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矯治兒童自損行為

兒童中常見的一種行為障礙或行為異常, 稱為自損行為。 幼小兒童偶然有自損行為不能說是行為異常, 隨著年齡增長它會自行消失, 但如果經常出現自損行為就屬於異常了。
自損行為更多的是發生在弱智或有焦慮、恐怖、孤獨等精神問題的兒童中;正常兒童也可以見到這種行為, 正常兒童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可能是受了不良的精神刺激, 如挨駡被打、受驚嚇、生氣、煩躁, 後來在無意中發現某種自損行為可以幫助他發洩, 而逐漸形成某種自損的行為習慣。 也有的專家認為本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Advertisiment
缺乏鋅、銅等微量元素也可誘發本病。
兒童自損行為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除拔頭髮外, 有的患兒反復無意識啃咬指(趾)甲, 致指(趾)甲殘缺不全和甲溝炎;有的患兒緊握手部使手指出現水腫、淤斑或甲下出血, 或緊縛某—部位使之長期受壓, 引起皮下組織萎縮或出現胼胝樣角層肥厚;個別患兒咬傷自己的口唇、手臂, 或反復碰撞頭部, 發生頭部創傷或製造自身撕裂傷, 甚至以企圖自殺來顯示其勇敢。
對有自損行為的患兒, 家長不應指責和達罵, 也不宜採用強制手段加以制止, 而需做耐心細緻的說服教育工作, 鼓勵孩子參加集體生活, 多做有益的遊戲, 轉移其注意力。 孩子少看最好不看電視中的驚險武打片。 對已造成的皮膚傷害,
Advertisiment
應請醫生治療。 尤需提醒患兒家長注意的是, 與孩子經常接觸的成人, 若有壞習慣的話, 往往是誘發孩子出現自損行為的重要因素, 故成人應改掉這些壞習慣, 給孩子們樹立講衛生的好榜樣。 對因營養缺乏鋅、銅等微量元素誘發本病的患兒, 經補充糾正後常可獲得痊癒。
對於較嚴重的自損行為,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採用厭惡行為療法來矯治。 一是短時隔離法, 即當患兒出現自損行為時, 將其關在空房內, 直到自損行為停止為止。 二是橡皮筋彈擊法, 即在患兒手腕套上橡皮筋, 當患兒出現自損行為時, 立即警告他:“不准這樣”, 同時給予拉橡皮筋彈擊, 直到患兒的自損行為停止為。 這樣經過多次治療, 可以有效地抑制消除兒童的自損行為。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