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會困惑:為什麼孩子有時候乖得出奇, 有時候卻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如果不瞭解孩子的心, 我們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問題”。 而當我們糾結於這些“問題”時, 容易把孩子當作負擔甚至是累贅, 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養育孩子的樂趣。 所以, 只有瞭解孩子的心, 我們才能給孩子最有智慧的愛。
作為父母, 我們究竟對自己的孩子瞭解多少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曾說:“我們對生命之初的3年幾乎毫無印象, 所以, 當我們試圖進入小孩的世界時, 就像外星人一樣, 對他們的一切一無所知,
Advertisiment
耶魯大學的格賽爾兒童發展研究所曾經跟蹤研究孩子們40多年, 瞭解兒童行為的變化與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 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十分有規律, 人們甚至可以相當準確地預料出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 將會是什麼行為階段。 在這裡, 我主要介紹4歲前的孩子在每個階段的身心發展規律及特點:
1到2歲:一句話概括:可愛又難纏的年齡, 從“開心果”到“淘氣包”。 1歲多的孩子, 語言能力和運動能力已經得到極大發展。 他們的心理特徵表現為:執拗、頑固、不願受到束縛。 他們的主要行為表現:一天到晚地纏著問問題;穿衣服不配合;不肯安分地坐在小椅子上;自己不肯走路非要人抱著。
Advertisiment
2到3歲:一句話概括:“不”字當頭, 打滾耍賴, 一意孤行, 佔有欲強, 自私霸道。 這是因為,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 但他們不懂得如何表達。 在這個階段, 家長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但不要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 尤其是在重大事情上不可讓步。 同時, 我們要把孩子的很多“壞行為”, 理解成孩子探索世界、學習成長的行為。
3到4歲:一句話概括:友善、平靜, 充滿安全感, 易於接受, 也樂於分享。 在3歲的時候, 孩子一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 從3歲半開始到4歲, 反抗成了這個時期的最大特徵。 3歲半是一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
Advertisiment
此外, 我們還需要瞭解兒童發展的一些基本規律和常識, 這裡重點介紹嬰幼兒情緒發展、語言發展和社交技能發展的主要規律:
情緒發展:心理學上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或初級情緒)和自我意識情緒(或次級情緒)兩大類。 基本情緒(包括愉快、憤怒、悲傷、驚訝、恐懼和厭惡等), 一般是在2到7個月之間逐步出現;自我意識情緒(包括同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和內疚等), 一般要在1歲半到兩歲左右才會陸續出現。
語言發展:嬰幼兒的語言發展主要包括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兩個方面,
Advertisiment
6個月:牙牙學語, 這是嬰兒具備真正的語言能力的第一個象徵;9個月:具備理解成人語言的能力;1歲:開始在語言和行為之間形成聯繫;18個月:開始將兩個詞合起來使用以傳達更複雜的意義;2到4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3歲:大部分孩子能說出簡單而意思複雜的句子;5歲:能和成人進行複雜的溝通。
社交技能發展:兒童遊戲的認知複雜性是預測其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指標。 嬰幼兒的遊戲可以分為4種, 按照社交複雜性從低到高依次是:
單獨遊戲, 1到6個月的嬰兒專心地獨自玩自己的玩具, 不注意也不關心別人的存在;平行遊戲, 6到12個月的嬰兒玩相同的玩具、相似的遊戲, 也會有相互模仿的現象或少量的交談,
Advertisiment
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共性特點和發展規律。 但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徵, 所以, 我們要用心去瞭解孩子的內心, 探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