現長輩的教育方法與自己有差異、看不慣又說不通時, 也不需要當面給予指責, 或者在事後對孩子說“爺爺奶奶那樣說是不對的”, 只需要把自己感覺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 把該告訴孩子的話說出來, 而不要去打別人一巴掌, 否則就把簡單的問題搞得複雜起來。

至於如何讓孩子瞭解父母的本意與正確的價值觀所在, 就在於教養技巧與溝通方式的選擇。 但是, 不論如何都不要在心態上去否定別人, 這就是對人最基本的尊重。 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當父母與長輩的說法不同時,

Advertisiment
有時讓他自己思考並做出選擇, 也等於把阻力變成了助力。 畢竟很多事確實有著不同的觀點和處理辦法, 這樣還可以順勢啟發孩子的多元智慧。

難題2:父輩的教育方法落後

解決方案:試著站在父輩的角度去考慮事情。

雖然我們和上一代人的年齡差距不是很大, 最多也不超過30年, 但是就成長背景、教育環境和生活條件來說, 我們和父輩之間確實有著太多的不同。 如今很多年輕父母都是80年代以後才出生, 而上一代人在成家立業時還沒有趕上改革開放。 所以, 在行為方式、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念上, 我們和父輩有不同觀念是很正常的。

在對孩子的教養問題上, 即使是親生的父母, 也容易出現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更何況是與自己比較陌生的配偶雙親呢?眾所周知,

Advertisiment
祖父輩對孫子總會有較多的疼愛與期望, 他們只想著讓孩子快樂、健康地長大就行了, 至於教育問題則不去想太多, 所以看起來就有些落後。 這時, 我們不妨站在老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下, 首先先瞭解對方的想法, 再對彼此意見不同的地方做出回應, 而且務必要排除對父輩行為的惡意想法, 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溝通效果。

難題3:長輩喜歡嚇唬孩子

解決方案:提早讓孩子學習與不同的人互動, 也未嘗不可。

有些長輩喜歡用威脅、恐嚇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這讓推崇民主開放式教育的新時代父母頗為擔心:“每天都在擔驚受怕的情境下生活, 會不會對孩子日後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呢?”

Advertisiment

從幼稚教育的研究來看, 就威嚴型與民主式的教養方式來說, 在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方面, 並沒有確切的結論顯示兩者有多麼大的不同。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 即使父母願意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或新時代的教養觀念去養育下一代, 也無法讓孩子永遠被保護在這樣的環境中。 因為一旦走出家庭、離開父母的保護網, 進入幼稚園或學校時, 就可能遇到與家長教育方法不同的老師。 因此, 一旦遇到教育理念或方法不同的長輩, 反而可以當做是對孩子的一項超前訓練, 能夠讓孩子對人際互動有更好的理解。

難題4:長輩要包攬教養大任

解決方案:先設定孩子成長的大目標。

時代的進步與教育水準的提高, 讓現代父母有了更多汲取教養新概念的機會。 但是,由於受過去教養觀念的影響太重,有些長輩在家庭中確實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且還可能要求全力承擔起教養大任。因此,一旦遇到“凡事總是以為自己就是對的”的長輩,要和他們就新的教養理論或照護方式做溝通就相當困難。

在父輩家庭背景的觀念中,總覺得上一輩人是權威的、是對的。所以,建議父母不要直接和父輩硬碰硬,不妨先設定孩子未來之路的大目標。如果大目標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樂地成長”,而且這個目標和父輩是一致的,那麼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是可以妥協或忽略的,當然,其中並不包含會危及孩子生命或健康的處理方式。

難題5:感覺和長輩無法溝通

解決方案:溝通之妙在於傾聽。

當與上一輩人就育兒問題有不同看法時,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起來。其實,很多溝通的功課在平日就應該做足,而不是等到發生問題時再去想辦法解決。不論是教養方式,還是彼此對孩子的期望,我們都要經常與父輩多多溝通,要知道,很多問題不是一時間就能夠圓滿解決的。

當面指責對方在教養上的偏差,這是相當不聰明的做法。因為一旦爭吵起來,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裂痕,以後再溝通起來就更加困難。所以,一旦感覺即將出現爭執,我們應該先想想對方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深入思考這些話背後的意義,然後再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需要借著批評別人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性。請注意,當雙方都有不理性的情緒反應時,請務必注意控制情緒,等大家都比較冷靜之後再溝通,效果會更好。

難題6:愛人與自己立場不同

解決方案:夫妻平時就育兒觀念多多溝通。

與上一代人的教養分歧,常常出現在婆媳或翁婿之間,這時愛人的角色就顯得相當重要。可是,很多人恰恰為此而苦惱,因為愛人總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那麼,在苦惱之餘,您是否仔細想過,為什麼愛人不能與自己保持行動一致呢?如果夫妻雙方在平日都沒有對彼此的育兒觀念多多交流,那麼一旦遇到問題,實在無法要求對方能幫自己做些什麼。

因此,如果夫妻之間希望能有相同的教養理念,那麼一定要在平時多多溝通。在與父輩的教養觀念出現衝突時,惟有夫妻雙方首先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去應對。

但是,由於受過去教養觀念的影響太重,有些長輩在家庭中確實習慣用自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且還可能要求全力承擔起教養大任。因此,一旦遇到“凡事總是以為自己就是對的”的長輩,要和他們就新的教養理論或照護方式做溝通就相當困難。

在父輩家庭背景的觀念中,總覺得上一輩人是權威的、是對的。所以,建議父母不要直接和父輩硬碰硬,不妨先設定孩子未來之路的大目標。如果大目標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樂地成長”,而且這個目標和父輩是一致的,那麼生活中的許多細枝末節是可以妥協或忽略的,當然,其中並不包含會危及孩子生命或健康的處理方式。

難題5:感覺和長輩無法溝通

解決方案:溝通之妙在於傾聽。

當與上一輩人就育兒問題有不同看法時,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情緒,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執起來。其實,很多溝通的功課在平日就應該做足,而不是等到發生問題時再去想辦法解決。不論是教養方式,還是彼此對孩子的期望,我們都要經常與父輩多多溝通,要知道,很多問題不是一時間就能夠圓滿解決的。

當面指責對方在教養上的偏差,這是相當不聰明的做法。因為一旦爭吵起來,雙方的感情就會出現裂痕,以後再溝通起來就更加困難。所以,一旦感覺即將出現爭執,我們應該先想想對方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深入思考這些話背後的意義,然後再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不需要借著批評別人來證明自己想法的正確性。請注意,當雙方都有不理性的情緒反應時,請務必注意控制情緒,等大家都比較冷靜之後再溝通,效果會更好。

難題6:愛人與自己立場不同

解決方案:夫妻平時就育兒觀念多多溝通。

與上一代人的教養分歧,常常出現在婆媳或翁婿之間,這時愛人的角色就顯得相當重要。可是,很多人恰恰為此而苦惱,因為愛人總是站在自己的對立面。那麼,在苦惱之餘,您是否仔細想過,為什麼愛人不能與自己保持行動一致呢?如果夫妻雙方在平日都沒有對彼此的育兒觀念多多交流,那麼一旦遇到問題,實在無法要求對方能幫自己做些什麼。

因此,如果夫妻之間希望能有相同的教養理念,那麼一定要在平時多多溝通。在與父輩的教養觀念出現衝突時,惟有夫妻雙方首先達成共識,才能更好地去應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